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家纳米中心肿瘤纳米疫苗构建研究获进展

肿瘤疫苗是指利用肿瘤抗原,通过主动免疫方式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效应,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机制,达到治疗肿瘤或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尽管基于疫苗的抗肿瘤疗法有优越的理论基础,但目前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提高疫苗的免疫刺激效率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海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高效、可直接呈递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肿瘤抗原给T细胞的纳米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该研究通过体外控制刺激条件的方式,将小鼠体内提取并诱导出的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和肿瘤细胞-细菌融合材料共孵育,以此得到包含MHC-肿瘤抗原复合物的个性化DC疫苗。研究将提取包含有个性化MHC-肿瘤抗原复合体和共刺激因子(CD80/86)的细胞膜包覆在叶酸-铁离子自组装的树突状纳米颗粒上,以此构建得到可直接刺激T细胞诱导特异性肿瘤免疫反应的纳米DC疫苗。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DC呈现显著淋巴结归巢能......阅读全文

注射疫苗有望预防肿瘤

  “常见的”癌细胞   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许多所谓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正处于癌变的微小肿瘤。   例如从意外死亡的 40~50岁健康妇女尸检中发现,大约有1/3的妇女乳腺中有微小原位肿瘤;在男性前列腺也发现类似的现象。多数年龄在50~70岁的人的甲状腺活检也都能发现原位肿瘤,但这些人中的绝大

关于肿瘤疫苗的简介

  肿瘤疫苗(tumor vaccine)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原理将肿瘤抗原以多种形式如:肿瘤细胞、肿瘤相关蛋白或多肽、表达肿瘤抗原的基因等,导入患者体内,克服肿瘤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免疫原性,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控制或清除肿瘤的目的。 [1] 2

DC抗肿瘤疫苗在肿瘤治疗中如何应用

  癌症从病发到扩散、转移再到复发,它似乎总也消除不净,无章可循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令人们谈癌“色变”,惶恐不安。那么,癌症到底该怎样治疗?究竟怎样才能彻底消灭癌细胞?临床治疗方法从外科手术,到化疗、放疗,以及到现代化的微创介入治疗和传统的中医治疗,每个治疗手段都似乎有效地治疗癌症,但每个

抗恶性肿瘤药

抗恶性肿瘤药【目的要求】掌握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环磷酰胺、长春碱、紫杉醇、L-门冬酰胺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丝裂霉素C、博来霉素、顺铂和放线菌素D的临床应用。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合理用药。【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

关于肿瘤疫苗的多肽疫苗的介绍

  采用肿瘤细胞表面洗脱的抗原多肽或肿瘤细胞内部异常表达的蛋白制备多肽疫苗,具有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优点。进一步对氨基酸残基修饰、氨基酸序列改变或者制备热休克蛋白-肽复合物,不仅可有效提高多肽抗原的特异性,而且避免与宿主细胞相似导致自身免疫。随着大量肿瘤抗原和多肽表位的发现,以及相应免疫方案的提出和

简述肿瘤疫苗的研发背景

  癌症的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靶向性较差,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易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反应。恶性肿瘤具有易侵袭和易复发的生物学特征,因此需要靶向性更好、毒性更小的治疗方案 [4] 。随着肿瘤基因组学的发展,生物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手段。有研究

《Nature》:将肿瘤细胞变为抗肿瘤的疫苗“加工厂”!

  Micheal导语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s)无法通过标准疗法治愈,对检查点阻断剂反应较差。尽管淋巴瘤细胞能够被T细胞有效杀死,但体内抗淋巴瘤T细胞一直难以被有效激活。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JoshuaD.Brody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证明淋巴瘤细胞可以直接激活T细胞,但体内免疫仍然需要免疫交叉

前沿:肿瘤免疫植入物能否成为肿瘤疫苗的新突破?

  这种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而成的、阿司匹林药片大小的植入物将有可能活化病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可植入肿瘤疫苗   能够活化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并杀灭肿瘤细胞的免疫疗法大概是现今新药研发最热门的领域。截至目前已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疗法主要为两类,一种是能够解除肿瘤患者体内

新技术可将肿瘤细胞变为抗肿瘤的疫苗“加工厂”!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s)无法通过标准疗法治愈,对检查点阻断剂反应较差。尽管淋巴瘤细胞能够被T细胞有效杀死,但体内抗淋巴瘤T细胞一直难以被有效激活。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Joshua D. Brody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证明淋巴瘤细胞可以直接激活T细胞,但体内免疫仍然需要免疫交叉才能有效抗肿瘤

关于抗体肿瘤疫苗的基本介绍

  根据依赖抗体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理论设计的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是疫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单抗与相应的抗原能高度特异性结合,具有较好的分子靶向功能。目前,单克隆抗肿瘤药物有两类:一是抗肿瘤的单抗;二是抗肿瘤单抗耦联物,或称免疫偶联物。单克隆抗体药物与肿瘤抗原结合,共同刺激DC,激发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