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36 岁,脐部结节伴周期性疼痛2 年。2 年前患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于当地医院行腹腔镜手 术,术后半年脐部手术切口末端出现米粒大小丘疹 并缓慢长大,丘疹触痛,疼痛与月经周期一致。皮肤 科情况:脐部暗红色分叶状结节,直径分别为 0. 6 cm 和1. 5 cm,质硬,压痛( 图1) 。患者既往体健, 20 岁结婚, G3P1,顺产。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 皮内散在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的腺体浸润,周围可见 疏松间质( 图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 真皮内浸 润的腺体 ER、PR、p63 均阳性,其周围间质 ER、PR、 CD10 阳性,腺体及间质Ki-67均约 10%阳性( 图 3) 。 诊断: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3 个月前,患者于本院 行“脐部结节切除术”,术后恢复好,无复发。2 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患者常 有腹部手术史......阅读全文

如何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为以假孕疗法为基础。  中医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缓解疼痛、调经助孕、改善症状等显著疗效,同时通过对内分泌、血液流变学、生殖、前列腺素合成于代谢及免疫等方面进行调节,改善生殖系统的功能,以达到提高受孕率的目的。  手术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直视下可以基本上明确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育龄期是内异症的高发年龄,其中76%在25-45岁,与内异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的特点相符合。有报道绝经后用激素补充治疗的妇女也有发病者。生育少、生育晚的妇女发病明显高于生育多、生育早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社会经济状况呈正相关,与剖宫产率增高、人工流产与宫腹腔镜操作增多

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病例分析

1 病例报告 患者, 82 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月余,加重 5 天”于 2015 年 5 月 14 日入我院。患者绝经 30+年,半月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色暗红, 5 天前阴道流血较前增多,量比 月经量少,色鲜红,伴下腹部不适。妇科检查:阴道内见血性液 体,子宫颈萎缩,呈老年性改

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疗分析1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s) 是指具有 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宫腔以外的组织器 官中,临床上通常分为 4 种类型: 腹膜型子宫内膜异 位症,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深部浸润型内异症 ( 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

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疗分析2

2.4 术后病理 所有患者术中切除标本均送石蜡 病理切片,6 例( BE 2 例,UE 4 例) 加做免疫组化,病 理检查均证实为 UTE,典型表现为膀胱肌壁纤维肌 肉组织中( BE) 或输尿管肌壁纤维肌肉组织中( UE) 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免 疫 组 化 显 示 ER + ( 100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介绍

  根据本病的特点,凡在生育年龄的妇女有进行性加剧的痛经或伴不孕史,妇科检查可扪得盆腔内有不活动包块或痛性结节者,一般即可初步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行三合诊检查,必要时可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和月经的第二天,各做一次检查。病情稍复杂者可进一步借助上述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疗法介绍

  一般认为卵巢上发生的巧克力囊肿,病变体积往往较大,或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直径在2厘米以上者,不易用药物控制,而需要手术治疗;或者经过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药物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也应考虑手术切除。如果患者年轻,没有子女,手术时一般只将内膜异位的病变切除,而将子宫和正常卵巢组织保留下来,

关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危害介绍

  1.女性不孕: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0%-50%。内异症可使盆腔粘连、输卵管坚硬甚至梗阻、激素的代谢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导致孕卵逆行与子宫内膜不同步,或使孕卵本身逆行受阻而发生不孕。  2.月经失调:受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卵巢实质组织被破坏,使激素代谢受影响,出现月经紊乱和经期阴道流血增多,个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部位介绍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足月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为0.03%~0.40%,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是在剖宫产手术时,肉眼难以发现的子宫内膜碎片,散落在腹壁切口,并种植于其中造成的。临床症状是腹壁切口处有硬结或肿块,

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为妇产科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且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发现妇科检查时未触及的包块。  (2)腹腔镜检查 借助腹腔镜直接窥视盆腔,见到异位病灶或对可见之病灶进行活检确定诊断,并可根据镜检的情况决定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

关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介绍

  1、B超显像检查:主要是通过对卵巢深处的子宫内膜进行观察,主要特征为子宫内膜囊肿形状为椭圆形,内膜壁比较厚,会有多处粘稠物堆积在上面,粘稠物形状比较小,分布比较均匀,有均匀的回声,可根据内部的回音来辨别子宫内膜是否异位。  2、X线检查:  ① 子宫输卵管造影:通过X光线,对输卵管进行造影,输卵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介绍

  采用药物来对抗或抑制卵巢的周期性内分泌刺激。最初是用睾丸酮类的雄性激素,因副作用较大,而且效力亦不够强,已逐渐摒弃不用。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假孕疗法及假绝经疗法。  (1)假孕疗法 用孕激素类药物,以更大的剂量不间断地长期服用,使得月经停止来潮,子宫内膜及异位的子宫内膜在药物作用下发生类似妊娠的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介绍

  1、症状  (1)痛经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呈继发性伴进行性加重,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严重阶段疼痛难忍,甚至止痛剂加量亦无效。疼痛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内部出血刺激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引起。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分泌前列腺素增加,

自噬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二)

