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关注中国环境污染危机

近日出版(5月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西部能量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强(Qiang Wang)的评论性文章,作者呼吁中国公民必须采取行动来挽救我们的环境。 文章指出,北京的空气污染如此的严重,以致于有时市民在街上步行都戴着口罩,初来北京的人会很快感到咽喉不适。空气污染取代了食品安全和清洁饮水,成为了中国立法者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已制定出了一项应对空气污染的计划。政府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中国13个重点区域117个城市的PM2.5浓度降低 5%,将PM10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降低10%。 这样的举措虽然准确及时,但如果不付诸切实的行动将不会产生任何根本的改变:中国需要设置国家煤炭使用的上限,找到方法来限制汽车排放量。到目前为止,北京是唯一制定了煤炭消耗上限计划的城市,讲2015年年煤炭消耗量设置为1500万吨。然而,即使政府计划中列明的其他116个城......阅读全文

破解能源短缺与空气污染矛盾:使用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的大面积空气污染成了政府和市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2013年,我国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监测的74个城市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超过35微克/立方米的二级标准 1.1倍,仅拉萨、海口、舟山3个城市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

可再生能源是空气污染的终结方案

  城市可再生能源规划与空气污染治理   城市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主战场,更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市场。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燃煤造成的灰霾,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20世纪80年代,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重点转向汽车尾气。现在伦敦市政府推动建设伦敦低碳城市,

能源企业如何控制环境风险?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风险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今年以来,新环保法的实施及我国证券监管制度的改革,也需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走向规范化。  能源企业环境风险加大  环保核查由原来的环保部门转移至企业和中介机构,企业及中介机构责任加重  能源行业的环境风险可以分为“

国际能源署:全球每年65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国际能源署(IEA)警告,全球每年约有650万人因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而早逝,如果不改变能源使用和生产方式,这一数字到2040年将增加至740万。  国际能源署27日公布一份关于能源与空气污染的特别报告,指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继高血压、膳食风险、吸烟之后人体健康的第四大威胁。  空气中含有酸性物质、

我国环境监测太片面 未反映空气污染现状

  清晨听广播,说天气晴好,空气质量达标;但推开窗户却看到蓝天不蓝,天空总有点灰蒙蒙;走出门外,还有让人想咳嗽的感觉。长期以来一直不理解这种矛盾现象。前不久请教了有关专家,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方知是我国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发布失之片面,缺失了对造成天灰气浊的元凶―――细颗粒物的监测,也就是说,

鲁逸人:用环境功能材料技术治理空气污染

   废水、汽车尾气、雾霾……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在凸显。如何治理环境污染?从源头管控出发,最大程度地减少排放,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固然很重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环境功能材料本身的性能提高入手,开发各种治污材料和工艺也是应有之义。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鲁逸人就

纽约治霾:出台空气污染指导法改变能源消耗结构

  雾霾已经飞入中国百姓的千家万户,吃惊、担心、害怕都不能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干掉”这些雾霾。雾霾是近代工业急速发展的后遗症,几乎没有国家可以避免,看看那些“过来人”是怎样做的,或许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纽约也曾是“雾都”   “放眼望去,一座座高楼大厦被雾霾笼绕,看不到根基,只

中国能源转型应紧跟全球 环境倒逼新能源发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7日出席在江苏无锡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表示,虽然中国有世界最大的能源市场,但推动中国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首要前提离不开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的判断,只有跟上世界能源发展的步伐,中国才能在下一轮的全球能源转型中占据有利地位。  梁志鹏

加快开发低碳能源促进环境改善

  地热能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的化学能源、化石能源相比,具备可再生和不污染环境等优势,广泛用于生活、发电、化工等众多领域,而且随着认识和开发技术的成熟,日益显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我们地热田的工业开发,存在着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热能利用率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利

三种收集环境能源的技术

   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院,脉冲动力:通过连在心脏表面的压电收集装置,能够收集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心脏起搏器。(以及以后可能安装在体内的传感器)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通过收集环境中的微量的能量,来给一些小型设备提供电力,并完成一些非凡的工作。特别是物联网中的需求和低成本组件推动了能量收集系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