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球所揭示富水流体在铬铁矿床形成过程中作用

蛇绿岩型铬铁矿床是少有的形成并赋存于地幔的矿床,也是目前最具成因争议的矿床类型之一。不同类型的铬铁矿石均具有简单的矿物组合,主要由铬铁矿和橄榄石两种矿物组成,且这两种矿物的化学组成较为简单,所含微量元素种类较少且含量较低,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也较为局限,这为研究其母岩浆的组成、性质和来源造成较大难度。多数学者通过铬铁岩中的铬铁矿与其他岩浆岩中铬铁矿的主量元素成分对比,以及对铬铁矿中矿物包裹体的研究,得出形成铬铁矿床的母岩浆为富Mg、贫Si、富水氧化的镁铁质熔体。其中,“富水”的推论尚缺乏直接证据,富水流体在铬铁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苏本勋及合作者,对特提斯构造带内的数个蛇绿岩型铬铁矿床进行多维尺度的观察。野外尺度上,从围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薄壳到铬铁矿体,硅酸盐矿物的蚀变程度逐渐变强;手标本和镜下尺度,铬铁矿含量越高的矿石,硅酸盐矿物蚀变越强,在条带状铬铁矿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阅读全文

地质地球所等揭示火星地幔是活动的

  近年来,国际上实施了InSight火星探测计划(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地震、大地测量和热传导内部探测)。2018年11月26日,搭载火星地震仪SEIS的InSig

地质地球所揭示中条山胡家峪铜矿成因

  山西省中条山铜矿集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铜矿床之一,早在唐、宋时代就进行过开采和冶炼。矿集区内的铜矿床主要赋存在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沉积-火山变质地体中。但这些矿床的形成过程与变质作用的联系仍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铜成矿与变质作用的时间先后关系尚未完全厘定清楚。铜成矿过程若是发生在变质作用

地质地球所揭示早寒武世深海氧化原因

  寒武纪早期,地球生物出现急剧的演变,埃迪卡拉晚期软体生物消失,而寒武纪生物出现了大爆发。最可能促使大生物演化的内在因素是氧气。深海氧化程度的增强被认为导致了大动物的演化。  以前主要利用铁组分和硫同位素组成对过渡时期扬子海洋化学进行研究,但铁组分和硫同位素值主要反映海洋底水条件。而对于分层的海洋

地质地球所等研究发现水星东向环电流

  水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上世纪70年代,水手10号两次近距离掠飞水星,发现水星可能存在全球偶极磁场。2011年,美国信使号成为首个环绕水星探测的飞船,并开启了长达四年的连续在轨监测。信使号的观测证实了水星存在一个较弱的全球偶极磁场,其磁偶极矩约为地球偶极矩的万分之四,表明水星内核磁

地质地球所引进的纳米离子探针通过验收

  我国引进的第一台NanoSIMS 50L型纳米离子探针验收会于3月14日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法国CAMECA公司纳米离子探针设计师、François Hillion博士作的验收报告。专家组对仪器的验收指标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一致认为该

地质地球所等在地球等离子体层发现月潮信号

  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对地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千百年来,月球本身和地月相互作用等问题受到关注。月球对地球最直接的影响是潮汐效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洋潮汐。此外,人类在地壳、大气和电离层等不同高度区域都频繁地观测到月球潮汐现象。以上这些区域中的物质以固、液、气三态为主,其中

广州地化所揭示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特殊球状构造矿石成因

  硫化物熔体从幔源镁铁质岩浆中熔离并富集成矿,是形成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关键。矿石构造对于分析硫化物熔体在岩浆(或者晶粥)中的迁移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球状构造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很少发育,目前只在俄罗斯的Noril’sk矿床、西澳大利亚的Black Swan矿床以及加拿大的Sudbury矿床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油气勘探技术再获进展

   含油气盆地都会在地表或近地表呈现油气的渗漏信号。这些油气信号在地表地球化学中被称为油气异常。在油气勘探技术系列中,地表油气地球化学是一种廉价、快速和直接的勘探手段。  虽然经过80多年的发展,但油气异常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地表干扰可造成“假异常”;二是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真异常消失”;三是油

白春礼丁仲礼赴地质地球所进行专项调研

  12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副院长丁仲礼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专项调研,实地考察离子探针实验室、纳米粒子探针实验室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实验室,听取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和科研人员就科研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   白春礼肯定了地质地球所在微区同位素实验室建设和学术研

地质地球所等揭示趋磁细菌复杂磁性机制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是生物控制矿化研究的典范和古地磁学研究的新生长点,它们能够在细胞内合成有生物膜包被的、纳米尺寸、单磁畴磁铁矿晶体颗粒,也称为磁小体(magnetosome)。磁小体在细胞内多成链排列,作为趋磁细菌的“磁场感应器”,促使其沿磁场方向定向游弋,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888万采购质谱仪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布高分辨率同位素比值质谱仪采购项目中标结果,中标金额为888万元。一、项目编号:OITC-G210270527(招标文件编号:OITC-G210270527)  二、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分辨率同位素比值质谱仪采购项目  三

地质地球所研究发现俯冲洋壳的折返机制

  洋壳的成分主要为MORB,它俯冲到深部地幔会转变为蓝片岩和榴辉岩。大量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表明,洋壳榴辉岩的密度大于周围地幔,因而它很难通过自身浮力而折返到地表。然而,自然界大洋俯冲带中出露了大量的洋壳榴辉岩,表明至少有部分的洋壳与俯冲板块拆离而折返至地表。近三十年来,众多研究学者认为洋壳榴辉岩的

