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香港消委会测试44款干香料1/3含可致癌黄曲霉毒素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日前,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市面44款干香料发现,1/3样本含可致癌的黄曲霉毒素。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接手跟进调查其中一款肉豆蔻粉,发现所含黄曲霉毒素高达每公斤21微克,即超标40%。相关产品已停售及销毁。 消委会2019年3月至7月期间,在市面拣选44款干香料,包括17款辣椒属香料、7款肉豆蔻、15款姜黄,以及5款含辣椒属香料或肉豆蔻的混合香料。 测试结果发现,15款干香料含有黄曲霉毒素,当中2款豆蔻粉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分别为每公斤17.7微克和17.5微克。根据香港《食物内有害物质规例》规定,任何食物的黄曲霉毒素总含量上限为每公斤15微克,换言之,2个样本分别超标18%及16.7%。另外,18款样本同时验出含可致癌的赭曲霉毒素A。 消委会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列为第一类物质,即会令人类致癌的物质,特别是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人,并可能会影响丙型肝炎病毒带菌者。黄曲霉毒素也可透过胎盘而影响胎儿,......阅读全文

香港消委会测试44款干香料 1/3含可致癌黄曲霉毒素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日前,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市面44款干香料发现,1/3样本含可致癌的黄曲霉毒素。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接手跟进调查其中一款肉豆蔻粉,发现所含黄曲霉毒素高达每公斤21微克,即超标40%。相关产品已停售及销毁。  消委会2019年3月至7月期间,在市面拣选44款干香料,包括17款辣椒

黄曲霉毒素

质检部门近期对有关食品质量的抽检结果,让公众的神经再次绷紧。深圳有7批次食品黄曲霉素B1含量超标,涉及食用油和花生两类食品。而在此之前,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生产的食品、日用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等17类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牛奶、食用油等部分食品中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素。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认清黄曲霉毒素

感染黄曲霉菌的玉米   1960年英国火鸡死亡 让人类发现了黄曲霉毒素   1960年6月,英国一农场的10万只火鸡突然死亡,对这一事件经过2年多的研究后,一种真菌——黄曲霉菌从饲养火鸡的饲料中被分离出来,黄曲霉菌代谢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正是导致火鸡死亡的“元凶”。   后来的研究发

阻击——黄曲霉毒素

  摘要: 家庭如何避免出现黄曲霉素?花生油等食用油中如有少量黄曲霉素污染,可采用食盐爆锅的办法除毒,即在炒菜时,先把油倒入锅内,当有微烟冒出时(约为140左右℃),加少许食盐爆锅0.5-1分钟(此时油温可达180℃),再倒入菜及其他食品烹调。此法可去除约90%以上的食油中的黄曲霉素。   实

黄曲霉毒素简介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1、发现与研究历史   1960年,在英国发生了“火鸡X病”,造成10万余只火鸡死亡,经研究发现,所有发生疫病的鸡场都使用了含有从巴西购买的了的花生饼,并从花生饼上发现了霉菌的菌丝。用菌丝饲喂雏鸭,雏鸭并未中毒,但将霉菌用无毒

天津空港检验检疫局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干(坚)果

  日前,在检验一批重18吨、拟出口德国的无壳南瓜籽仁时,天津空港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发现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并依法对其作出不予出口处理。据悉,该批无壳南瓜籽仁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分别为限量标准的16倍和8.55倍。   经调查,该局排除了产品在生产加工

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的性质

黄曲霉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腐生菌,影响黄曲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有很多,与食品关系密切的主要有水分、温度、食品基质、通风条件等。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宜生长温度是37℃左右,产毒温度略低于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一般来说,营养丰富的食品,霉菌生长

黄曲霉毒素知多少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F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titucus)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引起人和动物产生病理病化的有毒的代谢产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已知最强的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是什么

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当广泛,包括谷物、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严重。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

黄曲霉毒素检测简介

  黄曲霉素(aflatoxin,AFT),是一类真菌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w)、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wus)和集峰曲霉(Aspergillusnomi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已分离鉴定出AFBl、AFB2、AFB2、AFM1、AFM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