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预防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相关介绍

1.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 2.接种卡介苗 3.预防性化疗 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小儿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阅读全文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简介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的鉴别诊断介绍

  鉴别诊断应考虑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最常见者为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其发病较急、局部淋巴结急性炎症现象明显。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多形核粒细胞数都明显增高。这些均有助于鉴别。此外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布氏杆菌病鉴别。

怎样预防小儿肺结核?

  1.加强初级保健 要依靠城乡基层医疗网的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医生包括空村医生的作用。临床证明,结核的发病与小儿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应注意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对麻疹、百日咳的预防等措施。  2.发现病例及早防治 早期发现是患儿早期治疗的先决条件。定期作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接

预防小儿肠炎的相关介绍

  小儿肠炎的预防保健: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注意乳品的保存以及奶具、食具的定期消毒。  3.避免吃生冷不洁东西。  4.隔离患儿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5.对小儿进行个人卫生教育,指导其勤洗手,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预防小儿肾结核的简介

  1.接种卡介苗  对未感染结核者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  2.积极治疗,防止扩散  如发生了结核感染,应积极治疗,防止扩散病情。  3.加强营养,避免过劳。  4.肾结核的预防  肾结核多来自肺结核,如果肺结核已经治愈,虽说结核菌不从呼吸道传播,但是仍然可从尿液传染。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分析

  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与柯萨奇B病毒等感染有关。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感染者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为阴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

简述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特点

  (1)大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临床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  (2)腹痛以右下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  (3)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4)超声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5)诊断本病需与急性阑尾炎、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等急腹症相鉴别

预防耐药结核病的相关介绍

  大部分耐药性结核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发现病人,并给予规范化治疗,使病人彻底失去传染性。另外,为减少和预防耐药结核菌的传播,建议耐药结核患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患者早期应住院治疗。病人也应自觉注意隔离,出门最好带口罩,不到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去,不随便对人咳嗽,不随地吐痰等。居民家庭内要保持空

预防泛耐药肺结核的相关介绍

  广泛耐药结核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尤其在艾滋病毒患病率高的人群中和在卫生保健资源少的地方。在世卫组织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中概述的建议包括:  加强基本的结核治疗以预防出现耐药性  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耐药病例以便治愈现有病例和预防进一步传播  加强艾滋病毒与结核控制规划之间的合作,以便向合并感

小儿续发性肺结核的相关介绍

  续发性肺结核 又称成人型结核。发病理论:  ①外来的再度感染:原发性结核趋静止后再次感染结核杆菌,病灶往往在肺叶上部。再度感染时组织反应较强烈。病变为浸润性,周围有多量渗出性组织变化。多见于较大儿童或成年人,故有成人型结核之称。  ②内在的病灶复燃。此类病变大多来自原发性血行播散所遗留的陈旧病灶

手术治疗小儿肾结核的相关介绍

  仅用在有并发症和手术指征的患者。  (1)手术方法与指征 ①肾脏病变切除术 全肾切除术适用于一侧肾病变严重,而对侧肾功能无明显损害者。一侧肾脏病变严重,同时有膀胱挛缩及对侧肾盂积水,肾功能正常者,仍可先行肾切除,若有肾功能不全,可先做简单的尿引流手术,使肾功能恢复正常,然后再做肾切除术。对局限于

预防小儿腹痛的相关信息介绍

  1.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霉变腐败食物,以及养成良好规律的饮食习惯。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避免随便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4.在除外急腹症时,可适当予以热敷按摩腹部。对胃肠道痉挛引起的胃肠绞痛,特别是因受寒、饭食过多引起的胃部胀痛热敷按摩有效,能缓解胃肠痉挛,减轻疼痛

预防小儿胆道感染的相关介绍

  一般急性胆囊炎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消退自愈,但伴发腹膜炎者,须经积极准备后手术治疗。上述66例中死亡3例,其年龄分别为2个月1例及1岁以内2例,均系伴发胆汁性腹膜炎晚期患儿。预防上:  1.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  2.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

预防小儿急性喉炎的相关介绍

  针对病因做好预防工作:  1.急性喉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咽炎,当小儿罹患该病时应积极治疗,避免炎症进展。  2.小儿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变应性体质以及上呼吸道慢性疾病时易诱发急性喉炎。针对以上病因或诱因应积极治疗或矫正。

怎样预防小儿结核病?

