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亮氨酸介绍

尿亮氨酸介绍: 组成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有21种,尿亮氨酸及其产物测定对先天性和后天性代谢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尿亮氨酸正常值: 10天-2周:7-15μmol/24h (0.9-2mg/24h) 3-12岁: 23-84μmol/24h (3-11mg/24h) 成人: 1.7-5.1mmol/mol·Cr (2-6mg/g·Cr)尿亮氨酸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升高:Hartunp病、糖尿病、妊娠3个月。 (2)减少:痛风。 需要检测的人群: 尿糖,妊娠的妇女,痛风的人尿亮氨酸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止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检查前一周停用甘草、生胃酮、苯丙胺、两性霉素B、巴比妥等药物。检查前3天禁饮酒。 检查时:即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不适宜人群:月经期中的女性,感冒患者尿亮氨酸检查过程: 收集受检测者的尿液,用化学法进行检测相关疾病 ......阅读全文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亮氨酸介绍

尿亮氨酸介绍:  组成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有21种,尿亮氨酸及其产物测定对先天性和后天性代谢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尿亮氨酸正常值:  10天-2周:7-15μmol/24h (0.9-2mg/24h)  3-12岁: 23-84μmol/24h (3-11mg/24h)  成人: 1.7-5.1mmol/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亮氨酸氨基肽酶介绍

尿亮氨酸氨基肽酶介绍:  亮氨酸氨肽酶广泛存在人体各种组织中,在尿中也有分布。当肾脏受到严重损伤时,致使肾实质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尿中亮氨酸氨肽酶明显升高。测定尿亮氨酸氨肽酶有助于临床诊断肾脏或肾外疾病。尿亮氨酸氨基肽酶正常值:  (6.54±2.71)u/(g·cr)尿亮氨酸氨基肽酶临床意义:  异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脑脊液亮氨酸-脑啡肽介绍

脑脊液亮氨酸-脑啡肽介绍:  脑啡肽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在下丘脑前部、尾状核及苍白球处有较高的活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物作用,参与抑制痛觉传导,与体温调节、心血管调节、内分泌激素的释放均有关。脑啡肽包括蛋氨酸-脑啡肽与亮氨酸-脑啡肽。脑脊液亮氨酸-脑啡肽正常值:  86.08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浆异亮氨酸介绍

血浆异亮氨酸介绍: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正常人血浆氨基酸浓度呈昼夜性波动,一般以早晨8-10时之间为高峰,午夜时为低谷。氨基酸及其产物测定,对先天性或后天性代谢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测定血浆异亮氨酸,要避免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影响,应在清晨空腹采血。血浆异亮氨酸正常值:  9月-2岁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硒介绍

尿硒介绍:  人体内含硒14-21mg。肝、胰、肾中含硒较多。体内硒存在于某些酶和tRNA中发挥生理作用,较为熟知的酶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其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  我国成年人每日最低需硒量为30-50μg。硒缺乏多与当地土壤中缺硒有关。Se:原子量78.96。尿硒正常值:  0.13-1.27μ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砷介绍

尿砷介绍:  成人体内砷总量为15-20mg,主要分布在头发、指甲、骨骼、皮肤中。进入体内的砷先在血中转化,再分布至全身组织,体内砷主要从尿排出。砷中毒与砷对体内巯基有强大结合力有关,使大量含巯基酶类失活,从而阻碍细胞内生化代谢,并使机体抗氧化能力明显减退。尿砷正常值:      1.8-1.9μm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戊糖介绍

尿戊糖介绍:  戊糖尿尿液中出现的主要是L-阿拉伯糖和L-木糖。在食用枣、李子、樱桃及其他果汁等含戊糖多的食品后,一过性的出现在尿液中,后天性戊糖增多症,是因为缺乏从L-木酮糖向木糖醇的转移酶,尿中每日排出木酮糖4-5g。尿戊糖正常值:    41-116μmol/24h (14-40mg/2h)尿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lgG介绍

尿lgG介绍:  尿lgG是尿蛋白的选择性常用选择性尿蛋白指数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和尿中任意两种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较大的蛋白,其中包括尿lgG。尿lgG正常值:  在低危级1级高血压患者中,尿β2-MG检测的阳性率均为最高(P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乳糖介绍

尿乳糖介绍:  乳糖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出现在妊娠末期或产后2-5天,后者见于消化不良的乳儿尿中,当乳糖摄取量在100-150g以上时因缺乏乳糖酶1,则发生乳糖尿。尿乳糖正常值:  41-116μmol/24h (14-40mg/2h)尿乳糖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增高: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尿睾酮介绍

尿睾酮介绍:  睾酮为人体主要的雄激素,成年男性血浆睾酮的95%来自睾丸间质细胞,少部分来自肾上腺皮质及腺外转化。女性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卵巢分泌少量。在血浆中的睾酮大部分与睾酮结合蛋白的β球蛋白结合,仅有极少量呈游离状态而发挥生理效应作用。睾酮可促进蛋白质、骨基质的合成,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