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极端天气,我们如何应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03.shtm......阅读全文

暴雨背后:“极端天气”是否在变成“常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35.shtm

干旱、洪灾、频繁来袭-“极端天气时代”来临

  在持续几个月的干旱之后,中国的东南部最近又遭遇洪涝灾害;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国的中西部在本月初则有200多个地方创造了高温纪录;一个多月前,美国南部连遭龙卷风袭击;与此同时,英国在经历了三百年来最冷的冬天之后,又迎来百年来最暖和的春天,斯诺顿市更是有了一场六月雪……凡此种种似乎都在告诉人们,“极端

总结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温、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据估计,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气象水文灾害影响的平均人数为2.11亿,是因战争冲

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发布,专家详解未来趋势

6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2年度《中国气候公报》。该报告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完成,全面分析了2022年中国基本气候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了气候对行业、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此外,有关专家对今年气候趋势以及未来的气候变化问题也做

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极端天气趋多如何有效应对

  1月初,湖北枣阳暴雪天气造成6.1万户居民断电,抢险人员赴各地抢修供电设施。  最近,美国东部遭遇“炸弹气旋”,纽约等地迎来剧烈降温和大暴雪,美国东北部最高峰华盛顿山地区的气温降至零下38摄氏度,寒风刺骨。与此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多地极端高温超过40摄氏度,悉尼最高气温达到47.3摄氏度,为1

干货|极端高温如何引发死亡?

  如今天气开始慢慢转暖,而极端高温的天气对于每个人来讲都不陌生,每年有数百人死于极端高温(extreme heat),其是一个很大的环境杀手,预计在未来40年内,澳大利亚城市遭受的热浪将会使死亡人数增加一倍。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危险的就是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居住在社会经济劣势地区的人口、户外工人

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怎样

  “国家气候中心对今年国家总体气候状况初步研判认为,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呈现出多发强发的态势。”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今年我国南方地区应重点防范夏季持续性高温天气,确保迎峰度夏能源供应;沿海地区需重点加强台风防御工作;北方地区要

筑牢防灾减灾坚固防线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高温和强降雨天气。持续的极端天气,不仅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也对能源保供形成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未雨绸缪,精心准备,提前应对各种气象灾害。  夏季是极端天气多发季节,今年更是不同寻常。当前,厄尔尼诺事件正在持续发展,推高了全球变暖幅度,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南涝北旱”现象,导致部分

明起北方高温再度来袭:局地或出现极端高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10.shtm明起华北高温卷土重来。据中央气象台6月26日早间消息,6月25日,华北高温明显减弱,37℃以上的高温主要出现在内蒙古东部和吉林西部一带。预计今天华北、黄淮仍可享受片刻清凉,但从明天开始

美国中西部地区极端降雨次数加倍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单日降雨量达到3英寸(约76毫米)及以上的极端暴雨事件的数量增加了一倍,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气候变化说的支持者认为,这一趋势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有关。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落基山气候组织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日前公布的一项

热浪与暴雨交织,全球极端天气事件成“新常态”?

  无形推手  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人们正试图从创纪录高温和暴雨山洪中理出思路,世界气象组织的一条消息,让外界窥到了答案的一角。  当地时间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El Niño)条件,这可能为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厄尔

美国和墨西哥极端天气或预示厄尔尼诺回归

  发生在美国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阿拉斯加州的极端天气或许是厄尔尼诺现象今年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最初迹象。  在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部分地区发生的5年干旱带来极大的破坏,而洪水冲垮了堤坝、卷走房屋,并导致至少14人丧生。在得克萨斯州,降雨突如其来地下了整个周末。“这是得克萨斯州的这

美国民调: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有关

两位少女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处国家公园里做日光浴。   美国日前公布一项民调显示,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今年的暖冬、去年的酷暑及其它一些气象灾难都是因为全球变暖所致,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忧虑越来越盛。  本次调查研究者之一、耶鲁大学的安东尼?莱丝洛威茨(Anthony A. Leiserowitz)表

排放量大和极端天气是主因

  11月30日,北京市发布今年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全市PM2.5浓度12个小时内增长近十倍。不仅是北京,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11月26日夜间开始大范围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此次雾霾的成因是什么?与之前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有效得力?记者针对这些问题采访了

