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朱邦芬院士:新基石助力中国基础科学腾飞

去年教师节,施一公教授给我打了个电话,然后传给我一封马化腾先生跟他联名邀请我担任“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监督委员会委员的邀请函。 在电话里,一公兴奋地说,他觉得这个项目非常重要,开创了一个新的资助基础研究的模式。他希望项目评审尽可能地做到公正、公平、透明,因此邀请王志珍院士、王恩哥院士、前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和我,由我们五人担任监委。我想,这是一个好事情,就很高兴地答应了。 今年1月7日-8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举行终审答辩。在认真地听了两天会后,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非常好的资助项目。由于专业是物理,我只旁听了物理组的答辩。物理组参加终审答辩的共有24人,都是由小同行评审打分后通过初筛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物理学家。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在国内外同行中拥有一定的声望,做出了很优秀的研究成果。 要在这些优秀的人才里,做出进一步选择,确实不容易。每个答辩人陈述25分钟,接受评委提问15分钟。在物理组,十来位......阅读全文

朱中梁院士:好的向往牵引成才方向

   今天的“网瘾少年”越来越多,牵动着全社会的目光。  鲜为人知的是,和很多青少年喜欢网络游戏有些相似,著名的通信与信号处理专家朱中梁院士中学时,也曾沉醉于当时风靡的康乐球游戏,甚至一度有些不能自拔。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精彩纷呈又满是诱惑的成长环境,对于“自拔”的不易,年过八旬的老人感同身

朱健康院士Cell Research发布表观遗传新发现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揭示出了Dicer非依赖性的RNA介导的DNA甲基化机制(RdDM)。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12月8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Jian-K

朱永官院士等:培育健康土壤,支撑健康中国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 当下,开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土壤科学,是科学工作者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使命担当。土壤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更是人类健康的基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和退化在许多区域呈现

朱作言院士:扩大保护区 留住江豚微笑

  又一头江豚死亡。3月8日,它在鄱阳湖口江西九江钢厂第四码头附近被发现。   作为在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工作了近50年的研究人员,朱作言呼吁,作为长江最后的豚类,江豚不能再走白鱀豚的老路。在不放弃就地保护的同时,大力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并扩大其保护规模,是目前拯救该物种最紧迫的任务和最

朱显谟:百岁院士梦牵“黄河清”

  李振声院士曾动情地说:“朱老为了国家的需要,举家西迁杨凌小镇,献身于黄土高原土壤科学研究,深深感动了当时年轻的我,使我坚定了扎根杨凌同样可以作出世界性科研成果的信念。帮朱显谟先生搬家的经历,影响着我一生的科学事业。”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刚迎来他100岁的生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

朱健康院士Nature子刊表观遗传学成果

拟南芥5-甲基胞嘧啶(5mC)DNA糖基化酶的ROS1/DEMETER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第一个遗传表征的DNA去甲基化酶。然而,ROS1靶基因位点的特征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10月31日在《Nature Plan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和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拟南芥C

钱煦院士、朱毅教授等PNAS解析致病机理

  局部血流模式决定了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均匀分布,血流切应力(shear stress)异常被认为是这种病变形成的重要原因。北京大学、西安交大和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易发性血流(atheroprone flow)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项研究发表在一月

朱彤院士: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

在健康管理中,个人虽然是第一责任人,但却难以控制外部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是一类致癌物,数据显示,每年因大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约有700万,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数有400多万。整体而言,空气污染具有人群易感性,它对患病人群的过早死亡贡献超过20%。具体而言,40%的慢阻肺过早死亡、20%的新生儿

2023年度“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启动申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27.shtm 2023年4月10日起至5月31日,2023年度“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开放申报。这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

直播预告|从零到一——构筑“仰望星空”新基石

直播时间:2023年1月17日(周二)19:30 扫码进入科学网视频号观看直播 近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名单揭晓。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58位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致力于支持“最聪明、最有成就、也是最胆大的一批人。”腾讯公司将在10

选人不选项目!2023“新基石研究员”启动申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作为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从4月10日起开放2023年度申报,截止日期为5月31日。今年该项目进一步凸显其特色与宗旨,重在“选人不选项目”,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首期新基石研究员向新

农业昆虫学家邱式邦院士逝世 享年100岁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农业昆虫学家、植物保护学家、害虫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的开拓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首位“植物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邱式邦先生,因病于2010年12月29日23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2011年1月4日上午,邱式邦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邱式邦

惩治学术造假,打1只“老虎”胜过拍100只“苍蝇”

   李真真走上讲台,一开始就讲起了去年4月21日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撤销《肿瘤生物学》发表的107篇论文。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这次撤稿创下了多项纪录:国外学术期刊单次撤稿量最多,单个期刊撤稿总量最多,中国学者遭集体撤稿总量最多。”  李真真是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

