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飞蝗群聚信息素通过“催促”模式诱发雌虫性成熟等

群居动物常常表现出高度的繁殖同步性,即群体中的个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殖周期。同步的性成熟和生殖周期有利于群体的维持和集体迁徙。同步繁育可极大提高动物群体内个体交配成功率和后代存活率,降低个体被捕食风险,增强群体动物的环境适应力,是动物群体行为的核心生物学特征之一。然而,生殖同步性在动物群体内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却长期困扰动物学界。目前,有关生殖同步性的发生机制主要有季节性气候因子诱导、内在节律(生物钟)诱导和个体间信号交流诱导等假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间信息交流在生殖同步性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哺乳动物中发现的“怀特”效应论认为群体中雄性释放的化学信号可以诱导群体中雌性生理周期的同步性。然而,由于同步性研究涉及群体中不同个体对内外环境因子的差异应答,其机制研究不容易开展,有关生殖同步的具体机制至今鲜有报道。 飞蝗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害虫。在种群密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飞蝗可以由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可以聚群成灾的“群......阅读全文

飞蝗群聚信息素通过“催促”模式诱发雌虫性成熟等

  群居动物常常表现出高度的繁殖同步性,即群体中的个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殖周期。同步的性成熟和生殖周期有利于群体的维持和集体迁徙。同步繁育可极大提高动物群体内个体交配成功率和后代存活率,降低个体被捕食风险,增强群体动物的环境适应力,是动物群体行为的核心生物学特征之一。然而,生殖同步性在动物群体内如何

信息素的高效分析

图1.  用于信息素分析的GC-MS。 信息素(Pheromone,亦称费洛蒙)仅以很低的浓度存在于自然界中。要检测这种具有挥发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需采用精良的分析方法。而毛细管GC结合相应的萃取技术,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从研究中得知:不光是昆虫,脊椎动物也能产

动物所在蝗虫群体防御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动物聚集(animal aggregations)在自然界十分普遍。这种聚集行为的利弊和得失一直以来是进化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争议的焦点。特别是聚集如何有效防御天敌的捕食,以及它们采取什么样的防御策略?  人们发现群居动物个体从形态、颜色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得更加容易暴露自己,如具有更鲜亮的色彩等。这

果蝇信息素和性行为

  一项研究提示,果蝇信息素的进化很可能让雄性利用了其它雄性的预先存在的感觉偏差。动物表现出了一大批竞争配偶的性状,但是人们尚不清楚这些性特征是如何出现并且进化的。Joanne Yew及其同事研究了一种称为CH503的信息素的进化起源,这种信息素是由雄性果蝇分泌的,在交配时转移给雌性,而后阻止了

广谱信息素亮相驱虫界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虫害防控始终是核心问题之一。传统农药的广泛使用,不仅带来了许多后续安全与环境生态问题,也对一些有益生物产生了伤害。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工作者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具有广谱驱虫效果,堪称驱虫界的“青蒿素”。他们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助力国家精准扶贫和现代生态农业绿色

研究人员揭秘苯乙腈与蝗虫之间的联系

  动物聚集(animal aggregations)在自然界十分普遍。这种聚集行为的利弊和得失一直以来是进化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争议的焦点。特别是聚集如何有效防御天敌的捕食,以及它们采取什么样的防御策略?  人们发现群居动物个体从形态、颜色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得更加容易暴露自己,如具有更鲜亮的色彩等。这

飞蝗飞行特征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动物飞行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蝗虫成群的长距离迁飞是造成蝗灾爆发的主要原因,可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灾爆发时,大规模高密度的群居型飞蝗在一个世代内能够聚集飞行超过2000公里,单次最大飞行时间超过10小时。相反,当蝗虫密度低时,零星的散居型飞蝗较少进行长距离迁飞,仅

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飞蝗基因组图谱

  1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领衔,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的一项研究,成功破译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迄今人类破译的最大动物基因组。基于基因组信息,这项研究还揭示了飞蝗食性、迁飞和群聚的奥秘。研究成果

欲速则不达?康乐院士团队揭示飞蝗飞行奥秘

  还记得2020年初那场全球蝗灾吗?在人类激战新冠病毒之初,一场由沙漠蝗引起的蝗灾悄然从东非渡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其千里之行给途径国家带来饥饿恐慌,并让许多人担心压境蝗虫是否会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依托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生境的沙漠蝗不会给我国带来危害,但其“亲戚”——飞

中科院动物所:糖的有效利用对克服低氧应激有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研究组研究发现,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了飞蝗对低氧的适应过程。该项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生物和人类都可能面对低氧的胁迫。在高原或特殊环境生活的生物和人类都发展出一系列适应低氧环境的对策,比如提高氧气的运输效率或增强氧气的利用效率。肿瘤细胞也会造成局部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