  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并治疗结核菌涂片阳性患儿是关键。  2.普及卡介苗接种  3.如有密切接触家庭内开放肺结核患儿;<3岁婴幼儿未接种卡介苗而核菌素试验皮试阳性者;核菌素试验新近转阳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中毒症状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结核菌素试验阳性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的检查诊断

  一、检查  1.血象检查  轻度贫血及血沉加快,在有化脓及瘘管形成时,白细胞数可增高。  2.淋巴结穿刺  可见上皮样细胞、郎汉斯巨细胞及干酪样坏死等特异性结核改变,耐酸染色常可找到抗酸杆菌。  3.骨髓检查  可见造血功能抑制现象。  4.其他  常规做X线胸片、B超检查。  二、诊断  根据

小儿肺门淋巴结核的简介

  肺门淋巴结结核常见于儿童和少年,它和结核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原发性肺结核又称儿童型肺结核,为结核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它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多见于儿童或少年。

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的病因分析

  对人体有致病力的结核杆菌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大多数小儿结核病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30分钟,70℃10分钟,80℃5分钟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预后相关介绍

  1.原发型肺结核预后大多良好,若免疫力强,治疗合理、及时,病灶可在3~6个月后开始吸收。治疗持续1年或1年以上者,大多于2年内可完全吸收愈合。原发病灶的愈合主要为钙化,出现钙化表示病变至少已有6~12个月,钙化是小儿结核病的特点之一。  2.年龄幼小、反复感染、有大量细菌侵入或免疫力低下时,病变

治疗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相关介绍

  主要是抗结核化学治疗,其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分阶段。  1.无明显症状的原发性肺结核  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和(或)乙胺丁醇(EMB),疗程9~12个月。  2.活动性原发性肺结核  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或链霉素(SM)联用,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基本介绍

  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为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易与其他外科急腹症混淆。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常继发于上感或肠道炎症。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病变常累及回肠末端的一组淋巴结,故腹痛发生于脐周或右下腹,并有固定压痛点,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但偶可于右下腹

预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介绍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预防小儿支气管异物的相关介绍

  呼吸道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此病危险性的认识,了解预防知识。  1.避免给3~5岁以下小儿吃整个的花生、瓜子、豆类食物和能放入口、鼻内的小玩具。  2.进食时不要嬉笑、哭闹、打骂,以免深吸气时将异物误吸入气道。  3.教育儿童不要口

怎样预防小儿原发型肺结核?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患者是小儿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患者,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小儿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是一种导致小儿出现腹痛、腹部痉挛的主要病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波上诊断是目前在临床上最为敏感和准确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本文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130例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的价值。

简述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约20%的患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袭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最敏感的触痛

治疗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介绍

  1.非手术治疗  考虑到本病时,应积极保守治疗24~48小时,如诊断明确,治疗及时,一般在24小时内腹痛症状及体征可逐渐减轻和好转,具体措施为:  (1)卧床休息,暂禁饮食,严密观察体温及血常规的变化,注意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发展;  (2)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采用广谱抗生素迅速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基本介绍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由Brenneman(1921)首先提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其临床特点,一般病例药物治疗有效,少数肠系膜淋巴结炎化脓后形成脓肿,则需外科治疗。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原因之一。既往由于检查设备所限 ,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引起的腹痛常被忽视 , 且经常与其它急腹症难鉴别。近年来 , 超声仪器和检查技术都有了提高 , 致使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较易检出 , 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对辽宁省沈阳市沈洲医院收治的 2

预防小儿便血的相关内容介绍

  一旦发现便血,应及时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另外建议:  1.让儿童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