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Cell:全面解析明星受体的激活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也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靶标。日前,美国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前沿技术完善了EGFR激活的详细机制,文章发表在Cell杂志上。 “我们对EGFR以及细胞生长/增殖的复杂分子机制了解得越多,就能够更好的开发新癌症疗法,更有效的治疗多种癌症,”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化学家 Jay Groves说。“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核磁共振和计算机建模,我们确定了当配体(EGF)结合时,EGFR激活的全部机制。”文章的另一位通讯作者是 John Kuriyan。 从高中生物课上,我们学到基因编码信息被翻译为特定蛋白。不过,许多蛋白必须经由翻译后程序激活,比如自身磷酸化。蛋白激活影响着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若EGFR出现故障使这些过程脱离控制,就会导致癌症。然而,尽管EGF......阅读全文

专访尹长城教授:技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

  Ryanodine受体(RyR)是一类巨大的离子通道,介导多种细胞的钙离子信号传导,在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不过,人们对RyR通道的激活和调控机制一直知之甚少。北大基础医学院的尹长城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孙飞研究员最近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领导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揭示了Ry

武汉病毒所Cell Research发表研究新成果

  Toll样受体在先天免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3(TLR3)可以识别病毒dsRNA,诱导机体生产干扰素(IFN)和促炎症细胞因子,激活先天抗病毒应答。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通过表达克隆筛选发现,在先天抗病毒应答中RNA结合蛋白Mex3B是TL

乔杰团队报道人类卵泡发育过程基因表达调控规律

  生殖细胞是个体发育过程中一类特殊的细胞,是种族繁衍的载体。近年来,乔杰课题组及合作者围绕生殖细胞的发生、发育与成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胎儿生殖细胞发生、育龄男性精子成熟等多个关键发育阶段的基因组特征、DNA甲基化重编程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关系(Cell 2013,2015; Cell S

2019年3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9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人体微生物组研究揭示出数千种新型微生物物种  doi:10.1016/j.cell.2019.01.00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意大利特兰托大学计算宏基

Nature Methods: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八大技术

  《Nature Methods》盘点2015年度技术,选出了最受关注的技术成果: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 除此之外,也整理出了2016年最值得关注的几项技术,分别为:细胞内蛋白标记(Protein labeling in cells)、细胞核结构(Unraveling nuc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机械力调控B淋巴细胞免疫活化新进展

  2017年7月3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万里研究组在《eLife》期刊在线发表了名为《蛋白激酶Cβ(PKCβ)和黏着斑激酶协同调控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对呈递抗原的基质硬度的敏感性》(Substrate stiffness governs the initiation of B cell acti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叶玉如院士Nature子刊新文章

  来自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rkB phosphorylation by Cdk5 is required for activity-dependent structural plasticity and spatial memory”的文章,证实了C

2016国际荧光前沿技术高端论坛(FluoroFest)在京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4月19日,2016国际荧光前沿技术高端论坛(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学开幕。FluoroFest 是一个全球性的荧光学术论坛,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荧光技术,推动跨学科及领域的经验分享与合作。

Cell聚焦中国免疫学之特异性免疫篇

  Cell推出了新一期《聚焦中国》,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免疫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本期《聚焦中国》作为Cell旗下《Immunity》的特殊增刊,展示了华人科学家在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特异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的新成果。并专门介绍了中国

Cell Res重点论文: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Cell Res重点论文: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测序技术最新突破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曹雪涛阐明新型长非编码RNA介导固有免疫的反馈调节机制

  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感应入侵病原体激活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病原体的目的。针对于RNA病毒的入侵,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受体识别胞质病毒RNA并产生I型干扰素(

蒲慕明院士发布PNAS新文章

  来自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内侧前额叶皮质相位性多巴胺释放(Phasic dopamine release)促进了刺激辨别。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6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任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

『珍藏版』瘦素的那些事儿

  1950年,Ingalls发现了一种“肥胖基因”(ob),它的突变可以导致肥胖和糖尿病。Kennedy和Hervey分别于1956年和1958年发现了脂肪分泌的一种“饱感因子”,它能通过下丘脑控制动物摄食量,调节体重。历经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科学家通过定位克隆技术得到 ob 基因。ob 基因编码

中科院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钙离子(Ca2+)通过调节脂质电荷调控了T细胞受体的激活。相关论文“Ca2+ regulates T-cell receptor activation by modulating the charge p

上海生科院固有免疫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12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IMMUNITY(《免疫》)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琛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E3 Ubiquitin Ligase AMFR and INSIG1 Bridge the Activation of TBK1 Ki

先发Nature immunology 再登Molc Cell NIBS邵峰团队取得系列进展

  死亡受体信号传导对细胞死亡,炎症和免疫稳态至关重要。死亡受体信号通过跨膜死亡受体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的死亡域(DD)与下游衔接子(包括TNFR1相关死亡域蛋白(TRADD),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之间的同型或异型相互作用来介导。在被同源配体激活后,死亡受体包括FAS,TNF相关凋

上海生科院揭示RIG-I-MAVS抗病毒信号通路调控新机制

  10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EMBO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兆才研究组与黄超兰研究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n-canonical Role of the p97 Complex in RIG-I Antiviral Sig

汤富酬Nature Cell Biology发文 揭示人类消化道发育细胞图谱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细胞类型图谱及其关键生物学特征。  消化系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而消化道作为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废物排泄、抵抗微生物入侵等多个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消化道主要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组成。揭示这四种器官在人类胚胎发育

2019全国电子显微学年会分论坛:低温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0月18日,2019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第三天,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分论坛迎来学术交流的顶峰。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多名国内知名学者为听众带来一场低温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学术

200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4  光合作用与碳循环 光系统Ⅱ (PSⅡ)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一个色素蛋白复合体,在光合作用 光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阐明 PSⅡ 的组装过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立新研究组对 PSⅡ 低 含量的拟南芥突变体(lpa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外蛋白质标记实验显示 lpa1

中美学者:揭示“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sIFN-I”的抗癌机制

  2016年9月28日,美国癌症研究联合协会AACR旗下知名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新垣研究组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Serge Y. Fuchs研究组的合作论文题为“A potent in vivo ant

清华大学罗敏敏教授Cel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突触前兴奋通过内侧缰核胆碱能神经元中的GABAB受体调控了恐惧记忆表达。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14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任职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Minmin Luo)教授是这篇论文

研究发现泛素信号调节细胞自噬、感应泛素胁迫新机制

  5月5日,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荣贵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Ubiquitylation of p62/Sequestosome1 Activates Its Autophagy Receptor Func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俨然已经成了众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从技术改良、疾病治疗到作物改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项才进入科研领域短短几年的技术。张锋、胚胎编辑、George Church等热词让CRISPR在2015年“屡次刷屏”。  笔者从去年开始关注CRISPR技术,

盘点2019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新鲜事

  2019年即将过去,至此年末,生物谷对本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热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梳理,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屠呦呦、袁隆平先生共获“共和国勋章”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并于

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J Immunol发表免疫新成果

  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MSX1通过促进TBK1相关复合物组装调控了RLR介导的先天抗病毒信号。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5月18日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Hong-Bing Shu)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舒红兵主要从事免疫相

饶子和、刘志杰小组最新《自然》子刊解析蛋白机构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院国家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National Laboratory of Biomacromolecules),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楼,美国乔治亚州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对p100蛋白这种多功能转录共激活因子的结晶结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