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揭开基因“侦察兵”的神秘面纱

转基因食物、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药物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转基因”的背后,首先需要人们找到特定的基因,才能对基因组进行“改造”。 但是,基因的数目实在太庞大的,人类身上就有3万多个基因,32亿个碱基对,面对这一天文数字,科学家该如何下手?如果有个“侦察兵”,手持“扫码器”,精准、快速地帮你找到特定基因,科学家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甚至事半N倍。 TALE,这个首先从植物病菌中发现的蛋白,就扮演了基因“侦察兵”的角色。但是,对于TALE的具体“长相”,以及它如何准确地“扫描”出特定基因,在2012年之前并不为人所知,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该项基础研究。清华大学结构生物中心颜宁教授、施一公教授和美国普度大学朱健康教授合作,解析了 TALE蛋白与DNA复合物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从而揭开基因“侦察兵”的神秘面纱。美国《科学》杂志于去岁年末评出的2012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中,这一科研成果赫然在引用之列。......阅读全文

病原菌从“良民”到“恶魔”进化 神秘面纱被掀开

  细菌引起的疾病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亡,而这些细菌在进化历史中,在达到某个关键点之前,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一直以来,科学家不知道什么原因让这些无害“良民”变成了病原菌“恶魔”。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研究人员跟踪研究了一种食肉细菌的“变身”过程。掌握了细菌何时“变身”,有助于预防未来的流行病。  

盘点:2015年医学与生物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Top10

  美国  人脑研究取得新成果,医学与疾病防治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学成果纷呈。  2015年,美国科学家在人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类大脑,尽管它只有铅笔上橡皮擦那么大,发育程度与一个5周大胎儿的大脑相当,尚没有任何意识,但具备人脑绝大多数细

2017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尽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质疑,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基因测试新技术  新概念造影剂“纳米MRI灯”  巴西转基因大豆  记录DNA数据  具隐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拟效果图)  耐水性超薄太阳能电池  美 国  基因编辑技术火热 干细胞研究获突破  美科学家开展了该国首个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

失眠、嗜睡!多篇最新研究告诉你睡眠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大家了解睡眠的秘密:睡眠不足有什么危害?什么因素会导致睡眠不足?如何健康的睡觉?  【1】睡眠质量较差或与营养物质摄入水平不足有关  Data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Micro and Ma

最新RNAi技术可媲美转基因小鼠模型

  基因编辑技术一直都是生命科学的热门研究领域,近来编辑领域出现了可与转基因小鼠技术相媲美的新RNAi干扰技术,该技术由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首次对小鼠进行RNAi筛查研究,并在数月内发现了导致表皮肿瘤生长的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RNAi技术筛查致病基因

不敢吃转基因食品?天然“转基因作物”已经吃几千年

  世界上第一棵转基因作物是什么?早在数千年前,它已在自然条件下诞生。我们常吃的圣女果、血橙,其实都归功于不安分的“转座子”。  世界上的第一棵转基因作物是什么?它是出身于实验室里,由科学家培育出来的吗?你可能想象不到,早在数千年前,第一棵转基因作物就已经在自然条件下诞生了。  自然界外源“转基因”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m,PCR)是一项体外基因扩增技术,1985年美国PE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发明了该项技术,Saiki等首先应用于镰状红细胞贫血的产前诊断,但由于操作方法繁琐未能全面推广应用。直到1988年耐热DNA聚合酶(Taq酶)的发现和应用,使PCR技术

转基因技术显身手:让蚊子来对抗传染病

          加勒比海上的开曼群岛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11年,这里迎来一批陌生的客人,它们是由英国Oxitec公司和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培育出的一批转基因蚊子。科学家们希望在开曼群岛上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什

PCR原理与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m,PCR)是一项体外基因扩增技术,1985年美国PE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发明了该项技术,Saiki等首先应用于镰状红细胞贫血的产前诊断,但由于操作方法繁琐未能全面推广应用。直到1988年耐热DNA聚合酶(Taq酶)的发现和应用,使PCR技术

人工合成生命的时代要来了?

