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自然冲刺:打通菌群多样性与功能的研究策略

近几年,肠道微生物可以说是最热的研究热点,频繁登上在CNS期刊的封面,不仅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表现强势,而且国自然资助的肠道微生物项目数也呈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2018年一共资助了近180项研究,资助金额高达7600万。由此可见肠道微生物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相信2019年肠道微生物仍是国自然申请的热点。总之,紧跟这个热点,不仅容易发文、发好文,申请基金也更加容易。 现有常用研究策略的不足 16S测序或宏基因是最常用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手段,主要侧重研究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生理、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尽管这样的研究方法能够有助于了解生物过程中的菌群迁移情况以及找出潜在的参与疾病发生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借助动物模型采用粪便移植或者特定菌株的灌胃实验等技术,可以相对直接地揭示肠道微生物或特定菌株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对菌的功能与作用机制却知之甚少,也就是说仅仅采用16S测序或宏基因测序难以实现对菌群功能的探究。因......阅读全文

国自然冲刺:打通菌群多样性与功能的研究策略

  近几年,肠道微生物可以说是最热的研究热点,频繁登上在CNS期刊的封面,不仅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表现强势,而且国自然资助的肠道微生物项目数也呈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2018年一共资助了近180项研究,资助金额高达7600万。由此可见肠道微生物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相信2019年肠道微生物仍是国自

打通菌群多样性与功能的研究策略

近几年,肠道微生物可以说是最热的研究热点,频繁登上在CNS期刊的封面,不仅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表现强势,而且国自然资助的肠道微生物项目数也呈显著增长的趋势,其中2018年一共资助了近180项研究,资助金额高达7600万。由此可见肠道微生物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相信2019年肠道微生物仍是国自然申

国自然冲刺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基金申请解析与研究注意点

每年三月初,都是科研界的“高考”倒计时,因为距离国自然基金申请的截止日期已不到半月。纵观历年国自然申请情况,蛋白的翻译后修饰都是申请中重大研究方向之一。2018年国自然统计表明,磷酸化、泛素化、乙酰化等修饰的相关基金项目,总研究资助金额超过2亿。   继上周的肠道微生物研

国自然冲刺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基金申请解析与研究注意点

  每年三月初,都是科研界的“高考”倒计时,因为距离国自然基金申请的截止日期已不到半月。纵观历年国自然申请情况,蛋白的翻译后修饰都是申请中重大研究方向之一。2018年国自然统计表明,磷酸化、泛素化、乙酰化等修饰的相关基金项目,总研究资助金额超过2亿。   继上周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案解析后(国自然冲

人体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关系的“1/3猜想”提出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课题组近日在《自然》旗下的The ISME Journal发文,揭示人类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疾病间不一定存在相关关系。严格的统计分析表明,只有在大约1/3情形菌群多样性才与“菌群相关疾病”存在显著关系。   课题组负责人马占山研究员介绍说,人体菌群主要分布在肠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 新兴的生物技术, 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利用生物技术, 可以通过生物遗传基因的重组,开发出新的优良品种和新的物种; 可以通过新陈代谢作用, 生产出许多有用的新有机物质; 可以通过酶促反应, 大大改善许多现有生产工艺的条件和效率。由于造纸工业的基本原料是生物体(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在人体肠道中生活着数以万亿的共生菌群,它们的种类繁多,可达上千种,数量也很惊人,是人体细胞总量的10倍以上,迄今为止,仍有80%以上的微生物不为人知。这些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能够合成维生素、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

昆明动物所等在人体菌群多样性与疾病关系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课题组在The ISME Journal上发表文章,揭示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疾病间不一定存在相关关系。严格统计分析表明只有在大约1/3情形,菌群多样性才与“菌群相关疾病”之间具有显著关系。  人体菌群主要分布在肠道、口腔、皮肤、呼吸道和生殖道五大部位,但远不止如此

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结直肠癌有关

  结直肠癌(CRC)是发生在人体下消化道结肠或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各种癌症的前三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近几十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都表明,饮食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最重要因素。而饮食成分对癌症的影响,则很大程度上通过人体肠道细菌的代谢

有关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与血脂改善的研究

  《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李亦学研究组、林旭研究组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曾嵘研究组合作的题为Effects of gut microbiota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on d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