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青岛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传感器团队负责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刘爱骅等在基于木糖脱氢酶表面展示体系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生物燃料电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将生物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较传统燃料电池有如下特点:1)燃料来源广泛,自然界的可再生有机物都可能作为燃料;2)反应条件温和,可在常温、常压、中性pH值条件下进行;3)生物相容性好,可为植入人体的人造器官或生物传感器提供能源。该团队通过细菌表面展示技术构建酶的微型生物工厂,省去了酶生产过程中耗时、高成本的纯化过程(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 84, 275-282)。 同时,该团队基于细菌表面展示的木糖脱氢酶(bacteria-XDH), 通过优化条件,构筑了bacteria-XDH /聚亮灿甲酚兰/多......阅读全文

智能化分散式处理技术诞生 农村污水处理不再难

  ■ 核心提示  “智能化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关键技术在于将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生物技术与微电解技术、污泥处理与水质净化揉合于一体综合处理装置,使之具有工艺流程短、低能耗、智能化特点,为污染源连片综合治理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紧凑、合理的处理装置是该技术的一个亮点,智能化的运

仿生“心脏”可有节律泵出液体 供机器人发电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8日报道,最近,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叫做“形状记忆合金”的智能材料,开发出一种“人造心脏”设备,能把人体排泄物——尿液泵入到未来生态机器人(EcoBot)的“发动机舱”,作为这种自供机器人发电用的原料。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英国《生物灵感与仿生学》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

微生物驱动的纸质生物电池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遍及我们体内、土壤、水、垃圾和空气中。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会从环境中收集电子然后再将它们排泄出去。  许多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如何捕捉这些电子,并将它们制成电源的方法。但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电子和微系统实验室的助理教授Seokheun "Sean" Choi说,

电解池可利用微生物做反应主体

   电解池利用微生物作为反应主体,在阴阳极间施加电流,产生氢气或者甲烷,这样可做成微生物电解池。    微生物电解池(MEC):相对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来说,是其反过程。利用微生物作为反应主体,在阴阳极间施加电流,产生氢气或者甲烷的一种电解池。   微生物电解池由池体、阳极、阴极、外电

细菌转运电荷方式首次获得详解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3日报道,英美科学家首次精确地展示了细菌中运送电荷的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结构,详细揭示了细菌如何将电子由细胞内推到细胞外的“细枝末节”,最新成果让使用细菌来发电这种美好的愿景更加接近现实,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个发现意味着,科学家们现在能着手研发合

2018年度领军人才和科技新星入选名单公布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对外发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入选人员名单  领军人才工程  领军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十二项重点人才工程之一,是针对5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突出对领军人才自身发展

美设计新型微生物电池利用污水高效发电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16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设计出一种从污水中“提取”潜在电能的新型方式,即使用自然界存在的“产电菌”设计的一种微生物电池,能够在消化分解污水中动植物废物时,充当小型的高效发电厂。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人员估计

能源转型期 生物质能有望大“发酵”

  业内人士认为,21世纪是化石能源逐渐向可再生清洁能源转型的世纪。除传统的水能外,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中一马当先的是生物质能。中国是生物质资源的大国富国,且生物质能源技术成熟,可与农业现代化、绿色城市化、生态环保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等协同推进  生物质能专业论坛于日前在京召开,业内众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华南理工大学叶建山教授到应化所作学术报告

  5月4日,华南理工大学叶建山教授应邀访问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并作了题为“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新型高效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污水净化与产电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  叶建山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在碳纳米材料的制备、电池的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阳极研究、电化学仪器和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n

科学家研制细菌发电生物电池可在黑暗中使用

通过显微镜看到,海洋细菌希瓦氏菌的合成版本与碳电极发生互动 汤姆-克拉克博士正在东安格利亚大学进行研究的希瓦氏菌        据国外媒体报道,用细菌制成的电池很快将会为我们的电子产品提供电能。科学家已经发现,可以把细菌体表蛋白

五部委发布137项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领域指南(2011年度)

  发改委网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研究审议的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现予以发布。《指南》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海洋、高技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三、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

10大环保技术“含碳垃圾变石油”居首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将讨论能源浪费、资源过度利用、供水短缺、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退化等多项有关环境保护的议题。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7日刊载文章,列出10项环保技术。其中有些人们早有耳闻,有些则刚刚起步,还有些现在听来甚至有些“非主流”。

