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乙肝病毒DNA与人基因组互作景观图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目前,全球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人数较多。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在人体肝脏细胞核内可形成cccDNA、整合入人体基因组等病毒DNA形式稳定存在,这是HBV维持长期慢性感染的关键。因此,研究乙肝病毒与宿主基因组相互作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鹏远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季雄课题组合作,在Cell Discovery上,发表了题为3D landscape of Hepatitis B virus interactions with human chromati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述了乙肝病毒cccDNA和整合形式的HBV DNA与宿主基因组相互作用的特征,为HBV感染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该研究采用3C-HTGTS(3C-high-throughput genome-w......阅读全文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介-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介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壳,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中,一般与HBV同时存在,是判断HBV感染的中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正常值:  正常为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临床意义:  我国正常人群HBsAg携带率10%。  血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易慢性化、重症化的传染病。随着近几年对前S1抗原研究的深入,发现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与HBVDNA在反映病毒复制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的持续阳性,常提示病情呈持续进展及易重症

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料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酶免测定试剂盒的正式推向临床以

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料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酶免测定试剂盒的正式推向临床以及近两年

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pH4)的简介

  静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pH4),本品与拉米夫定联合,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疾病肝移植患者术后HBV再感染。  因原料来自人血,虽然对原料血浆进行了相关病原体的筛查,并在生产工艺中加入了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措施,但理论上仍存在传播某些已知和未知病原体的潜在风险,临床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李兰娟院士:什么决定了乙肝病毒暴露的结局?

  浙江大学的李兰娟(Lanjuan Li)院士我国传染病学领域杰出的领军人物,其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40多年。她不仅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创建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曾获得重大突破。还首次提出了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的疾病分类

  1、按病程长短分类,乙肝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判断是急性还是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诊治中十分重要,二者的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有时为了区别是急慢性肝炎,往往通过肝穿病理检查来判定。急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常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液中HBsAg(+)持续时间低于6个月,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介绍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介绍:  HBV感染和免疫注射HBV疫苗都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HBsAb有IgM和IgG两型,前者发生在感染早期,后者发生稍后,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有良好的中和作用,并能在血清中长期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正常值:  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临床意义:  抗HBs是HB

病原体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介绍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介绍:  HBV感染和免疫注射HBV疫苗都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HBsAb有IgM和IgG两型,前者发生在感染早期,后者发生稍后,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有良好的中和作用,并能在血清中长期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正常值:  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临床意义:  抗HBs是HB

乙肝五项详解

一、乙肝五项详解    (一)乙肝五项依次为:    1、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感染 HBV 的标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最外层包膜中的一种外壳蛋白,其不具有传染性,却可以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它是感染 HBV 的标志,也是判断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的标准。还是乙肝疫苗的主要成

生物物理所等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领域获进展

  4月26日,Hepat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傅阳心课题组的研究论文Vaccines Targeting PreS1 Domain Overcome Immune Tolerance in HBV Carrier Mice。该研究报道了基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料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酶免测定试剂盒的正式推向临床以及近两年

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料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酶免测定试剂盒的正式推向临床以及近两年在北

关于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病理介绍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彻底清除,最终要通过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但HBV感染人体后,可通过一系列机制来抑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因此,需要研究阐明HBV的免疫逃逸机制,发展新型免疫疗法,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国内外都有很多机构在做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我国在研究方面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HBsAg)测定的介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壳,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中,一般与HBV同时存在,是判断HBV感染的中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性(HBsAg)测定的介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壳,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中,一般与HBV同时存在,是判断HBV感染的中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之一。

小三阳的疾病介绍

  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前者病毒阴性(即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后者血清HBsAg阳性,HB

关于乙肝小三阳的简介

  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前者病毒阴性(即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后者血清HBsAg阳性,HB

概述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病毒与肾炎在发病机理上的联系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免疫损伤、病毒直接感染肾脏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有关。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抗HBe反应不完善,可能是乙肝肾炎青睐他们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的原因如下:  (1)HBV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谓

概述小三阳的相关信息介绍

  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前者病毒阴性(即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后者血清HBsAg阳性,HB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病理介绍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彻底清除,最终要通过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但HBV感染人体后,可通过一系列机制来抑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因此,需要研究阐明HBV的免疫逃逸机制,发展新型免疫疗法,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国内外都有很多机构在做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一定预防  我国在研究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病理介绍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彻底清除,最终要通过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但HBV感染人体后,可通过一系列机制来抑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因此,需要研究阐明HBV的免疫逃逸机制,发展新型免疫疗法,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国内外都有很多机构在做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一定预防  我国在研究

关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的简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壳,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中,一般与HBV同时存在,是判断HBV感染的中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之一。正常值:正常为阴性。

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及质量控制

2005年12月我国第一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颁布,2006年1月卫生部颁布了《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其目的在于科学、规范和有效开展我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卫生部计划在未来3~4年内逐步建立全国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网络,制定《全国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工作技术规范》,加强实验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本介绍

  乙肝病毒携带者(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的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serologic marker,HBVM)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介绍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介绍: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是单一多肽,分子量18848u。HBcAg在HBV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能反映血清中:Dane颗粒的存在及肝内HBV的复制,并可与其他的HBV血清学标志物起互相配合和互相补充的作用。只是由于其抗

病原体检测方法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介绍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介绍: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是单一多肽,分子量18848u。HBcAg在HBV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能反映血清中:Dane颗粒的存在及肝内HBV的复制,并可与其他的HBV血清学标志物起互相配合和互相补充的作用。只是由于其抗

系统分析HBV,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与管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874003、 71934002、 7212200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刘民教授与合作者基于重大传染病大数据揭示了我国孕妇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时空特征及其流行演化规律,评估了我国HBV综合防控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以“2015-2020年中国2853个

强生/Arrowhead启动RNAi三药方案IIb期研究,狙击乙肝病毒

  Arrowhead是一家RNAi治疗公司,目前正与强生合作开发有望功能性治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RNAi药物。近日,该公司宣布,强生旗下杨森制药已开始在IIb期研究(REEF-1)对不同组合方案进行患者给药,包括RNAi药物JNJ-3989(前称ARO-HBV)和/或JNJ-6379以及

Plos-pathogens:新进展,TGFβ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日本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在TGFβ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抑制过程依赖于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D)的表达,AID能够显著抑制HBV转录和病毒DNA合成,最终导致对病毒复制的抑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