数学物理学部召开全体院士会议

  5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召开全体院士会议,数学物理学部第十六届常务委员会主任王恩哥主持会议。  王恩哥首先代表数学物理学部第十六届常委会作工作报告。他从院士增选、咨询评议、学术引领、科学文化等方面,对数学物理学部两年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对全体院士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在增

新科院士,新在哪

  28日,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1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新当选院士中有3名女性。产生外籍院士16人,其中有两名诺

数理科学部召开2019年度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

  2019年7月6-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了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数理科学部主任江松院士主持开幕式。134位评审专家、2位监督委员会驻会人员及数理科学部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谢心澄院士向与会专家介

总有一天,大师从这里走向世界

  雨后的清华大学科学馆,掩映在露珠滴答的绿树下。这样一幢红砖小楼与周围的建筑无异,但是,它却是清华物理系、理学院数学系的发祥地,清华高等研究院设在这里。  在清华物理系首位系主任叶企孙主持工作的1934年至1937年间,多位来自丹麦、英国、法国、美国的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到此访问讲学。  “每当我们

数理科学部召开201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

  2019年6月18-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研究员主持开幕式。30位评审专家、2名监督委员会驻会人员及数理科学部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朱兆良院士:规模化经营将促进农技推广

朱兆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村征地,强调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新的农民生产合作组织,是鼓励把分散在各处的农民联合起来,提高生产效率。对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朱兆良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清华朱静院士团队在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31.shtm2017年,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朱静进入了一个她不熟悉的超导材料研究领域。在近十年的测定量子材料序参量的电子显微学方法研究基础上,朱静团队在超导材料中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2023

记朱日祥院士团队:用地磁场破解迷阵

  从百度搜索“朱日祥”三个字,人们即能了解到,他从事古地磁学研究。古地磁研究与人们现实生活的距离可谓相当遥远。其关注点在地下数千公里处,其时间在几百年到几十亿年间。它解释的内容与大陆漂移学说相关,阐述着地球的变迁。这样的话语若要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联,难以想象。然而,10多年前,朱日祥就开始琢磨:把

朱作言院士:为什么不怕杂交却怕转基因

  世界首例转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诞生  听到“开个微博或微信公号来讲讲转基因”这样的提议,一些科学家脸色一黯。  在他们看来,这种做法对于普通的科学问题或许有效,但要是谈转基因,恐怕处境难堪。  这种疑虑也许会在2016年有所改变。1月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对农业转基因技术“在确保

最新!“新基石研究员”首期资助名单公布,58人上榜!

  2023年1月13日,备受关注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公布,首届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等人宣布了资助者名单。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最大的特色是“选人,不选项目”,因此被称为中国版的“HHMI计划”。项目由腾讯出资、科学家主导,公益属性、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独立运营的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项目将长期资助

朱健康教授发表PNAS转基因研究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普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二月一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生存的一个重要机制,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的朱健康(Jian-Kang Zhu)教授。这项研究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提升PYL9蛋白的生产水平,可以显著提升水稻和

朱新才:有特色,才能奔“一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许多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新的发展规划。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重庆理工大学在新制定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又提出了“着力实现办学定位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的转变”新的发展战略。在新的战略机遇期

“不相称”来描述中文科技期刊窘境 引发与会专家深思

我国科技期刊的进步与科研进展相比,是不相称的;我国出版4672种中文科技期刊的进步与302种英文期刊相比,也是不相称的。”9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633次学术讨论会上,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提出用两个“不相称”来描述中文科技期刊的窘境,引发与会专家深思。 此次会议以“

薛其坤院士:在量子世界实现“中国梦”

薛其坤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   “科学前沿的重要问题往往都是世界性难题,既要靠智力,也要靠专心。”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和他的团队正是用足4年时间,解决了一世界性难题。   3月1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薛其坤院士领衔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

40年青少年科学教育启迪:让未来科学家自己“冒出来”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在日前举行的第S5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又提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科技后备人才的早期发现  事实上,我国在40年前就开始了青少年科技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

樊邦奎院士:人工智能是颠覆无人机技术的关键

  无人机是由机器、动力和驱动三个部分组成。机器人专家、奥巴马的军事顾问辛格曾经说过,机器人的本质就是机器。无人机,也叫做空中机器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出现了三个特点。 第一,是无人机发展与新型技术产业关系密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无人机技术的变

868种学术期刊实现网络首发 创新成果发布有了“绿色通道”

  从中国期刊协会获悉,为确保学术成果的首发权与快速有效传播,目前我国已有868种学术期刊实现学术论文第一时间网络首发。  为促进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规模化转型升级,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去年11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正式上线,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中国各学科学术期刊文献。一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