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火星发现生命起源关键元素:通过陨石播种

本纳教授8月28日在戈尔德施米特年会上对地球化学家们说,元素钼的一种氧化矿物形式可能对生命起源至关重要,而且只适用于火星表面,而不是地球。 据国外媒体9月2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地球的所有生命都可能起源于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科学家指出,一种被认为对生命起源极其重要的元素只有火星上才有。 地球化学家史蒂文-本纳教授表示,从火星脱离的陨石撞击地球后,这些生命的“种子”可能来到地球。作为证据,他指出元素钼的一种氧化矿物形式是帮助有机分子转变成最早生命结构的催化剂。本纳教授日前在戈尔德施米特年会上向地球化学家们公开了他的发现。 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市韦斯特海默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本纳表示:“最新研究显示,这些适合生命起源的条件可能依然存在于火星上。只有在钼高度氧化时,它才能影响早期生命的形成。钼的这种氧化形式在生命最早开始形成的时候不可能适合于地球,因为地球表面在30亿年前几乎没有氧,但火星有。这是又一个证明生命......阅读全文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年会将在大连召开

  以需求为导向探索空间科学发展重点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8月19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将于8月28~30日在大连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为“空间科学:探索、发现、创新”。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顾逸东表示,本次年会将重点展望未来空间科学领域发展新的战略需求和发展重点方向,为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机器人发展 人类2050年可长生不老?

  人类正处在科技发展再次飞跃的时期,而这一次飞跃,有三大工具,也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科技前沿领域: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AI、人造胚胎、基因占卜等入选MIT2018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基因占卜  入选理由:大规模基因研究将让科学家能够预测普通疾病及人格特征  技术突破:科学家们现在可以利用你的

神秘的“潘多拉病毒”或源于古老的外星环境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附近发现了地球上最大的病毒,它被赋予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名字“潘多拉病毒”。 “潘多拉”病毒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最大病毒,可通过普通的显微镜看到,科学家认为该病毒或起源于外星环境中   这也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大病毒,直径达到1微米左右,远远大于地球上的其他病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听生物学家Martin Nowak说未来

  想象未来  传统的司机、搬运工、乃至翻译都将会逐步消失,Frost & Sullivan在对未来的预测里甚至预言,将来没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将不允许进城,甚至不允许上路;  有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动的金融资本市场的革命,股权众筹平台正在冲击传统风险投资,P2P贷款正在冲击传统银行,智能

Nature:掌上测序仪表现令人惊艳

  今年四月份,伯明翰大学的Joshua Quick在行李中装了三个测序仪(MinION)然后登上了去几内亚的飞机。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绝大多数测序仪又大又重。在几内亚,Quick只用12天就测序了14名埃博拉患者的病毒基因组,收集样本之后48小时就能得到结果。  这对于流行病学家来说,是一个

欧阳自远院士:中国人有能力探测更远

  ●嫦娥一号取得了全月球的影像图,是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   ●嫦娥二号已飞离地球6500千米,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天体。   ●嫦娥三号将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并首次携带核电源。   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国无人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嫦娥

两院院士评出国内外十大科技进展

两院院士评出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56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瀚霖杯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   评选结果: 2009年世界十大

《新物理学杂志》:从尘埃到生命 无机微粒也能进化

尘埃能够等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吗?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一个物理学家研究小组发现,一些尘埃状的微粒可以自行分裂、复制甚至进化。这一发现提供了一条线索,表明生命有可能起源于地球,同时,人们有理由相信,生命,特别是智能生命,亦有可能存在于外层空间的星系云中。 传统理论认为,碳和液态水是宇宙生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三、发展人口健康技术紧密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系统加强生物数据、临床信息、样本资源的整合,统筹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疾病协同研究网络建设,促进医研企结合开展创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动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部署疾

攀登国际行星科学的“高峰”

——记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 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供图  无论是勾起我们回忆的天文馆穹幕电影院,还是地理课本上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与神秘的“火星人”,都是人们对天文学的最初认识和向往,也成为了许多人童年时代的励志来源。天文学,神秘而新奇,它仿佛离我们如此之远,又好像近在咫尺……  潜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日本探测器隼鸟2号首次降落小行星“龙宫”并采样

   2月22日,一名男子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东京事务所观看直播视频,视频上显示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收到隼鸟2号探测器着陆相关数据后欢呼鼓掌。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2日说,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判断,日本当地时间7时48分(北京时间6时48分),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成功降落在小行星“龙宫”上并采

