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佩吉特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多认为本病起源于乳管及顶泌汗腺导管开口部原位癌,并从该处向下沿乳腺导管及腺上皮伸展,最终可侵入结缔组织而形成乳癌,向上则伸展到表皮内形成Paget病皮损。乳房外Paget病则常与其下方的腺性附件癌或与局部转移性或非转移性癌伴发。Paget细胞起源于乳管或顶泌汗腺可由以下几点得到支持: 1、Paget细胞内含癌胚抗原(CEA); 2、Paget细胞像顶泌汗腺和乳腺细胞一样常含有中性黏多糖; 免疫组化证实乳房Paget病的表皮内Paget细胞呈现良性及恶性大汗腺瘤阳性标志物的GCDFP-15(grosscysticdiseasefluidprotein-15)及CK7(keratintype7)阳性。中医认为系七情所伤肝郁胃热,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凝结阻滞肌肤而成。......阅读全文

一例艾滋病合并阴囊佩吉特病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男,76岁,因阴囊右侧皮肤红斑、溃疡8年于2010年7月27日人院。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囊右侧皮肤湿疹样红斑、糜烂伴瘙痒,皮损逐渐扩大,出现破溃、渗液,累及阴茎根部,长期以“湿疹”诊治,效果差。 1个月前在外院行阴囊皮肤活检病理示乳腺外佩吉特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患者4年前被

乳腺恶性病变针吸细胞

乳腺恶性病变针吸细胞:包括佩吉特(Paget)病及乳腺癌,且大多数为乳腺癌。乳腺癌又分单纯癌、乳腺髓样癌、腺粘液腺癌及乳腺腺癌等。佩吉特病:乳头病变,表面糜烂,可做抹片或印片。常同时侵犯大导管,溢液涂片诊断有意义。此法检查对早期诊断佩吉特病有一定价值。涂片中有一种特殊细胞,胞体大,近圆形,胞质丰富

细针吸取细胞检查及临床应用

细针吸取细胞学的优点为:①操作简便易行。②安全,副作用少。③诊断快速。④诊断准确率很高。⑤应用范围广泛。细针吸取细胞学的缺陷:不能全部替代病理组织学诊断 ①提供细胞标本量少,但仍有一定假阳性。②对肿瘤的分类和分型仍不够准确。③对某些病变和肿瘤,如交界性肿瘤、淋巴瘤、内分泌器官的肿瘤及病变等的诊断有一

贝切特病的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现有资料认为环境、免疫、微量元素、激素与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环境因素  (1)微生物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链球菌sanguis、结核杆菌均被疑为可能的病因,然无确切证据。有人认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一种真核生物进

贝切特病的病理

  BD的主要病理特点是非特异性血管炎(包括不同大小的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周围有中性多形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内皮细胞肿胀,严重者管壁弹力层破坏,纤维素样坏死和免疫复合物在管壁沉积。炎症可累及血管壁全层,形成局限性狭窄和(或)动脉瘤,两种病变可在同一患者同时交替出现。  贝切特

贝切特病的诊断

  贝切特病国际诊断标准  1.反复口腔溃疡 有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或瘢痕,1年内反复发作≥3次。  2.反复生殖器溃疡 有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尤其是男性。  3.眼病变 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可见有细胞浸润,或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 结节

贝切特病的概述

  贝切特病亦称贝赫切特病(Behcet's disease,BD),白塞(Behcet)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过程。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

乳头溢液的脱落细胞检查

 乳腺良、恶性肿瘤脱落细胞形态    1.乳腺民老家内乳头状瘤:是引起乳头溢液的主要原因血性占67. 5%浆液性占29。5%。涂片中见大量上皮细胞呈大片分布,细胞体积较正常大,胞质丰富,可见空泡。细胞排列成乳头或有分支,细胞团周边细胞核常被挤压变扁,有轻度畸形,出现半月形细胞包围另一细胞呈呈镶嵌状(

乳头溢液的脱落细胞检查

乳腺良、恶性肿瘤脱落细胞形态1.乳腺民老家内乳头状瘤:是引起乳头溢液的主要原因血性占67. 5%浆液性占29。5%。涂片中见大量上皮细胞呈大片分布,细胞体积较正常大,胞质丰富,可见空泡。细胞排列成乳头或有分支,细胞团周边细胞核常被挤压变扁,有轻度畸形,出现半月形细胞包围另一细胞呈呈镶嵌状(彩图1

变形性骨炎的相关介绍

  变形性骨炎是指一种病因不明,以进行性风湿样骨关节痛、脊柱和四肢畸形、病理性骨折及脑、脊髓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骨病,又称佩吉特病、畸形性骨炎。其发病率因地区、种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多见,在非洲、东亚(包括中国)极少见。男女均可发病,常发生于40岁以上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