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野猪增多,就该猎杀?

最近,国内有关野猪出没的报道不断登上热搜,让这个原本不被关注的动物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野猪为何会增多?它们是最近才增多的吗?以后野猪还要不要保护?或许不少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野猪变多的新闻十多年前国内就有了,有关部门也为此采取了包括狩猎在内的各种应对措施。而且,野猪不是濒危物种,也没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这个背景下,野猪多了是喜还是忧?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由此引发的生态和社会问题?笔者认为这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野猪是什么时候多起来的?野猪是家猪的祖先,在分类上属于偶蹄目、猪科。野猪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在野外能吃的东西它们几乎来者不拒。也正如此,野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超强,它们的足迹也遍布亚欧大陆。不过,野猪最喜欢的还是森林、灌丛、沼泽等食物资源相对丰富的生境。在食物链上,野猪是豺、狼、虎、豹等顶级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因此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策略就是大量繁殖。母野猪通常每年秋季交配、春季产仔,每窝可产4~......阅读全文

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就是看水质吗?

  提起水质监测,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水质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化验,看看水质如何,有没有受到污染。其实,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工作可不局限于此。  太湖连续10年实现安全度夏,就充分证明了其背后水质监测工作的突出贡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间断巡查监测水质水量,换来了太湖水的碧波荡漾。每年4月1日,太湖水质巡查

反刍动物能量代谢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能量代谢测量研究不仅是动物营养学及遗传育种、疾控防治等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重要领域。据统计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18%,畜牧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包括动物的呼吸代谢、反刍动物的瘤胃发酵、动物粪便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气体排放等,其中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最高,

科学家探讨复活24种灭绝物种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目前正在讨论如何将24种灭绝物种复活,但是真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恐龙DNA的年代过于久远。   恐龙DNA过于古老无法复活   近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TEDx会议上,科学家们探讨了复活已灭绝动物问题。目前列入讨论名单的包括渡渡鸟和白氏斑马等24种已

科学家探讨复活24种灭绝物种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目前正在讨论如何将24种灭绝物种复活,但是真实版的侏罗纪公园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恐龙DNA的年代过于久远。   恐龙DNA过于古老无法复活   近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TEDx会议上,

我国科学家发现214种全新脊椎动物相关病毒

  近日,我国科学家张永振带领的研究团队新发现了214种RNA病毒。这对于提高我国乃至世界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甚至为进一步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具有重大意义。  神奇“探测器”搜寻病毒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病毒的历史非常古老,甚至参与了生命起源和地球重大进化转变的进程。在很多科学家的眼中,病毒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从整体结构来分析,优化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必须着重完善生态河道治理机制,提高河道治理技术,坚持生态河道治理原则,做好生态河道治理评价工作,健全指标评价体系,细化各项指标。本文将简单介绍生态河道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生态河道治理工作问题,综合探讨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  1.生态河道的基本概念

研究发现汉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维持机制

  大型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类群,是研究河流生物群落构建和多样性格局的模式生物。然而,相比于温带(欧洲和北美)和热带(南美)地区,关于亚热带季风区河流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维持的研究仍然不足,有关该区域底栖动物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格局的整合研究鲜见报道。  汉江上游地处秦巴生物多样性

全球首例宠物新冠病毒弱阳性感染 不等于人兽共患

   此前,经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以下简称渔护署)两次病毒测试,发现香港新冠肺炎确诊者的宠物狗的口腔及鼻腔样本呈弱阳性反应。渔护署3月4日表示,有关结果显示这只狗已经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成为全球首例。  消息一出,许多人都感到惊讶:难道新冠病毒已经“变异”,能够在狗身上传播了?于是又一个新冠恐慌产生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六亿年前的胚胎发育机制

  动物(特指后生动物,即包括最简单的海绵动物到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无疑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动物界的成员,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  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

我国学者最新发现“笼脊球”化石 动物如何起源或有答案?

  动物(特指后生动物,即包括最简单的海绵动物到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无疑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动物界的成员,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  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

段学军 千里岸线“走江湖”

  编者按:为了长江的健康、美丽与富饶,许许多多的人在努力着。这其中就包括很多科学家,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精钻细研,从水土流失、岸线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为了解长江、保护长江发力。本版今日起推出“知识分子风采·读懂长江”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读懂长江的人。  长江岸线是一条“线”吗?其实,

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综述

  介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方法,分析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实用性。物理法主要包括客土与换土法、分离修复法、隔离法和热力修复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固化法、土壤淋洗法和动电修复法。生物法主要包括植物稳定法、植物挥发法、植物提取法、微生物修复法和土壤动物修复法。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

转基因玉米致母猪流产? 多条转基因有害传言被证伪

  近年来,关于转基因的各种骇人听闻的言论借助网络像病毒一样散布。吃了会致癌,影响生育能力,甚至直接导致肿瘤……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和信息不对称,这些关于转基因的话题经常真假难辨。经过科学家的反复调查研究,几则流传最广的传言都已被一一证伪。  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  2010年9月21日,

猕猴自学砸坚果

  泰国南部的猕猴开始了一项新传统。在至少1个世纪的时间里,它们就在利用简单的石制工具敲碎海边的贝壳。现在,这些猕猴开始用石头砸开内陆的油棕榈果仁。这项发现意味着,它们可能是第一批开始将石器技术用到新生态位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工具使用在动物王国很普遍,但仅有少数动物将利用石头工具发展为一种常态。在

