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福建省激光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9月27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承担的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激光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验收。在听取中心主任林文雄研究员的工作汇报和现场考察后,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已按计划完成各项研发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该项目瞄准制约激光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突破了若干重要激光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着力建设福建省激光领域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综合测试与服务平台和工程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取得了系列成果: 研制出具有工程化水平长寿命的355nm全固态高功率激光器样机;开发出瓦级1.55µm微片激光器2套;研发出通光面积3´3mm2的YAG+YAB蓝光光胶模块8套;积极引进和推介国内外激光技术产业的新技术和成果,联合企业共同承担科研项目8项,承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委托开发的技术难题和需求26项,实现10项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组建了中科光芯光电科......阅读全文

漳州PX爆炸倒逼政府走“共同治理”之路

   4月6日19时左右,位于福建漳州的古雷PX项目发生爆炸,引发三个储罐爆裂燃烧。7日16时40分,最后一个着火罐被扑灭,但19时40分,由于大风导致610号罐复燃。截至发稿前,610储罐已暂时看不见明火。为保障安全,严防死守,消防人员每隔20分钟进行一次泡沫灭火剂覆盖,将一直持续到凌晨。  震惊

福建物构所将二次硫化和酸刻蚀获得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健领导的无机合成化学团队与博士张华彬合作,采用二次硫化(溶剂热硫化和高温煅烧硫化)和酸刻蚀的策略,将锌、钼基的沸石型咪唑骨架(HZIF-Zn/Mo)转变为由钼缺陷丰富的超薄二硫化钼纳米片组装的中空的微立方体框架(HMF-MoS2)。福建物

“新型锂电池材料及其产品的研发”通过验收

  12月7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卢灿忠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新型锂电池材料及其产品的研发”进行了验收。在听取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后,专家组认为,该专题已完成任务书规定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该专题围绕新型锂电池材料及其产品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

福建物构所多孔有机聚合物催化研究获进展

  多孔有机聚合物具有比表面积高、化学稳定性好、合成简单、空间拓扑结构丰富和组成结构可设计性等优点,是过渡金属催化有机反应的良好载体。实现多孔有机聚合物负载纳米粒子结构和性能的可控合成,对于发展新型的高效异相催化体系、拓宽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

福建物构所等金属有机分子导线研究取得新进展

  分子导线具有电子传递、信息存储和开关等功能,它允许电子在给体和受体间进行交换或传输,同时分子两个末端也能够通过功能化与外接电极连接,构筑分子电子电路。   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忠宁研究小组通过与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

细胞色素P450 2E1酶催化研究新进展 Thr303残基具重要影响

  细胞色素P450酶是重要的生物催化剂,能够促进底物发生C-H键羟化、C=C双键环氧化、硫、氮、磷杂原子氧化等多种化学反应。细胞色素P450 2E1酶是人体内最重要的P450酶之一,与药物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包含P450 2E1酶的微粒体氧化乙醇体系是人体内酒精代谢的重要途

福建物构所卤化铅杂化半导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卤化铅钙钛矿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催化、离子交换和快离子导体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作为新型光伏材料备受科学家关注,其光电转换效率已迅速刷新到20%,并有望达到晶体硅电池25%的水平。这类材料的半导体性能主要来源于杂化材料中的无机骨架部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维钙钛矿无机结

中科院355nm紫外全固态激光精密切割设备研发通过验收

  2月18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林文雄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355nm紫外全固态激光精密切割专用设备研发”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题验收。   该专题面向福建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需求,研发全固态激光精密切割专用设备,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采用创新性的生长工艺,实现新型紫外变

离子聚合物衍生复合材料光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负载贵金属纳米粒是一种常用的光催化剂,然而金属纳米粒由于其高的表面能,在制备和催化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而失活,如何提高贵金属纳米粒和载体的作用,实现贵金属的高效利用仍然是制约其迅速发展的瓶颈。  

福建物构所等在离子溶液水分子动力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溶液中的离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在能源、催化、材料、医药等许多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基本科学问题。例如,新近出现的水基碱金属离子电池使用高浓度的离子水溶液作为电解液,与常规离子蓄电池相比,更加安全,价格更低廉,效率更高。深刻理解溶液中离子与周围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对深刻理解电池

福建物构所肿瘤靶向光敏剂研究获进展

  在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常见方式,也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MDR产生的机制相当复杂,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因此,如何克服肿瘤的MDR,寻找低毒、高效、经济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药物意义重大。由于恶性肿

我国学者成功制备高CO选择性的COFs催化材料

  大气中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导致了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将CO2催化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水介质中将CO2电催化还原为CO是一种相对经济、绿色可行的方法。然而由于CO2还原产物众多且还原电势相近,以及伴随的析氢反应的竞争导致该催化过程存在选择性差、过电位高、电流密度和转换效率低等不足

2010年海西物质科学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11月18日至22日,作为福建物构所建所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2010年海西物质科学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和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并得到台湾大学化学系的大力支持。   本次会议共有36位代表出席,他们分别