在对HCK下游靶基因的分析中,发现CXCL8和IL23A水平受HCK和自噬水平的影响,HCK-/-EMS模型或自噬抑制剂3-MA处理后,IL23A表达上调(Fig6)。体外对CXCL8和IL23A过表达和RNAi,发现HCK-CXCL8-IL23A轴确实参与调节FCGR3- NK细胞的分化(Fig7

自噬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三)

通过对比芯片差异数据与MIR1185-1-3p下游潜在靶基因,只找到一个重合基因——PTGS2。MIR1185-1-3p过表达会抑制PTGS2表达。EMS小鼠模型中,HCK缺失导致PTGS2+ NK细胞的增加(Fig9)。而与PTGS2- NK细胞相比,PTGS2+ NK细胞的FCGR3、PRF1

自噬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一)

2018年7月2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明清研究员课题组在《Autophagy》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Suppression of autophagy and HCK signaling promotes PTGS2high FCGR3- NK cell differentiation tri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鉴别诊断介绍

  对于症状不典型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包括切口硬结、切口缝线肉芽组织、切口疝、脓肿、血肿、腹壁肿瘤等。  除了医生通过双手进行触诊检查,超声检查应用比较简单,没有创伤,可以测量病灶的大小,侵犯和浸润的深度,以及病灶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CT、MRI 也可用于术前评估,通常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分析1

一、病例简介患者,女,23岁,未婚,0-0-0-0,有性生活史,因“发现盆腔包块6天”入院。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则,量中,色暗红,无痛经,末次月经2019年6月23日,量与性状同前。6天前患者至外院体检,查超声提示“盆腔巨大囊性肿物,上至剑突下五指,下至自耻骨联合上缘,两侧分别至两侧腋前线”,无腹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分析2

三、病例分析知识点11、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70%-80%)、不孕(40%-50%)及结节或包块(17%-44%)等。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

弥漫性子宫内膜息肉病例分析

患者女,23岁。已婚。3天前体检发现宫腔内病变后入院。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2~7/27~30天,量中,色暗红,无血块。妇科检查:子宫体前位,大小如孕4个月,质中,活动欠佳,表面光滑,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9.8mIU/ml(正常0~20mIU/ml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分析3

分析2本例患者术前卵巢囊肿性质待排,直径达20cm,首先考虑良性病变可能,但不排除其他病变性质,故存在手术指征。患者系年轻女性,尚未生育,卵巢囊肿巨大,囊肿上缘近剑突,气腹针及置镜孔Turcar易在穿刺过程中直接造成囊肿破裂,且气腹形成后可操作空间小,术中无法避免囊肿破裂及囊内液污染盆腹腔。在病变性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检查介绍

  (1)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为妇产科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且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形状及发现妇科检查时未触及的包块。  (2)腹腔镜检查 借助腹腔镜直接窥视盆腔,见到异位病灶或对可见之病灶进行活检确定诊断,并可根据镜检的情况决定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及

手术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介绍

  一般认为卵巢上发生的巧克力囊肿,病变体积往往较大,或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直径在2厘米以上者,不易用药物控制,而需要手术治疗;或者经过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药物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也应考虑手术切除。如果患者年轻,没有子女,手术时一般只将内膜异位的病变切除,而将子宫和正常卵巢组织保留下来,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介绍

  1.症状  (1)痛经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呈继发性伴进行性加重,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严重阶段疼痛难忍,甚至止痛剂加量亦无效。疼痛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内部出血刺激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引起。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分泌前列腺素增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1)CA125(癌抗原125)值测定 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对卵巢上皮性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值可升高,且随内膜异位症期别的增加,阳性率也上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监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2)抗子宫内

36岁女性阑尾炎发作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6岁。既往体健。主因急性腹痛发作1天于急诊就诊。患者腹痛位于右下腹部且存在压痛。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检查显示右下腹疼痛、压痛明显。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WBC计数为11.7 k/ml。急诊腹盆CT检查显示盲肠后阑尾扩张1.6cm,并伴有阑尾周围炎性改变(图1)。(图1 C

两例子宫腺肌病恶变为子宫内膜腺癌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诊刮是子宫内膜癌主要的确诊手段,阳性率达94%;宫腔镜检查可避免常规诊刮的漏诊。但源自子宫腺肌病恶变的子宫内膜癌则有其临床、病理和辅助检查的特殊性,常规诊刮和宫腔镜检查往往会漏诊。本文报道两例子宫腺肌病恶变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分别行宫腔镜检查和诊刮,均出现漏诊

子宫内膜小细胞癌病例报告

1 病例报告 患者, 66 岁,因绝经12 年,阴道流血2 次,于2007 年2 月1 日入我院。患者54 岁自然绝经,2006 年10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 阴道少量流血,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未提示异常。12 月开始出 现间歇性下腹隐痛,每次持续约 2 分钟,无放射性疼痛,无阴道 流血,休息后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病例报告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是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的一种,是罕见的良性肿瘤,占子宫间叶性肿瘤比例不及10%,占所有子宫肿瘤比例不及2%。1966年Norris等首次对EST进行了研究,参考增生子宫内膜的形态学特征,将EST分为3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淋巴管内间质异位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因ESN的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1)CA125(癌抗原125)值测定 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对卵巢上皮性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值可升高,且随内膜异位症期别的增加,阳性率也上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监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2)抗子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