973计划水母项目组赴江苏沿海考察

  5月8日至11日,国家973计划“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组8人,在首席科学家孙松研究员的率领下对江苏沿海进行了考察。  为阐明我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原因与机理,了解黄海大型水母可能栖息地环境背景,973计划水母项目组先后在江苏启东吕四港附近沿岸滩涂及设施

英国|基因组学和基因编辑:未来的研究方向

  英国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的科学技术委员会(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发起对基因组学(Genomics)和基因编辑(Genome editing)的调查,呼吁这些新兴的科学领域的研究能提供其影响人类健康、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证据。20

农业部禁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3种兽药

  为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我部组织对喹乙醇预混剂、氨苯胂酸预混剂、洛克沙胂预混剂3种兽药产品开展了风险评估和安全再评价。评价认为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可能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存在风险隐患。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九

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食肉目染色体进化规律

  染色体进化是物种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具有显著核型差异的食肉目动物为染色体进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虽然前人通过比较染色体涂色法建立了食肉目内许多物种的染色体比较图谱,但这些研究的分辨率比较低,尚没有深入到精细的核苷酸水平,也不能在核苷酸水平研究不同食肉目物种间的共线性区块、染色体重排以

研究人员从从基因组水平揭示食肉目染色体进化规律

  染色体进化是物种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具有显着核型差异的食肉目动物为染色体进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虽然前人通过比较染色体涂色法建立了食肉目内许多物种的染色体比较图谱,但这些研究的分辨率比较低,尚没有深入到精细的核苷酸水平,也不能在核苷酸水平研究不同食肉目物种间的共线性区块、染色体重排以

最新科考显示珠峰生物多样性水平超预期

  自2009年开始,一场20年来最全面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科考在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的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考察的最新阶段性成果显示,珠峰保护区食物链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水平甚至可以媲美热带海岛。   科考负责人之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恢复研发中心主任胡慧建说,发现新的物种是本次科

监管执法仍存空白短板 禁食野味再成焦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野生动物交易与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是否有必要全面叫停野生动物交易、监管存在哪些漏洞、相关法律法规暴露出的短板和弱项如何填补?随着各方声音的发出,事件的复杂性得以显现。  疫情当下,有关野生动物的讨论如火如荼。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

动物所魏辅文研究员到水生所畅谈大熊猫保护和生物学研究

  魏辅文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1月1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应邀到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Science Based Giant Panda Conservation 的学术报告,分享了他近20年来在“国宝”大熊猫保护生物学方面的

美媒:下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后 巨型老鼠或统治地球

  据《参考消息》2月7日报道,【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月5日报道】题:下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后巨型老鼠可能统治地球   一些科学家称,一旦未来发生大规模生物灭绝,老鼠可能是重新称霸世界的不二物种。   科学家还称,如果老鼠在物种大灭绝后“接管”地球,那么它们的个头很可能迅速膨胀。   在地质学历史

大咖齐聚 近万人次共观盛会:检验医学助力精神卫生

2021年11月18日-21日,经过精心筹备的“第九届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精神与心理疾病论坛暨第五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精准检验学组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国家级继续教育课程40课时,会议线上线下同步,点击围观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我国农、牧、渔业中的应用

   就宏观而言,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分析的对象涉及粮、棉、油、糖、菜、果、烟、蚕、畜、禽、水产等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土壤、肥料、水、饲料、农药等, 以及新兴农业生物技术涉及的分析测试,覆盖面很广。许多元素, 特别是徽量元素,是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但一些元素,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我国农、牧、渔业中的使用

就微观而言, 农业包含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剖析的对象触及粮、棉、油、糖、菜、果、烟、蚕、畜、禽、水产等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土壤、肥料、水、饲料、农药等, 以及新兴农业生物技术触及的剖析测试,覆盖面很广。许多元素, 特别是徽量元素,是生物成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但一些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

野外鱼类呼吸代谢测量及运动行为监测系统用于野外研究

近日,多通道鱼类间歇式呼吸测量系统被北密歇根大学Jill Leonard实验室的研究小组带到了野外。他们的目标是测量野生溪红点鲑的静止代谢率和最大代谢率,从而评估其代谢水平以区分鱼个体,并且对个体进行PIT标记研究其迁徙规律。 四通道鱼类间歇式呼吸测量系统用于野生溪红点鲑的呼吸代谢测量Ji

研究发现细菌“土味”吸引动物

   一场春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味。但泥土怎么会“跑到”空气中呢?近日,瑞典研究人员发现,土壤细菌可能会释放独特的气味来吸引动物,以帮助自身在周围环境中传播。相关论文4月6日刊登于《自然—微生物学》。  细菌产生的许多挥发性化合物可以被较大型动物感知,包括人类。链霉菌是一组常见于土壤中的细菌

南京古生物所等探讨4.4亿年前大灭绝环境变化的关系问题

  腕足类赫南特贝-三叶虫尖盾虫动物群(Hirnantia-Mucronaspis Fauna)是4.4亿年前,生活在显生宙第一次大灭绝两幕之间、已知地理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短的一个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图1)。该动物群铸就了地球历史海洋生物演化的传奇。  奥陶纪末大灭绝中断了史前规模最大之一的奥陶

环境污染对水蚤、斑马鱼等水生动物的影响(二)

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斑马鱼-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种常用的增塑剂,常存在于墙纸、化妆品、医疗设备、食品包装材料、服装等中,我国PAEs消耗量极大且逐年增加。由于PAEs化学上不与塑料结合,因此很容易被释放到水和土壤中,同时还存在于空气、室内灰尘等中,并通过呼吸、皮肤等方式进入人类和动物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