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空天院在地震红外遥感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孟庆岩团队在地震红外遥感、地震热异常前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震前热异常空间异质提取模型:在中国大陆的应用(Spatially variable model for extracting TIR anomalies before earthquake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Mainland)”为题,在线发表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热红外遥感观测数据及其反演参量对地震前后的热变化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在大量地震中发现了震前热红外或地温异常升高现象。有研究者针对于热异常的机理展开展研究,并尝试展开长时间统计研究。近期,空天院的最新研究为热异常的存在性提出了新的强有力的统计证据。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长波辐射数据,结合新的3D M......阅读全文

中央政府采购目录出炉 为专用仪器仪表类市场做导向

   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中央预算单位2015-201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其中部门集中采购项目对海洋、气象、测绘、地震类等专用仪器仪表有明确规定。   作为国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采购规模的扩大或缩小,采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

国务院:政府单项仪器采购超120万须公开招标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央预算单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标准规定,政府采购货物或服务的项目,单项采购金额达到120万元以上的,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以下是中央预算单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   2

遥感飞机获取地震灾区首批航空遥感影像

玉树地区加日切括震后遥感影像〔由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拍摄〕 玉树地区加日切括震前遥感影像〔取自googlemap〕   新浪科技讯 4月14日晚间消息,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的遥感飞机于14日14点起飞奔赴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于当日15点30分已获取了地震灾

搜救:高新仪器临危受命

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乘机迅速抵达灾区。 与救援人员一同到达成都的还有1辆救灾指挥车、2台大型搜救车、12只搜救犬和7吨专用救灾器材。 “天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人类虽然目前还不能控制“天灾”,但是在巨大灾难之后,一系列高新技术却能帮助人们挽回更多的宝贵生命。

科技部紧急部署科技抗震救灾工作

今天,科技部发出《关于做好科技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部署相关工作,并已安排专项经费,优先支持相关科技项目立项。据悉,科技部调配500万元,作为紧急专项资金,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同时,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再安排3000万元,对抗震、防灾、减灾科技项目给予支持。 《通知》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明确要求。一

地震预报研究将成为重要科研领域

新华社澳大利亚悉尼6月12日电 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测量与空间信息系统学院华人科学家葛林林日前表示,尽管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但相关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这一领域将成为重要的科研领域。 葛林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震预报研究需要运用

地灾隐患重大 航遥判读结果直送总理

5月15日清晨,一份14日灾区飞行获得的航片判读结果送抵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迅速主持召开会议,组织专家进一步解译四川省地震灾区航空遥感影像图。 经初步解译显示,北川、汶川两县县城及周边灾情严重,后期隐患重大。两县县城及周边倒塌房屋69片,每片面积500~1万平方米不

地震局研究员:小震不能与大震关联

  11月27日晚8点左右,河北省衡水深州市发生2.4级地震,震源深度7.1公里,深州市区部分居民感觉到了此次地震。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而一般来说,震级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由此可见,2.4级地震实在是一次非常小的地震。  衡水市地震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经

我国新型遥感探测仪器瞄准国际前沿

  从1999年以来,在地质大调查科技项目支持下,我国在高(成像)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干涉雷达技术、多光谱异常信息提取技术、遥感仪器研制、POS直接定位技术以及国产卫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推进了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进步,提升了地质勘查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高(成像)光谱技术及矿物填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遥感监测图集》出版

距离汶川地震即将十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王世新等人编制的《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遥感监测图集》日前正式出版,5月起向全国发行。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科技,让环保更精准

  核心阅读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些技术成为人类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执法、灾害监测等能力。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高寒缺氧地区的水文资料……有了科技的帮助,获取这些以往看来难以掌握的数据成为可能。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

卫星遥感监测等科技让环保更精准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一些技术成为人类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执法、灾害监测等能力。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情况、违法企业的偷排行为、高寒缺氧地区的水文资料……有了科技的帮助,获取这些以往看来难以掌握的数据成为可能。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那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现在怎么样了?