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院士逝世

【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院士逝世#】#光明追思#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安徽省原地矿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技术顾问常印佛,于2024年4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合肥逝世,享年93岁。常印佛,1931年7月6日生于江苏泰兴。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5

磁铁矿LAICPMS分析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1 引言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 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单点分析小于3 min), 元素测定范围宽(同时测定40多种主/微量元素), 检测限低(低至ng/g级别), 样品消耗量少, 空间分辨率高(束斑直径一般大于5 μ m, 深度分析可达n× 10 nm)等特点。

生物物理所地质地球所研制出肿瘤诊断新型纳米材料

  6月17日,《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课题组在肿瘤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课题组继发现无机纳米材料类酶活性之后(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的又一重大突破。  该项研

地质地球所等测定地质样品SrNd同位素比值新方法

  87Sr/86Sr和143Nd/144Nd比值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示踪和岩石学研究中。为获取准确的87Sr/86Sr和143Nd/144Nd比值,传统方法需要通过两步离子交换技术分离出纯净的Sr和Nd,再采用热电离质谱仪(TIMS)进行测试。即首先将溶解后的样品溶液通过

磷灰石稀土活化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流体成矿作用学科组助理研究员肖兵和研究员陈华勇及其合作者,在磷灰石稀土活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矿物与岩石学进展》。  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属性,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或“工业味精”。磷灰石,作为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玢岩铁矿和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等重

地质地球所等发现恐龙生活时代气候寒冷的证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法籍博士后Romain Amiot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旭等组成的一个多国合作团队近日在著名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篇题为“东亚地区恐龙氧同位素揭示早白垩世寒冷的气候”(Oxygen isotopes of Eas

地质地球所等在中国考古磁学研究中获进展

  地磁场起源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携带了地球内部的重要信息,是认识地球深部过程的窗口,其演化规律可以反映某些地球动力学过程。生命在地磁环境中起源、进化、繁衍,地磁场保护并影响着地球上的生命。因此研究地磁场的演化历史对研究以上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考古磁学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古遗存 (烘烤过的砖

地质地球所等提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新模型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是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构造事件,形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海陆分布格局、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青藏高原是研究陆-陆碰撞最为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对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间和碰撞动力学过程的研究长期以来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印

地质地球所揭示深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

  深埋碳酸盐岩地层经历了时间久、期次多的成岩流体改造,其储层孔隙成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多解性,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难题之一。近年来,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已成为国内油气勘探的重点。厘清储层孔隙成因与特征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层储层预测,降低勘探风险与成本。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

地质地球所等研究得出2009年朝鲜核爆当量估计

  地下核试验的当量估计是核爆监测地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准确测定2009年5月25日朝鲜核爆的当量,对合理评估该高热原子核反应装置是否成功、对核试验进行地震学监测的可信性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赵连锋副研究员和合作者继2008年发表对2

地质地球所研究拉张环境的下造山机制

地质地球所以河套地堑和鄂尔多斯北部为例研究拉张环境的下造山机制   早期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到新生代经历了岩石圈的破坏(减薄),然而克拉通西部具有负的布格异常、低的地热流值,标志着华北克拉通西部仍然是稳定的,特别是鄂尔多斯块体。克拉通西部由北部的阴山造山带和南部的鄂尔多斯块体组成。河套

地质地球所关于黄土古气候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第四纪时期北极冰盖的增长与消融主导了海平面的升降和全球冰期(寒冷期)−间冰期(温暖期)气候的交替出现。北极冰盖演化的信息主要来自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但是学术界逐渐认识到后者实际上反映的是两极冰盖变化的综合环境效应,并且可能受到大洋底流水温的严重影响。北极冰芯的连续环境记录仅能够追溯至第四纪晚期,如

地质地球所研究发现古老趋磁细菌新类群

  北京密云水库中新发现的两类硝化螺旋菌门趋磁细菌的荧光原位杂交(A至I)与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J和K)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在细胞内合成纳米磁体矿或胶黄铁矿磁小体的原核微生物,目前已发现的趋磁细菌在系统发育上均属于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与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

地质地球所揭示蝙蝠“磁罗盘”能够响应弱磁场

  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都是在地磁场环境中进行的。地磁场不仅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风和有害宇宙射线的侵袭,还能够直接影响部分生物的定向、导航行为和生理活动。地磁场及其变化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是生物地磁学的主要研究目标,而动物地磁导航是生物响应地磁场的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  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在地

地质地球所通过岩石磁学实验揭示南方红土剩磁机理

  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的红土堆积含有丰富的旧石器遗址,尤其是含有代表阿舍利技术的石器,因此,南方红土对研究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古气候、古环境和古人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南方红土可靠的年代学框架更是这些研究的基础。然而,在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并且缺乏适合

古城稀土矿床花岗岩榍石中重稀土活化机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流体成矿作用学科组冯雨周博士后和陈华勇研究员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榍石稀土元素活化迁移对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重稀土富集矿化的指示。相关研究发表于American Mineralogist。 稀土是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其中华南地区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为全球提供了约80%的重稀土

中国卡林型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卡林型金矿是一种以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岩石,金颗粒极细(纳米级)或不可见(固溶体)的形式赋存在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之中,与As、Sb、Hg、Tl等元素密切共生的特殊金矿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内华达州和我国滇黔桂地区的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应美国经济地质学

地质地球所发现塔河地区奥陶系储层古流体成因及演化过程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5000-8400m的深部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发育良好的孔洞层。通常的观点认为,该孔洞层是岩石暴露于地表受到大气水淋滤形成,但这很难解释为何经历了后期5000m以上的埋藏-压实作用后,孔洞层仍能保存下来。这些孔洞层是否还有可能形成于深埋条件下埋藏或热液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