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简述胆钙化醇的发现历史

1936年,人们从鳕鱼中发现了维生素D3。以后发现了维生素D3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肠道钙吸收,诱导骨质钙磷沉着和防止佝偻病。维生素D3对钙代谢的调节是通过与胞核1,25-(OH)2D3受体的结合而达到的。不久人们又发现,在皮肤、肌肉、胰腺、脑、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发现均有这种受体。1981年有人首先在小鼠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中发现,维生素D3具有调节细胞生长的作用,包括诱导细胞的正常分化和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由此,人们联想到能否用维生素D3来治疗肿瘤、银屑病等细胞过度增殖的疾病。但直接应用维生素D3及时美籍日记未可也能导致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和软组织钙化。丹麦利昂公司为了找出一种维生素D3的衍生物,既能调节细胞生长,对钙代谢的影响不大,并终于在1985年合成钙泊三醇。与此同时日本学者用1α-OH D3治疗一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意外发现其银屑病亦好转。日本株式会社也合成他骨化醇。钙泊三醇与他骨化醇可外用治疗银屑病。钙泊三醇与他骨化醇都是维......阅读全文

简述胆甾醇的作用功能

  一、形成胆酸  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

简述乙丙橡胶的发现历史

  19世纪50年代纳塔与意大利的Montecatini)公司以乙烯、丙烯为原料,采用齐格勒一纳塔型催化体系(即有机金属化合物和过渡金属卤化物)进行配位共聚合,首先成功地合成了具有优良抗臭氧和耐热等特性的一种完全饱和的二元乙丙橡胶。1961年美国Exxon公司建成世界第一座乙丙橡胶溶液聚合工业生产装

简述血脑屏障的历史发现

  20世纪初发现,给动物静脉注射苯丙胺后,此药可以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唯独脑组织没有它的踪迹。注射台盼蓝(锥虫蓝)涂料以后,全身组织都着色,而脑和脊髓则不着色。以后陆续发现很多药物和染料注入动物体后,都有类似的分布情况。这些事实都启示人们想到有保护脑组织的“屏障”存在。向鸡胚注入谷氨酸后,发现谷

简述碳正离子的发现历史

  碳正离子(Carbenium ion)的历史可追溯到1891年,G. Merling说他将溴加到环庚三烯(cycloheptatriene)上,然后加热结晶化产物取得水溶性物质C7H7Br,产生一个他无法解释的结构.然而, Doering 跟Knox预测是符合Hückel's 规则的溴化

胆甾醇的分布介绍

  胆固醇虽然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动物以及动物的不同部位,胆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畜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贝壳类和软体类高于一般鱼类,而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则最高。   通常,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食物称为低胆固醇食物,如鳗鱼、鲳

本胆烷醇酮

中文名称本胆烷醇酮英文名称aetiocholanolone定  义睾酮的分解代谢产物。80%在肝脏内酶解,前列腺也参与部分转变。其代谢物由尿中排泄。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胆固烷醇的结构信息

中文名称胆固烷醇英文名称cholestanol定  义即:3-β-羟胆烷。与胆固醇的差别是B环上没有双键,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胆固醇被还原成5,6-二氢胆固醇及其异构体β粪固醇。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脂质(二级学科)

关于胆甾醇的应用介绍

  胆固醇是制造激素的重要原料,并可用作乳化剂。  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如果是单纯的胆固醇高则饮食调节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还伴有高血压则最好在监测血压的情

胆固烷醇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胆固烷醇英文名称cholestanol定  义即:3-β-羟胆烷。与胆固醇的差别是B环上没有双键,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胆固醇被还原成5,6-二氢胆固醇及其异构体β粪固醇。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脂质(二级学科)

胆固烷醇的结构和定义

中文名称胆固烷醇英文名称cholestanol定  义即:3-β-羟胆烷。与胆固醇的差别是B环上没有双键,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胆固醇被还原成5,6-二氢胆固醇及其异构体β粪固醇。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脂质(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