排放量大和极端天气是主因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发布今年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全市PM2.5浓度12个小时内增长近10倍。  不仅是北京,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11月26日夜间开始大范围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此次雾霾的成因是什么?与之前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有效得力?记者针对这

未来夏季极端高温将更频繁

  年夏天,亚洲、欧洲、北美洲多国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我国也是如此,中央气象台曾连续33天发布高温预警。中国气象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夏天是1961年以来我国最热的一个夏天。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气象局统计显示,今年夏季,我国平均气温为22℃,较常年同期偏高1℃,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国共有

极端高温导致全球数万亿美元损失

据《自然》报道,《科学进展》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近20年来,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高温已造成全球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热带地区低收入国家受影响最为严重,其国民收入平均减少6.7%,而高收入国家的国民收入平均仅减少了1.5%。 “极端炎热天气是气候变化带给我们的最切实感受。”论文合著者、美

至2070年英国极端降雨事件最高可达当前4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562.shtm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针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气候模型论文显示,在高排放场景下,至2070年代,英国的极端局部降雨

研究:欧洲或面临500年来最严重干旱

今年自入夏以来,欧洲多国热浪滚滚,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持续不断。当地时间8月23日,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的研究显示,欧洲可能正面临至少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该洲大陆近三分之二的地区处于预警和警戒状态,欧陆供应链、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整体堪忧。据路透社8月23日报道,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欧洲干旱观

全球气候变化无常-“极端天气”谁之过?

这是1月4日拍摄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城市罗克汉普顿遭洪水侵袭的地区。  近一时期,世界各地气候变化无常。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滂沱,山洪咆哮。在昆士兰州,洪水似“内陆海啸”,夺走22人生命,造成78人失踪,使布里斯班等数十个城镇成为一座座“水城”或“泥城”;在维多利亚州,先

阿斯拉尔: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次将增加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计划负责人卡西姆·阿斯拉尔   尽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气环流形势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很大不同,但人们对雨雪冰冻灾害是否再现仍心存忧虑。更让人感到混乱的是:不是都说暖冬了吗?怎么冬天还这么冷?在经历了去年年初和年末两次让人印

极端天气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几何?

  今年入汛以来,中国遭遇了持续暴雨和极端高温天气,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事件日益频繁,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农业农村部20日对此进行了解答。  在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刘莉华表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在发生着改变。比如

我国首次启用蝴蝶监测环境-或能预警极端天气

  在众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认为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种之一。近年来,我国雪灾、干旱、龙卷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出现。从长远看,这些气候变化现象或许可 以用生物监测来预警。近日,环保部首次启用了蝴蝶监测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有着“蝴蝶教授”之称的李朝晖近日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指 出,

李湉湉: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预警意义重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194.shtm编者按:2023年是《柳叶刀》创刊200周年。近年来,中国学者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并助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柳叶刀》

北方降雨迎最强时段-南方凶猛高温持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40.shtm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8月17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6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四川盆地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将在40℃以上,“热”情不减。此外,今天开始至19日,北方将迎来新一轮降水过

持续高温天气背后是何原因?

7月12日,浙江杭州气温突破40摄氏度。当日,全国有31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刷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最近,中央气象台连续10多天发布高温预警,四川、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8日夜间至20日,四川盆地、云南、贵州至黄淮、江淮一带将自西

“白夜”蔓延!谁动了极端高温的“骰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80.shtm 文 | 魏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3年6月21日夏至日起,新一轮极端高温席卷华北大地,6月22日15时19分北京南郊观象台气温飙升至41.1℃,成为该站

应对重污染天气必须区域联防联控

  环境保护部12月15日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并要求各地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这次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做好应急应对?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专家。  不利气象条件加重空气污染程度  12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发生了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地区人口多、

极端降雨对花椒农林复合系统中花椒生长的影响机制

  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引起气候变化,并挑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当前气候变化下,极端降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这在我国西南和华东地区尤为明显。如何通过构建高效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来应对极端降雨的干扰就成为学术界和农户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用生态系统的属性来增加群落稳定性,从

“杜苏芮”北上,京津冀专家详解此轮极端强降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09.shtm “杜苏芮”残余环流继续北上,7月29日9时,中国气象局将台风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暴雨一级应急响应,预计“杜苏芮”残余环流将给江淮、黄淮、华北等地带来强降雨天气,中央气象台今早三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