福建物构所发现新型无铍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

  深紫外激光由于波长短、加工精度高的优点,在半导体光刻、激光光电子能谱仪和激光切割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目前,KBe2BO3F2(KBBF)是唯一能实际输出深紫外激光的非线性光学(NLO)晶体,但是,KBBF含剧毒铍元素且其晶体层状生长习性严重。因此,急需探索新型深紫外NLO晶体材料。  中国科学院

福建物构所硫属化物基离子交换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Dalton Trans.封面文章发表福建物构所硫属化物基离子交换材料研究成果  当前,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低碳排放的压力,核能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人们对于核能的接受程度与处理核废液的能力密切相关,在放射性核废液中,Cs137具有长半衰期和生物毒害性,因而Cs

福建物构所新一代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获进展

  深紫外(λ<200nm)非线性光学(NLO)晶体是获得全固态深紫外激光的核心元件,目前仅有KBe2BO3F2(KBBF)晶体实现了Nd:YAG的直接六倍频深紫外激光(波长 = 177.3 nm)输出,然而严重的层状习性制约了KBBF的商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数十年来,设计合成新一代深紫外非线

福建物构所二氧化碳催化光功能材料研究获进展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在大气中积聚,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二氧化碳的消除与转化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与传统工业的用氨水化学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相比,利用光催化的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利用的有机物是一种性价比高并且环境污染小的方法,在此过程中,

福建物构所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深紫外(λ<200 nm)非线性光学(NLO)晶体是全固态激光器输出深紫外激光的关键元件。目前,仅有KBe2BO3F2(KBBF)晶体实现了Nd:YAG的直接六倍频深紫外激光(波长=177.3 nm)输出。KBBF晶体拥有优异的光学性能,但其晶体的层状习性、原料剧毒等制约了更广泛地应用。设计合成

福建物构所等在团簇负载型MOF薄膜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纳米团簇和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都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如何将两者在一个体系内复合发展新的功能材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受限于MOF材料有限的窗口尺寸,与孔道尺寸匹配的纳米团簇分子均难以直接负载到MOF孔结构中。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健和张磊领导的无

物构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因其优异的光电子性能,受到全世界研究者的关注。其作为活性层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25%,接近单晶硅电池的最高值。然而,通过低温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通常是多晶的。多晶薄膜,在其表面和晶界处容易产生缺陷,会捕获光生电荷,导致额外的非辐射复合能量损失,限制了器件的开

基于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实现唾液肿瘤标志物即时检测

  早期准确、灵敏地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体唾液中含有几十种生物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电解质和激素等,可提供有关口腔和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检测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唾液检测的显著优势在于安全无创地收集唾液,减少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此较适

具有铁电半导体光电效应的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具有非中心对称结构的极性光电功能晶体材料以自发极化为基础,表现出优异的非线性光学、压电、热释电和铁电等光电性能。但只有结晶在10种极性点群的化合物才能够产生极化效应,如何创新极性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的结构设计,利用基元协同实现偶极矩的排列一致、并在宏观上组装具有强极化特性的化合物来获得具有优异光电性

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一)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21位。现予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15年5月14日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

美国罗格斯大学李静教授应邀访问福建物构所

  应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罗格斯大学李静教授于11月4日访问福建物构所。李静教授作了题为From Hybrid Semiconductors to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New 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 Applications的

研究通过稀土纳米探针实现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直接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并游离到外周血中的一类肿瘤细胞,其容易引发肿瘤复发或转移并显著增加肿瘤患者的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因此,CTC的有效检测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CTC在血液中含量极

福建物构所电重整甲烷/二氧化碳制合成气研究取得进展

  天然气和二氧化碳通过重整反应转化为合成气,再经费托反应再进一步转化为各种重要化学品,不仅可以达到天然气高效利用的目的,还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传统重整反应中的一氧化碳歧化反应和甲烷热裂解容易产生积碳,高温下催化剂烧结/团聚的问题也会导致干重整性能的衰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基于稀土纳米探针实现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直接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从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并游离到外周血中的一类肿瘤细胞,其容易引发肿瘤复发或转移并显著增加肿瘤患者的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因此,CTC的有效检测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CTC在血液中含量极

福建物构所有机光伏界面材料与器件研究获进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质量轻、柔性、半透明等优点,并且可以通过溶液旋涂、卷对卷或喷墨打印等方法加工成大面积柔性器件,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虽然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突破10%,但是具有长时间稳定性的高效率器件仍然鲜有报道。  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中科

福建物构所甲烷光催化氧化研究获进展

  作为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甲烷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不过,未被充分利用的微量甲烷释放到空气中则会造成大气污染以及温室效应,这一问题正成为环境学家和气候学家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甲烷分子具有高键能和非极性的特点,温和条件下甲烷的高效氧化是极具挑战性的科

电致变色氢键有机框架薄膜研究新进展

  电致变色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窗户、信息存储和防眩晕后视镜等领域。研究较多的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金属氧化物、紫精类化合物、共轭聚合物等。目前,尚无氢键有机框架化合物(HOFs)应用于电致变色的研究报道。然而,HOFs应用于该领域具有独特优势:HOFs材料无需引入额外的基团(如引入官能团进行配位、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