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喀斯特土壤碳固定微生物调控机制获揭示

在高强度耕作扰动向大规模植被恢复转变背景下,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成为全球变绿的“热点区”,植被碳汇能力显著提升。但土壤碳固定效应及驱动机制还缺乏充分认识,制约后期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及土壤固碳增汇目标的实现。喀斯特植被恢复驱动的土壤碳汇效应及微生物调控机制与非喀斯特区域是否存在区别,尚缺乏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克林研究员团队的系列研究,揭示了喀斯特土壤碳固定的微生物调控机制,证实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恢复在西南喀斯特区具有较大的土壤碳固定和稳定潜力,为喀斯特生态系统固碳增汇优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1月21日,系列研究的最新一篇论文以“Lithologic control of microbial-derived carbon in forest soils”为题,发表于土壤学领域期刊《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亚热带生态所胡培雷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克林......阅读全文

东北地理所发现东北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

  土壤微生物是否存在与植物和动物等大型生物相似或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哪些历史和环境因素驱动着这种格局的存在是当前地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交叉热点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王光华团队在明确了东北黑土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地理分布规律的基础上(Soil Biolo

东北地理所推演Karrikin信号途径调控根际微生物组的模式

  微生物组能够提升作物生产力,利用微生物组服务作物生长和抗逆是当前农业的发展趋势。作物如何实现对根际微生物组的有效调控,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对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土壤微生物研究员田春杰团队开展研究。  Karrikin(KAR)是燃烧植物释放的一

南京地理所湖泊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类群研究获进展

  氮素是影响湖泊营养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湖泊营养盐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硝化作用(NH3→NO2-→NO3-)是氮循环过程的关键步骤,而氨氧化(NH3→NO2-)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氨氧化微生物是氮循环过程的重要驱动者,其群落结构、丰度和活性等会受到温度和营养负荷等环

黑土农田氨氧化微生物和古菌的生物地理分布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是揭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维持机制的前提。近年来,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科研人员对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农田样带细菌、真菌和酸杆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

东北地理所: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固氮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CO2浓度升高会促进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和氮素固定,从而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而这些过程均与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密切相关。明确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对于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提高氮素匮乏的土壤中固氮细菌的数量以及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有着重要意义。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

“地理孤岛”变身“科学天堂”

  1959年,我国植物学界先驱蔡希陶先生远赴西双版纳勐仑镇,带领一批“科学鲁滨逊”,在罗梭江环绕的荒岛上披荆斩棘,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   如今,集科学研究、物种保护、科普教育于一身的版纳植物园虽然已经被评为“五星级风景区”,但这里地处中缅边境,距离昆

河西走廊荒漠区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表明,不同的微生物类群,特别是细菌和真菌,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纬度、纵向和海拔多样性分布格局,而关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理格局的研究有待提升。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玉强团队致力于干旱半干旱区资源环境要素对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科研团队在河西走廊荒漠区东西约1

风的地质作用

 风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广泛分布的外力地质作用之一。风的地质作用可以 发生在陆地的许多地区,但以干旱气候区表现得强盛。因为在这些地区降水稀少且分 配不均,多以暴雨形式降落,蒸发强烈,年蒸发量超过降水量的数倍,植被稀少,日照强 度大,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这些自然条件大大地促进和加强了风的作

地理国情监测须“靠谱”

  “地理国情数据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重大决策。该数据可靠性达到80%或99%,对有关决策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香港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空间信息联合实验室教授史文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   史文中团队从可靠性的角度对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进行了

东北地理所揭示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固氮微生物群落影响

CO2浓度升高会促进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和氮素固定,从而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而这些过程均与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密切相关。明确土壤固氮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对于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提高氮素匮乏的土壤中固氮细菌的数量以及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有着重要意义。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