  在我们生存的自然界里,除了单细胞生物、少数低等生物,绝大多数的生物从小到大都遵循着一个相同的规律——由一个受精卵发育形成。  就像是父母的精卵结合,产生了受精卵,受精卵开始快速的生长分裂,经历四细胞期、八细胞期后形成桑椹胚,直到胚胎干细胞有了明显的分化进而发育成囊胚,原肠胚,最后发育成一个各器官

刘双江纪海丽: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微生物组研究:关乎人类的未来

当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时,并不知道这种个头微小的生命体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克服当今所面临的生存挑战,还能提供人类未来生存之道。如今,人类基因组的神秘面纱已渐渐揭开,微生物组又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竞争的焦点,纷纷启动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科学家们呼吁,

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现将2011年度入选项目名单予以介绍。 一、正调控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和产量的GS5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主持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持人:何予卿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

我国科学家发现有重大生物学意义的全新RNA病毒

  我国科学家从蜱中发现一种从未被报道过的分节段RNA病毒,该病毒在分类上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病毒科。该病毒由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张永振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发现,文章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高度评价了该论文的重要意义、《

PNAS:我科学家发现有重大生物学意义的全新病毒

  我国科学家从蜱中发现一种从未被报道过的分节段RNA病毒,该病毒在分类上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病毒科。该病毒由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张永振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发现,文章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高度评价了该论文的重要意义、《

人体如何发育?首次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人体是如何发育的?个体差异是怎么产生的?疾病又是如何来的?科学家正一步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12月5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

克隆鱼诞生50年 中国克隆技术陷入困境

  在不久前上映的美国大片《遗落战境》中,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克隆人在发现自己的身份后,奋起反抗外星人,最终获得胜利。   紧接着,电影《侏罗纪公园》再次讲述了科学家利用DNA技术复活恐龙却遭遇疯狂猎杀的故事。   两部大片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再度激起了人们对克隆技术的浓厚兴趣。

合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调控生命系统 香山科学会议记

“比起当前的转基因、基因工程等技术,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更前卫,代表了下一代生物技术。”在日前举行的以“合成生物学”为主题的第32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研究员张春霆说。 来自国内外的40多位专家就“重塑生命”的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一领域被认为充满了人类的奇思妙

受Nature、Science高度关注 新型致病性冠状病毒系统性介绍

  中国农历新年临近,正在准备过新年的人们也越来越担心新出现的病毒的感染。近日,Science、Nature杂志相继在线发表评论,再次高度关注中国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图1(图片来源:nature)图2 工作人员正在监视到达香港国际机场乘客的迹象。(图片来源:nature)  2019年1

华大基因揭示慢性淋巴系白血病的演化历程

  2016年12月16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科学家研究团队,通过多组学解读一例具有29年跟踪记录历史的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变化情况,揭示了CLL的演化历程。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华大基因揭示慢性淋巴系白血病的演化历程

  2016年12月16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科学家研究团队,通过多组学解读一例具有29年跟踪记录历史的慢性淋巴系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变化情况,揭示了CLL的演化历程。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蛋白质组学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多学科和技术的逐渐交叉融合。这些学科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组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自动化、基于电磁场的精密质谱仪、信号处理、数理统计和计算机科学。近年来,分子医学、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成长,使之在精准医疗领域展示出越来越大的应

盘点:Nature杂志5月亮点研究速览

  【1】合成生物学:一个用来控制转基因生物的内置毁灭开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RISPR的内置器件,它设计用来专门破坏转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华人学者Nature Methods揭示RNA甲基化的复杂性

  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从DNA、RNA流向蛋白。基因组DNA和组蛋白上都存在可逆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这些修饰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并由此决定细胞的状态,影响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近年来人们发现,mRNA和其他RNA上也存在类似的调控机制。  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

新冠病毒“备受争议”的神秘来源

  随着新冠肺炎对全球的威胁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各国专家也对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来源投下更多关注的目光。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基因比对、跨物种感染研究以及关键的“中间宿主”等领域,对新冠病毒来源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深度挖掘,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刻而全新的视角。  一、华

2017年5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IV通

这些新的研究发现或会让你眼前一亮!

  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科学家们常常会有一些不经意、让他们眼前为之一亮重要研究发现,而这些研究结果都是他们首次阐明或发现的,本文中,小编就对这些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ure:重磅!解码人体免疫系统!首次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全面测序  doi:10.1038/s41586-01

《科学》预测2010年科研热点

阿尔法磁谱仪   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对2010年的科研热点进行了预测,包括癌细胞代谢、细胞染色体外显子测序与疾病、多功能干细胞研究、阿尔法磁谱仪,以及人类太空飞行的未来等领域。   多功能干细胞。位于2008年《科学》杂志十大科学进展之首的细胞重编程能把成人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诱导多能

三种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

基因的克隆就是利用体外重组  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和其它DNA顺序插入到载体分子中。基因克隆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分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的完整的全序列,确定染色体定位,阐明基因的生化功能,明确其对特定性状的遗传控制关系。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由于植物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