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真空电弧炉的历史与发展

1903年, 英国人W.V. 伯顿(W.V. Bolton)首次使用自耗电极在真空充氩气氛下进行了钽的熔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钛生产的需要,真空电弧炉首先在美国得到工业应用。1949~1953年美国人杰伯特 (Gillbert)成功地进行了海绵Zr、Ti的真空电弧熔炼。50年代中期, 由于导弹、重型武器装备生产的需要, 真空电弧炉开始用于高级合金钢和高温合金的重熔。1957年用于特殊钢熔炼的真空电弧炉在美国的Allegheny Ludlum Steel公司和UniversalCyclope公司投入工业运行。同年,联邦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成功地研制出特殊钢熔炼用真空电弧炉, 并投入工业运行。 80年代初,美国特种金属公司(SpecialMetals Corp) 研制出采用两根水平布置的自耗电极取代传统真空自耗炉中单根垂直悬挂的自耗电极,靠两根电极极间的电弧来熔化金属的真空电弧双电极重熔炉。此炉的主要优点是:①可生产超细晶......阅读全文

真空电弧炉的历史与发展

  1903年, 英国人W.V. 伯顿(W.V. Bolton)首次使用自耗电极在真空充氩气氛下进行了钽的熔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钛生产的需要,真空电弧炉首先在美国得到工业应用。1949~1953年美国人杰伯特 (Gillbert)成功地进行了海绵Zr、Ti的真空电弧熔炼。50年代中期, 由于导

真空电弧炉简介

  真空冶金熔炼设备的一种。炉体为密闭容器,抽成真空或充 以惰性气体。由炉顶通入的电极和炉底水冷结晶器通电引弧后,产生电弧,借 电弧热量使金属或合金熔化,并在结晶器内凝固。电极由被熔炼的金属制成的 叫“自耗电极真空电弧炉”,如用不熔化的材料作电极的叫“非自耗电极真空电 弧炉”。产品中杂质少,气体含量

真空泵的发展历史

  随着真空应用的发展,真空泵的种类已发展了很多种,其抽速从每秒零点几升到每秒几十万、数百万升。随着真空技术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其应用压强范围的要求越来越宽,大多需要由几种真空泵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共同抽气后才能满足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的要求,由于真空应用部门所涉及的工作压力的范围很宽,因此任何一种类

真空电弧炉的分类相关介绍

  真空电弧炉按电极类型(见电弧炉电极)主要分自耗炉和非自耗炉两大类。工业上用的主要是自耗炉。也有同时采用自耗电极和非自耗电极的炉型,由自耗电极提供主炉料,由非自耗电极进行辅助加热,浇制铸件的炉子往往采用这样的炉型。  自耗炉的电极由被熔炼材料本身制成, 叫自耗电极。在熔炼过程中,电极端头逐渐被熔化

真空电弧炉的工作原理简介

  电弧是气体的一种弧光放电。气体弧光放电表现为极间电压很低,但通过气体的电流却很大,有耀眼的白光,弧区温度很高(约5000k)。巨大的电流密度来自于阴极的热电子发射,以及电子的自发射,即在阴极附近有正离子层,形成强大的电场,使阴极自动发射电子。大量电子在极间碰撞气态分子使之电离,产生更大量的正离子

真空电弧炉有哪些特点?

  与炼钢电弧炉和埋弧炉等非真空电弧炉比较, 真空电弧炉的特点是:①用直流电源供电(电极接负极、坩埚接正极),电弧在真空中相对稳定,不易熄灭。②电极和坩埚通常都用金属材料制成, 炉内没有耐火材料炉衬。③熔炼中被熔炼金属能免受氧化和耐火材料的污染, 并得到良好的脱气和促进金属氧化物分解的精炼效果。④由

真空电弧炉的设备组成介绍

  以真空自耗电弧炉为例说明如下。成套设备由炉体、水冷铜坩埚、真空机组、光学观察装置、控制系统、直流电源等部分组成  炉体由炉壳、上下端盖、电极杆及其升降机构、炉架等组成。电极杆与上端盖间有滑动密封装置,杆的下端接自耗电极、上端连升降机构。炉体下端接坩埚。  坩埚通常做成圆筒形,分内外两层,分别用铜

简介真空包装机的发展历史

  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真空包装机行业分会秘书长李春影介中国真空工业从诞生到经历了两个发展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第一个发展期,这一时期是从制造简单的抽气机开始的。当时全国生产真空设备的企业不足20家,产品以中低档真空获得设备为主,如制镜镀膜机香烟包装机等。从20世纪80

激光雷达的历史与发展

自从1839年由Daguerre和Niepce拍摄第一张像片以来,利用像片制作像片平面图(X、Y)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到了1901年荷兰人Fourcade发明了摄影测量的立体观测技术,使得从二维像片可以获取地面三维数据(X、Y、Z)成为可能。一百年以来,立体摄影测量仍然是获取地面三维数据最精确和最可靠

血涂片染色的历史与发展

血细胞染色是形态学检查的基础,其染色效果又决定了血细胞识别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自从全国形态学专家座谈会召开以来,迅速引起国内各实验室对形态学检验的重视,同时也注意了不断提高血细胞染色的质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瑞氏-姆萨姬染色(瑞-姬染色)实际上是改良的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