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折纸传感器可“见微知著”

美国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受折纸启发创造出一种新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有朝一日可用于检测器官微小变形从而预测疾病,也可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柔性机器人。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 该论文通讯作者、南加州大学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助理教授赵航波指出,创建能够显著拉伸、快速响应、即使在测量大的动态变形时也能提供精确读数的传感器,是一个极大挑战。 目前的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大多使用橡胶等柔性材料,但经过重复使用后,材料特性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从而产生与变形检测相关的不可靠指标。 研究人员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传感器结构。受折纸的启发,坚硬的材料被折叠起来,面板的每一侧都有电极。人们可以将该传感器想象成一本颠倒的、打开的书,在封面和封底有两个电极。当电极展开时,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就能被捕获,团队开发的模型将该读数转换为捕获变形幅度的测量值。 新传感器可拉伸至原始尺寸的3倍,即使重复使用也具有很高的传感精度。此外,传......阅读全文

可穿戴设备迎来近乎“井喷式”发展

  可穿戴设备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投入市场,可穿戴设备正逐步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可穿戴市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的高科技市场之一,频繁得到市场的青睐。   按照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全球现已进入老龄社会,40年后全球老龄化程度与目前发达国家相当。   而健康和医疗领域被

可穿戴设备或将改写未来医疗模式

  应对未来公众健康挑战须统一意见。图片来源:Jim Wilson  过不了几周,你就可以买到一款“延年益寿”的手表。可穿戴医疗技术的狂热者们都对苹果公司即将发布一款手表翘首以盼,这款手表可以测量穿戴者的心跳速率,其对应的软件可以监测穿戴者的活动情况,同时相关软件包可以收集数以亿计的苹果移动手机用户

趣味科学:智能可穿戴设备简单测病

  随着智能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逐渐走进医疗领域,帮助很多患者在家中检测出所患疾病。近日,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廉价的智能手机配件,使人15分钟内自检出HIV病毒;不久前,一款新诞生的智能胸罩可以帮助女性轻松检测出乳房是否存在癌变的可能性;同时,未来的隐形眼镜也可以时时监控血糖和血压。  15分

聚焦移动医疗大会-可穿戴设备成热点

  一年一度的移动医疗大会mHealth移动医疗峰会于11月10日在美国召开。9日召开以可穿戴设备为主题的预告会,今年峰会的主旨仍是创新和提供更佳移动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据介绍,美国目前仅有16%的人口比例拥有可穿戴设备用于健康和运动数据的监测,预测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会翻番,即从今年的4000

谷歌医疗新ZL: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率

  日前,美国的ZL局公布了一项医疗的ZL,而ZL的申请者就是谷歌这家科技公司。通过该ZL的显示,这套ZL所对应的穿戴设备是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的记录自己的心电图情况,能实时的了解用户在各种场合之下的心脏活动水平。  在医院当中,医生通过将多个电极进行导联,将它们贴在皮肤上,再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

可穿戴无线设备与ANSYS仿真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健、体育、执法、娱乐等领域实际需求的增长和潜在应用前景的看好,人们对可穿戴无线设备的兴趣不断提升。举例来说,美国国防部正在开展一项关于士兵可穿戴无线设备的研究,该设备能帮助医疗人员检测士兵的生命体征,收集有关医学信息。可穿戴无线设备的开发也能检测和记录运动员的表现情况,包括跑步速度

利用汗液来监控健康的可穿戴设备

  汗液虽然不大好闻,但是它包含了重要的生物成分,可以告诉我们生理状况。不过,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过量出汗可能致命。例如,中东的士兵在炎热的天气下从事繁重的劳动,脱水的风险非常大。  为了避免危险的脱水,CFD 研究公司的Sergio Omar Garcia以及新墨西哥大学的合作者设计出一种贴片传感

