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确定致人感染和死亡的H7N9流感病毒来源

最新的一项研究提示,近期在我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为采取进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这项名为“”的研究论文将于近期发表于《科学通报》英文版,从病原学角度初步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特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研究员和李呈军研究员担任通讯作者撰写。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了上海和安徽出现的新型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病例。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做出快速反应,迅速查明该新型H7N9病毒的来源,这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在上海、安徽的活禽市场和养殖场采集病原学样品970份,经过检测,其中20份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基因序列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各个基因片段与H7N9人体分离株高度同源,证明了导致人感染和致死的H7N9流感病毒直接来源于同一时期内在家禽中流行的......阅读全文

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初定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来自于欧亚大陆迁徙至东亚地区的野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鸭群和鸡群所携带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基因重配。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CASPMI)研究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毒可能来

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初定 祸起鸟禽病毒基因重配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来自于欧亚大陆迁徙至东亚地区的野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鸭群和鸡群所携带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基因重配。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CASPMI)研究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

禽流感病毒的病理

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体上,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病毒进入细胞。这包括暴露于核内体内的低pH,导致HA的构象改变介导膜融合。这样,核衣壳便进入胞浆并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独特的机理转录。启动转录时,病毒的核酸内切酶从宿主细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结构,并以此作为病毒转录酶进

浅谈病毒的来源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种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就是烟草花叶病毒。无论是病毒的发现,还是后来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烟草花叶病毒都是病毒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起着与众不同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

化学病毒的来源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种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就是烟草花叶病毒。无论是病毒的发现,还是后来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烟草花叶病毒都是病毒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起着与众不同的作用。  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

禽流感病毒RNA提取protocol

1,用异硫氰酸胍提取1.取200ul样品数+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个1.5ml灭菌eppendorf管2.加600ul异硫氰酸胍,然后加入对照和样品,再加200ul氯仿,颠倒混匀3.13000rpm离心15min4.在第3步离心快结束时,另取同样多eppendorf管,加入400ul -20度预冷的异丙

禽流感、病毒结构及化学组成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

鸭子出现变异禽流感病毒亚型

  为了应对禽流感流行,我国在2017年9月推出了一种新型鸡用疫苗。近日,中国农科院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疫苗效果显着,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在未免疫的鸭子中发现了H7N9和H7N2的两种新基因变异亚型。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   该论文主要作者、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

深圳禽流感死亡病例病毒与野鸟病毒基因接近

  记者1月2日从深圳疾控中心了解到,深圳一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2011年12月31日因医治无效死亡。深圳疾控中心对死亡病例样本进行病毒测序,结果显示,此例病毒与香港2011年禽流感死亡的野鸟病毒基因接近,与家禽较远。但目前仍不能确定这名患者感染上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否与候鸟有关。   深圳疾控中心

艾滋病毒的来源

  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种,分别是M、N、O、P,每种各有不同源头,其中传播最广的M和N早已证实来自黑猩猩,但较罕见的O和P则是到后来才被证实O和P均是来自喀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