地球上的碳起源之谜有新解

  作为生命起源、生物圈形成与演化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地球上的碳究竟从何而来?《自然·地球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一项中美科学家的联合研究成果,为这一科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所需的碳均来自4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类似水星的行星幼体之间的一次大碰撞。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广州

地球生命可能源自彗星再添新证

  探讨地球生命的起源是个古老的话题。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模拟太空条件下,创建出含有两个氨基酸分子的二肽,这是所有生物共享的重要基础组成分子。这一发现开启了生命基础分子能够搭乘彗星或者陨石来到地球的可能性之门,由此可形成生命所需要的蛋白(

《自然—地球科学》:月球水大多来自彗星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认为,月球上的大部分水来自彗星。在月球形成初期,彗星曾撞击月球表面并为其“送水”。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月球是一个干燥无水的星球。直到2009年10月,美国航天局的“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相继撞击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坑后,才得出月球表

包为民:未来人类对航天控制的新需求与挑战

   伴随新一代全球通信卫星与空间互联网星座、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大规模空间设施建设及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迈向太空经济时代。相关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趋势和新模式。  航天产业已经拓展到空间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在轨制造、医药卫生、太空旅游等领域,其发展呈现出航班化、商

日本将于3年后发射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5月12日宣布,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     该机构希望这颗探测器能于2018年到达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的“1999JU3”小行星,并在2020年返回地球。     2003年升空的日本隼鸟号探测器能在小行星附近及其表面总共停留3个月时间,预计隼

日本探测器飞抵小行星“龙宫”

  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正在接近小行星“龙宫”。图片来源:JAXA本报讯 在经历了3年半的旅行之后,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本周飞抵目标小行星“龙宫”。该探测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这颗小行星的表面释放着陆器,并于2020年将珍贵的样本带回地球上的实验室,在此之前,它已经为行星科学家提供了针

叶叔华:特别希望青少年立志于天文

  “其实天文科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震,也可以为人类寻找未来的家园,还能启迪人类寻找新的能源。”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叶叔华近日走上“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的讲台,畅谈天文科技进展与人类的未来生活。   以“中国的最新天文科技”为讲演主题,叶叔华用了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好奇号将开展“湿”化学实验分析

在2016年9月好奇号的自拍中,在漫游器主相机的右方可以看得见远处的夏普山。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MSSS  美国宇航局(NASA)好奇号探测器的控制者们一直在耐心等待,他们已经为启动一项重要实验等待了太久。这个漫游器腹部折叠了9个不锈钢套管,每个都装着溶剂,它们是该探测器探寻

腾讯WE大会:Nothing but the Future

  11月8日下午,腾讯2014 WE大会在京举行。12位科技精英从全球各地汇聚到一起,围绕“Nothing but the Future”这个主题,从各自领域出发,描绘了一幅幅关于人类未来生活的蓝图。  产品是什么样子?能感知脑电波,自动推送精准服务。  交互是怎样?空气交互,无需各种平板、眼镜.

5月26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疫苗和免疫问题聚焦   本期一系列新闻特写文章、评论文章和研究论文聚焦于疫苗和免疫问题。在一篇文章中,Rino Rappuoli和Alan Aderem提出,到2020年,合理设计的疫苗将能够解决HIV/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三种问题。在Comment栏目中,Julie Le

美研究表明地球海洋“土生土长”

一项新的研究或许解释了地球如何拥有了它的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到底来自何方?天文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宣称,冰彗星和小行星在大约39亿年前结束的一个狂轰滥炸的时期内,将其所携带的水送到了地球上。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地球供给了自己所需的水,这些水是从形成这颗行星的岩石中渗漏而来的。这一发现或

2015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评选揭晓

  2015年12月15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评选专项工作和项目公示等流程后在京揭晓。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18届,这项评选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

NASA新任务:探索宇宙起源 计划2023年发射新型探测器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该机构计划于2023年发射“宇宙历史、再电离纪元光谱—光度计和冰层探测器”(SPHEREx)。这一研究宇宙起源的太空任务将帮助天文学家了解宇宙的演化历程,以及生命的组成成份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行星系统中是否普遍存在。  据悉,新任务计划进行两年,耗资2

2014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日本“万能细胞”论文造假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终扮演着“万花筒”的角色——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不变的多彩纸片,稍加晃动,就能转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细胞遗传学、大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仍然是热门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大国实力较量的焦点从未停歇,科学伦理和危机应

霍金70岁生日语出惊人 预言地球千年内或毁灭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破解了关于宇宙起源等多个谜题。他在1月8日70岁生日来临前又预言说,人类未来将移民到火星并最终征服宇宙。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7日报道,生日前夕,这位科学大师参加了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回答听众提问。霍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