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称植被增加可加强全球水可用性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在线发表一篇论文指出,在过去20年间,植被覆盖的增加加强了全球水可用性,但水文影响超出了发生植被变化的区域。 该论文称,全球植被覆盖近年来发生了许多改变,这一现象受综合因素影响,包括造林(种植树木)、森林砍伐和大气二氧化碳增加带来的施肥效应。通过蒸腾和对后续降水的影响,植物在水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 论文主要作者、北京大学崔江鹏和连旭与中外合作者通过结合大气水汽追踪数据以及降水和叶面积指数(测量给定区域的叶片数量)观察,发现2001至2018年间的植被改变影响了地表水可用性。在全球尺度上,他们发现近期植被变化令水可用性每年增加了约0.26毫米,相当于全球近期淡水可用性总减少量的15%。不过,这一反应在区域水平上存在变数,因为循环的水蒸气会被输送到别处。 论文作者制作了一个地图,量化了植物覆盖增加在任一特定地区对水可用性的影响:在约45%的全球陆地表面,包括中美洲和美洲......阅读全文

改善水环境需采取综合措施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公众关心的环境热点之一。那么,我国的水污染程度怎样,造成水污染的根源何在,如何有效改善我国水环境现状?本版约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对此进行探讨。   我国水环境情况如何?   局部改善,整体不容乐观   我国的水环境总体情况如何,近期公众

水环境步入综合治理时代

   传统思维模式下治水工程以碎片化的工程项目为主,在系统思维下,城市水综合管理被赋予新鲜血液,按海绵城市理念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和完整系统,实现保障水安全、治理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系统思路应以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污染总量控制为依据,以实施排污许可手

国投成功并购中国水环境集团

  近期,国投成功并购中国水环境集团,并于近期顺利完成股权交割。目前国投已正式成为中国水环境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3%,原控股股东中信产业基金旗下美元基金变为第二大股东。未来,国投将把中国水环境集团作为发展水务和水环境业务的主平台,充分发挥公司的资本、资源优势和中国水环境集团的技术、管理优势,

太湖水生植被消退的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退化,开展以恢复和重建水生植被为核心的湖泊生态修复被认为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水质改善和良性生态系统重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围绕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生理生态学实验和湖泊生态恢复实践,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天然浅水湖泊中大范围的湖泊生态恢

BCEIA-2015-绿色、自动化样品植被新技术

  27日上午举办的《仪器分析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的分论坛中,来自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尹宏瑞、赛默飞世尔科技的崔晓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储晓刚、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吉文、安捷伦科技液质产品应用工程师郭启雷都纷纷上台作精彩的演讲报告。 岛津企业管理

中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创2000年以来新高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2000年以来最高,草原产草量为2000年以来最高,北方荒漠化区大部地表生态持续向好,西南石漠化区植被生态质量为2000年以来最高。  监测结果表明,2021年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8,较常年(2000—202

研究发现植被生长峰值过去30年持续升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夏建阳研究组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卫星遥感数据、野外生态学实验、野外观测调查资料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等多种手段,发现全球陆地植被的生长峰值在过去30多年中持续升高。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  陆地生态

德研究人员发现暖冬会损害原生植被

  冬季过后,树木会在春季发芽长出新枝。传统观念认为,春季日照时间对树木枝条发芽起着重要作用。但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充足的“冬眠”时间也是树木春季发芽生长所必需,暖冬会导致一些原生树木生长缓慢,而使不易受气候变暖影响的灌木丛和外来树种占得先机。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前发表的研究公报称,冬季越冷,

魏达:“碳”究青藏高原植被的“呼吸”

罗洪焱  陈 科巍峨的雪峰、茂密的森林、徜徉在山坡上的牦牛与羊群……这是大自然赐予青藏高原的“礼物”。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其对我国乃至北半球的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扎根青藏高原15年、聚焦高寒碳汇研究,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魏达是最了

科研人员进行典型湿地植被人工恢复

   来到东北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碧波浩渺,水肥草美,风光旖旎。然而,曾经的她并不是这样的。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曾因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原因退化严重。近年来,在科研人员的不懈探索和实践下,这里的生态环境不仅得以修复,而且以苇—蟹为核心的湿地宽幅全链生态产业模式生态产业模式成型,让松嫩平原上的这颗

高光谱成像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

  高光谱超多波段的成像光谱数据为植被分类识别提供了比以往更加详细的信息,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植被识别精度远远超出了常规所能获取信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体现出高光谱在植被信息获取能力方面的巨大优势。  高光谱成像还应用于生态环境梯度制图、光合作用色素含量提取、植被干物质信息提取、植被生物多样性监测、土壤属

夏建阳团队发现全球植被生长峰值上升现象

  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地球系统模式各分量模式及其耦合评估体系的发展与应用”项目团队揭示了全球植被生长峰值上升现象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机制。  该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夏建阳教授团队结合近30年全球卫星遥感资料、422个野外实验数据和15个地球系统模式,系统评估了不同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模

南京地理所湖泊水生植被遥感研究获进展

湖泊是地表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被是众多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类型,对湖泊水体的理化指标、底栖动物、藻类、鱼类、沉积物等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是湖泊生产力、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湖泊生态平衡的重要调控者。开展遥感调查研究是认知湖泊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和生物量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水专项(2017Z