新型可穿戴设备能“识音辨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76.shtm

高性能、高张力可穿戴式位移传感器

□可穿戴式位移传感器目前正在积极研究中,该传感器安装在人体上,实时检测运动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而,抗拉位移传感器的研究存在许多局限性,如抗拉性能低、制造工艺复杂等。如果开发出灵敏度高、拉力大、易于制造的位移传感器,就可以安装在关节或手指等有较大运动的人体上,并应用于AR、VR等多种领域。首尔大学机

研发可穿戴传感器或能改善重症儿童监测

  《自然—医学》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种软体生物传感器贴片,它可以贴在重症婴儿或儿童的皮肤上,全面监测生命体征和其他方面的状态信息。这种贴片在当前已有的监测功能基础上,还能提供额外的健康信息,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一种软体生物传感器贴片可贴在重症婴儿皮肤上,监测生命体征和其他信息。 图片来源:

智能穿戴柔性传感器实现优异性能

  智能材料和柔性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为人体内外环境监测与预警,便携式医疗以及人机交互等智能穿戴应用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传感器作为智能穿戴系统的核心,近年来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器件柔性、灵敏度等方面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然而,现有大部分柔性传感器仍存在需电源驱动、无方向识别性以及复杂大形

Nature子刊:基于DNA折纸纳米结构的可快速解毒纳米抗凝剂

  透析环路中产生的凝血反应是急慢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的一种问题。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常用于临床血液透析过程中,但具有不良反应;而其解毒剂鱼精蛋白具有一定的毒性。开发出高效、可控、安全的抗凝剂用于透析,是临床实践的重大需求。与直接清除循环系统中的抗凝药物相比,利用解毒剂对其活性进行控制是一种

英国剑桥大学称折纸结构材料可提升护具抗撞能力

  英国剑桥大学23日宣布,该校与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一种具有折纸状结构的新型材料,能更好抵御不同角度的撞击。未来这种材料有望用于新一代护具,供运动员和士兵等人使用。  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将聚合物粉末塑造成这种具多层折纸结构的弹性材料。这种特殊结构有利撞击能量快速消散,使得新材料的防护性能

美科学家制作“折纸”机器人-可自行折叠变形

美科学家制作“折纸”机器人 可自行折叠变形  《科学》杂志8月8日刊文称,美国科学家从折纸艺术中吸收灵感,制作了可以自行打开、折叠,并独立爬行的机器人,堪称现实版“变形金刚”。  “折纸”机器人由平面材料制成,有的部件已经定型,也有热敏高分子聚合物部件会受到温度影响改变形状——它们就是变形的“秘密武

新型可穿戴设备:改变精神状态-So-Easy!

  现在可穿戴设备无处不在,大多数都是利用传感器来监测你身体的相关数据,用户还需要根据数据自行作出调节;而另一种可穿戴设备,例如胰岛素泵,这个不光是可以测量你体内胰岛素含量,还能在特定情况下直接对你体内胰岛素含量做出控制。  喝咖啡,做运动,练瑜伽甚至是服用药物——这些都是人们所能想到的保持精力充沛

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将大幅降低医院成本

  瑞士调研公司Soreon Research预计,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帮助挽救130万人的生命。  Soreon Research在一份报告中称:“智能可穿戴设备是行业内最具颠覆性的创新,有潜力改变整个健康保健系统。”  报告指出,智能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主要得益于住院监控

取代iPhone?首款专用AI可穿戴设备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024.shtm·Ai Pin是一款带激光投影仪的可穿戴相机,可固定在衣服上,能将显示界面投射到手掌上,配备与ChatGPT一样敏锐的虚拟助手,可访问网络。699美元,每月订阅费用24美元。·相比智

智能纤维让可穿戴电子设备迈进现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008.shtm科技日报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31日报告了新加坡和中国科学家联合开发的一种制作内置电子元件纤维的新方法,这种纤维可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其潜在应用包括能感知交通灯变化的

