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七届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开幕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近日,一年一度的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由陆道培医疗集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主办,本届论坛重点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新进展、CAR-T细胞免疫治疗、淋巴瘤/骨髓瘤的诊治、实验室成果临床应用和探索、遗传病诊断、血液病特殊护理和血液科临床营养干预等板块,特别开设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场、CAR-T细胞免疫治疗/淋巴瘤/骨髓瘤专场、实验室诊断以及护理/营养专场等。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担任本届论坛名誉主席,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院长陆佩华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教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共同担任联席主席,共有来自国内外的1200余名血液病方面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交流。大会实况北京陆道培医院医疗副院长 欧阳建 第七届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开幕式由北京陆道培医院医疗副院长欧阳建主持中国工程院 陆道培院士 陆道培院士致辞指出,近年来,血液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都有很大进展,希望大家分享各自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阅读全文

第七届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开幕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近日,一年一度的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由陆道培医疗集团和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主办,本届论坛重点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新进展、CAR-T细胞免疫治疗、淋巴瘤/骨髓瘤的诊治、实验室成果临床应用和探索、遗传病诊断、血液病特殊护理和血液科临床营养干预等板块,特别开设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场

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斩获国际医学大奖

  24日,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就荣获2016年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CIBMTR)杰出服务贡献奖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悉,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专家。  据介绍,1964年,陆道培完成亚洲第一例骨髓移植术,他采用双胞胎姐妹的骨髓,成功救治一位22岁身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1

迈入新纪元——Illumina MiSeqDx基因测序仪上市巡讲会在京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11月24日,Illumina公司举办的“迈入新纪元——NGS临床基因测序论坛暨MiSeq™Dx基因测序仪上市巡讲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约有近200人与会,Illumina大中华区市场高级总监倪涛致欢迎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教授、北京大学肿瘤

“清华大学碳中和技术论坛”启动

4月18日,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协办的“清华大学碳中和技术论坛”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论坛“新型电力系统与碳中和”顺利召开。启动仪式现场 清华大学供图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郭剑波以“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创新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

叶培建委员:中国载人登月还需攻克“三道关”

  “人类一定要走出地球,而月球是离人类最近的星球,我认为中国航天人不会放弃载人登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根据《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未来五年,中国将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按计划,今年嫦娥五号

清华大学首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举行

  11月20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承办的首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开幕。论坛以“建设有韧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主题,中外有关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等约150人通过视频连线深入交流研讨。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孙春兰指出,疾病没有国界,应对疾病威胁是

李家洋出席“共道未来”能源高层论坛

  9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和西门子公司共同主办的“共道未来”能源高层论坛在京开幕。中外著名科学家、商界领袖和政策决策者齐聚一堂。李家洋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李家洋首先代表中科院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向来宾介绍了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因而能

“共道未来”能源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9月9日,“共道未来”2010年会议在京召开。“共道未来”会议是一系列旨在解决国际关键问题的全球峰会,今年是第二次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顶尖科学家、商界领袖、决策者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聚集一堂,共同商讨解决目前能源需求以及未来能源问题的新途径。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

叶培建院士称2013年嫦娥三号将在月球着陆

叶培建  第一步  从“神一”到“神七”,实现中国人进入太空的梦想。  第二步  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第三步  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预计2020年,中国就将建立60吨级的空间站。  “天宫一号”已在太空遨游近一个月。下个月,神舟八号将

陆大道:怎么写好论文?如何提出新思想?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工作看上去相当‘繁荣’,科研项目很多,学术文章很多,各类奖项很多,有‘光环’头衔的人才很多。但一流的成果,特别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却很少,与巨大的投入相比,极不成比例。”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陆大道直言,这些现象主要还是多年来科教领域实行的科研成果与科技人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