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飞行特征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动物飞行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蝗虫成群的长距离迁飞是造成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可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灾爆发时,大规模高密度的群居型飞蝗在一个世代内能够聚集飞行超过2000公里,单次最大飞行时间超过10小时。相反,当蝗虫密度低时,零星的散居型飞蝗较少进行长距离迁飞,仅在求偶或躲避天敌时进行短距离飞行。同一种蝗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能够分化出明显不同的飞行特点,然而飞蝗如何根据自己的种群密度来调节不同的飞行对策,其背后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2022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在PNAS上,发表题为Locust density shapes energy metabolism and oxidative stress resulting in divergence of flight traits的研究文章。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生科院康乐团队通过飞行行为分析发现,蝗虫生......阅读全文

214项!国家基金委公布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

  10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合作交流项目初审结果。序号科学部编号项目名称中方申请人中方依托单位11201101460基于展向扭曲结构的流动与噪声控制研究刘宇南方科技大学21201101470面向旋转环境下无线传感器自供电的能量俘获新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