姚建年院士:中国化学给世界带来诸多惊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与国内各行各业一样,我国的化学科学研究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应用基础研究还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基金委公布与法国国家科研署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法国国家科研署(ANR)在材料与工程和信息与通信领域(含纳米科技)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经公开征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规定并与法方核对申请项目清单,共有如下58项申请通过初审:编号申请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法方合作者/依托单位1热成形超

“反向燃烧”:二氧化碳变燃料?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验,他们在改造了基因结构的微生物的帮助下,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作为汽车、内燃机燃料的异丁醇和异戊醇,使二氧化碳实现不可思议的“反向燃烧”和“闭合循环”。  由此我们既可以生产像汽油一样的燃料,同时又能保护现有的基础

122个项目通过中俄(NSFC-RFBR)合作项目初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集中征集“2011~2012年度中俄 (NSFC-RFBR)合作项目”期间共接收申请项目13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和征集项目通知的要求对申请项目进行了初审,初审结果现已公布。  受理申请项目共122项;不予受理申请项目共13项。  受理

天津工生所发明生物质制氢的高效节能新途径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以恒及其在美国的同事利用无细胞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将玉米秸秆中的葡萄糖和木糖转变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创造了生物质制氢的高效节能新途径。该研究目前已获得一项美国专利(US Patent 8,211,861),相关成果发表在4月6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76个项目通过基金委与法国国家科研署合作研究项目初审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法国国家科研署(ANR)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经公开征集,共收到申请88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规定和与法方核对申请项目清单,共有76项申请通过初审,初审结果如下:序号受理号项目名称 双方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水生所等发现希瓦氏菌无氧呼吸和环境胁迫适应机制

  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细菌拥有数十种c-型细胞色素,不仅可进行有氧呼吸,还能利用三价铁、四价锰、六价铀、硝酸盐、氧化三甲胺(还原后产生的三甲胺导致水产品发臭)、二甲基亚砜等多种物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在放射性铀污染和印染废水治理、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水产养殖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与瑞典科研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STINT)的双边合作协议,双方在2015年共同资助中国与瑞典科研人员之间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合作交流项目。2015年7月,我

2011中俄NSFC-FRBR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合作项目集中征集期间,共接收项目申请145项。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140项申请:序号科学部受理号申请人申请人单位项目名称合作者合作者单位111110099张焕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30Si+208Pb极深垒下熔合反应研究Ale

细菌能用氢气和二氧化碳产生电力

  2013年5月18日至21日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召开的美国微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第113届大会上,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大会上称已经研制出一株能够生产电子的细菌,它们可以使用氢气作为其唯一的电子供体和二氧化碳作为其唯一碳源

如何用微观手段研究环境宏观问题?

当前,使用微观研究手段来研究揭示宏观科学问题似乎是一个潮流。原因是在知道了宏观如何变化之后,要想改变宏观效应,还是要从微观处入手。比如,有科学家想通过筛选高二氧化碳固定效率的藻类来消除温室效应。下面就习惯了宏观研究思路的老师们,在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初期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1.&n

利用细菌制造光源或成可能

由大肠杆菌制成的发光部件利用细菌制造光源或许很快将成为可能。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组学生正尝试将电子工程学和合成生物学结合起来,以创造电子生物电路。这些学生将经过基因改造的发光大肠杆菌转变成类似于灯泡的东西。当细菌经历来自微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一种通过利用细菌活动产生的电能充当电池的设备)的热应力时

全世界超级炫酷的30座大学实验室(图)

  也许人们对实验室的印象还停留在显微镜、培养皿、穿着整洁白大褂的怪博士上,而有些地方却未必如此。一起来看看那些全世界让你亮瞎眼的超级炫酷的实验室吧!           密苏里科技大学:实验煤矿在这里,学生可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新型功能化纳米细菌纤维素制备方法

  纳米细菌纤维素(BC)是由微生物发酵生成的纤维素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多孔纤维结构,具有高结晶度、高比表面积、高聚合度、优良渗透性、高孔隙度、优良机械特性等众多优点。经过功能化的细菌纤维素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紫外屏蔽、油吸附、燃料电池、生物医用材料、离子检测、防伪标识等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