遥感地球所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成果通过鉴定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负责完成的“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成果在北京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院级科技成果鉴定。中科院院士徐冠华任鉴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孙枢、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任副主任。   该成果面向国际数字地球科学前沿以及国家对空间信息的重大需求,突破了平台构建、空间数据获取、多元

中科院开展九寨沟地震灾害遥感监测

  记者近日获悉,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当晚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开展了震前历史数据查询和灾后数据编程获取等一系列的灾害应急监测响应工作。  9日上午,遥感所完成了法国SPOT-6卫星、美国LANDSAT-8卫星四川九寨沟震区历史数据产品生产处理。中午12时

中国将与发展中国家分享灾害防治技能

[北京] 中国一位部长表示,该国将与其它发展中国家分享其在预报自然灾害和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技术和专业技能。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民政部部长李学举9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灾害应急管理省(部)长研讨会上做出了上述表示。 李学举说: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亚洲巨灾研究中心的建设,拟开展巨灾机理、

南海海洋所利用地震反射技术研究内孤立波与涡旋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唐群署等利用反射地震观测到的数据,并集合遥感卫星-物理海洋现场观测资料,在南海北部观测和捕捉到内孤立波,并在阿拉斯加湾探测到海表涡旋细结构。这是首次利用反射地震观测海洋内孤立波,也是首次全新尝试利用该方法深入研究海表中尺度反气旋涡,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P

五部委发布137项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领域指南(2011年度)

  发改委网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研究审议的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现予以发布。《指南》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海洋、高技

李国杰院士:科学技术首先是生命的保障

在汶川特大地震的紧急救灾中,我们感受到卫星电话、遥感遥测、生命探测仪等先进科学技术在危难时机的特殊作用,但几万同胞丧失生命、几十万乡亲失去家园的惨重损失刺痛了每一个科技人员的心。如果我们有能力提前一天作出地震预报,将挽救多少生命! 我们常说,科技是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其实,科学技术首先是生命的保

第一幅震区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绘制完成

  玉树县房屋倒塌率61.7%   4月15日下午,空间分辨率达0.33米、覆盖玉树县城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图在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连夜工作下绘制完成。这也是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迄今第一幅完整的震区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   “从这幅遥感图像中可以看出,玉树县东区建

《科学》专题报道中科院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科技救灾工作

5月23日出版的《科学》(vol.320,pp996-997)发表了题为Landslides, Flooding Pose Threats As Experts Survey Quake’s Impact的文章,详细报道了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工作团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灾区进行科研工作情况,该团队对地震形成

分析仪器和传感器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分析仪器和传感器产品,已经加大力度朝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实现更灵敏、更准确、更快速、更可靠地实时检测。  分析仪器是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无论在工业过程控制、设施农业、生物医学、环境控制、食品安全乃至航空航天、国防工程等领域,均迫切需要各类新型传感器作为信息摄取

传感器和检测仪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传感器产业要适应技术潮流,根据市场需求,做到“新苗交替、远近结合、品种齐全、满足需求”,做到“大、中、小并举”,“集团化和专业化生产并存”,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相结合的国际化方向发展,让传感器和检测仪表抓住信息化的发展机遇。传感器和检测仪表的现状,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工业设备在制造过程及整机性能

港理工三学者获国家级奖项 教学与科研成果双收

  据《香港商报》报道,香港理工大学(理大)12日公布,3位学者近期荣获国家级奖项。丁晓利教授及夏勇教授,分别获国务院颁授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而康复治疗科学系魏佩菁博士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  理大暂任校长陈正豪教授表示,这些奖项正

首发星高分一号以应用为任务重心

  12月30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的首发星高分一号正式投入使用。国家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这对于促进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的国产化,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关怀下孕育而生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推进,人类仅凭眼见、耳听的感知已不能满足对信息的

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在京召开

  最近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我国环境管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扣响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发令枪”3月31日,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环境管理转型是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解读“天河一号”

  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日前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承担国家“863”计划“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重大项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本报特刊发国防科大校长张育林的访谈文章以及该校计算机学院的

院士专家详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面临三大挑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阶段示意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该系统将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日,由中国科协组织的“

我国向老挝印尼提供灾区遥感卫星数据紧急援助

  记者8月13日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在老挝和印度尼西亚近日分别发生的溃坝事故和地震灾害中,中国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及时向两国提供了灾区遥感卫星数据紧急援助。其中,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作为该平台主运维单位,全程主持了这两次数据援助工作。  位于老挝南部阿速坡省的桑片—桑南内水电

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0级,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结论

中国地震局将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0级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李斌)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