中国水环境问题愈发受到民众关注

  抽取水样,加入试剂,来自安徽合肥师范学院的黄提太看着手中的量杯频频摇头。这杯从淮河蚌埠段八里沟闸取出的水样加入试剂后颜色深黑,在磷酸盐比色卡上已经找不出与之对应的颜色。黄提太说:“这说明此处水中总磷含量已经严重超标了。”   今年初夏,一张关于淮河“癌症村”的地图在网上广为流传,让这条在

北京建水环境容量补偿机制

  根据日前印发的《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北京市将探索建立水环境容量补偿机制。   北京市将根据污水排放量及污水处理量等指标,由上游区县向下游区县或污水处理厂重点建设区县缴纳污水处理经济补偿费,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后期运营等。

城市水环境质量该怎样排名?

  为城市地表水质量排名,只要体现流域与区域融合新模式、好水坏水两头抓新思路、政府购买质量达标服务新要求相一致即可。遵循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目标进行排名有助于形成各方合力,达到通过排名促进各方强化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日前出台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跨流域调水环境影响的定义

中文名称跨流域调水环境影响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project定  义跨流域调水,引起调出区、调入区及输水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环境水利(二级学科),环境影响(水利)(三级

生态环境领域水环境专场举办

 报告嘉宾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供图 12月20日,2022年首都前沿学术成果系列报告会——生态环境领域水环境专场在线上举办。报告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中日专家把脉武汉水环境治理

  武汉市日前举行水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学术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日本东京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松本聪等发表专题报告。   曲久辉表示,武汉不能仅仅把湿地作为水处理的工具,而应作为保护对象,从而将地下水补充、污水再生利用以及湿地保护等综合起来,构建健康循环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松本聪则认为,治理

如何完善国家水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程度和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好坏程度的标尺,是环保部门和相关行业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进行环境管理、监督执法和环境监测的基础依据,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具体化、指标化。由于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管水、涉水部门较多,水的环境标准显得更为重要和复杂。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目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为贯彻《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地表水环境管理,防治水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并由我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自2002年6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00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水环境中杀虫剂的分析

草甘膦及相似极性杀虫剂的HPLC分析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水环境中草甘膦、草氨膦在内的四种强极性农药的测定方法。样品直接过滤进样,在HILIC柱下得到良好的保留效果。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负离子化模式和多反应检测模式。结果表明,四种化合物在1~5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

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确保全面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4月20日~21日赴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考察调研,深入了解水环境治理情况,并出席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陈吉宁强调,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酸沉降监测方法

  酸沉降监测色括湿沉降、沉降、土壤、植被和内陆水环境监测。  湿沉降监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降水监测,监测项目有电导率、pH、Mg2+等,若在计算阴、阳离子平衡时发现有较大误差,应加测甲酸根、乙酸根,如果降水pH较高,应实测CO2浓度,并根据H2CO3的离解常数,计算HCO3、CO3的浓度。  干沉

亚洲内陆荒漠区花粉植被量化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宇飞、王国宏等近日在《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发表了在亚洲内陆荒漠区花粉-植被量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为解决亚洲内陆荒漠区深时植被及其演替的目标开辟了新途径。 量化重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深时植被是一个世界难题。化石花粉数据是重建过去植被组成、类型及相关的生

全天候自动植被观测系统相关内容

  太阳光照射在植物上,太阳辐射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吸收、反射和透射。其中,植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有三个用途:光合作用中的光化学作用、热耗散和荧光。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是冠层尺度分析植被光合作用状态的全新手段。  全天候自动植被观测系统是一款具有高分辨、高灵敏度、单通道及多通道的植被参数长期自动观测设备

全天候植被荧光观测系统的技术参数

系统参数光谱仪1光谱仪2光谱范围640nm—800nm (可定制)200nm—1100nm(可定制)狭缝大小标配25µm (或可定制)分辨率0.38nm (25µm) 1nm (25µm) 信噪比1000:1 250:1 探测器2D, Back-thinned CCD Array [1044x64

洞庭湖典型湿地植被泥沙淤积研究获进展

  湿地生态系统中,泥沙淤积常伴随洪水的发生而发生。尤其是对于水库、通江湖泊、洪泛平原及三角洲湿地而言,泥沙淤积是一种常见现象,并在湿地植被演替中扮演重要角色。  湿地植被与泥沙淤积关系的研究一直是湿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湿地植被如何通过生态生理策略的调整来适

研究揭示全球变暖速率放缓对植被物候的影响

  物候是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一,它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气温的变化。过去几十年的全球温度观测数据显示在1998年至2012年期间,存在全球变暖速率放缓的现象(被称为Warming Hiatus),但是Warming Hiatus对全球的植被物候有什么影响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

研究人员揭示黄土高原植被减蚀机理

  记者日前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了解到,经过3年的研究,该院肖培青博士通过对侵蚀临界能量和力学效应的研究,初步揭示了黄土高原坡面植被减蚀作用的力学机理。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发现,在一定的雨强范围内,被覆植物对洪水过程具有消波调控作用,但强降雨条件下,即使被覆度达到60%以上,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