-CES后记:可穿戴设备不可回避的隐私问题

  一年一度的CES周五在拉斯维加斯落幕,沉寂了十年的智能手表在这届展会上死灰复燃,可穿戴设备从概念走向现实。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根植于物联网及具有移动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因其感知并记录用户身体和行为的“一切”信息,故引发业界对用户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担忧。   一、可穿戴设备被CES引爆

科学家为针灸针“穿戴”探秘传感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杨良保研究员等人基于针灸针构筑了一种“可插入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传感器,实现了多相体系的原位检测,该传感器有望用于针灸机理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  传统针灸学源远流长,是我国医

Advanced-Materials:我国开发可穿戴金属有机框架传感器

汗液中包含了很多人体健康信息,利用可穿戴式汗液传感器可以从中收集各种生理数据用于监测人体健康。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传感器一种新型的电子活性材料,将MOFs直接集成到柔性电子装置中用于可穿戴汗液传感仍然具有挑战性。近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南洋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实现了将MOFs直接

科学家研制植物可穿戴茎流传感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92.shtm 植物可穿戴茎流传感器 最近,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IBE团队刘湘江、应义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汪小知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胡仲远,为植物联合发明一款穿戴式“电

自供电可穿戴传感器研究获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54.shtm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玻璃与光电材料实验室副研究员袁双龙团队在自供电可穿戴传感器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已在《纳米能源》发表。 水蒸发结晶策略示意。     

美开发出可穿戴的癌细胞血检设备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可穿戴设备原型机,可连续收集患者血液中活体癌细胞,提高癌症诊断和治疗效率。  肿瘤每分钟可向血液释放超过1000个癌细胞,但一次抽血检查出的癌细胞不会超过10个,因此即便晚期癌症患者也可能难以通过传统的抽血法检测出来。  美国

新型电池能够帮助可穿戴设备融入大众生活

打印在杯子上的心形电池可点亮LED灯  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具有形状多变和移动运用特点的可穿戴/可弯曲电子产品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但电池却成为这些时尚产品走向大众的绊脚石:固定的几种形状和尺寸大大限制了可穿戴/可弯曲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功能需求。现在,韩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纺织生物电池可为未来的穿戴设备提供动力

宾厄姆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纺织生物电池,可以作为未来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基础。由宾厄姆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Seokheun Choi领导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柔性电池,据说与他之前的纸基微生物燃料电池相比,其能产生的功率更大。  即使经过反复的扭转和拉伸循环,织物基电池仍具有稳定的发电能力

揭晓为何智能穿戴设备是物联网的关键载体

  从1969年美国出现因特网至今已经46年了,按人的发展阶段来看,正处于不惑和知天命的年龄段。整个产业技术路径非常清晰,由之前的PC互联网发展到了今天正火爆的移动互联网,并正在准备跨入物联网的时代,而导致这种产业演变趋势的正是我们所熟悉的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

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将成为发展新潮流

  近日,以“可穿戴设备(技术)发展新潮流——主要特征、核心技术、发展趋势”为主题的中国科协学术沙龙在杭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孙玲玲等多位专家,围绕智能手表现状和未来、电池在可穿戴产品的应用、智能穿戴(硬件)产品的市场化挑战等多个议题展开研讨。   可穿戴技术,主要探索

MIT研发了能检测情绪的可穿戴设备应用

  据外媒报道,为了帮助检测人们的情绪,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和人工智能(CSAIL)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打造了一款可穿戴设备的配套应用,可以通过解析用户的对话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绪。 这款应用能够收集物理和语音数据,来实时分析对话的整体基调。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这款应用还能找出对话中快乐或悲伤的部分

大型桥梁阻尼器穿戴上智能监测设备

  日前,在上海材料研究所开发的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阻尼器强度监控系统建设中,国家桥门式起重机质检中心承担首批受控大型桥梁阻尼器智能监测设备的布置和安装,完成了阻尼器应变系数的标定,为开发方测定和计算受控阻尼器受力强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为有效的结构保护系统,该批受控的8根阻尼器最大受力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