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南极冰原下800米神秘湖泊发现单细胞微生物

“WISSARD”冰层钻探计划的取样口,直径大约为20英尺,约为0.5米 腾讯科学讯(罗辑/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位于南极冰原下方惠兰斯湖(Lake Whillans)是个“与世隔绝”的神秘地带,科学家推测这里可能存在远古微生物,一个名为“WISSARD”的冰层钻探计划试图对这片原始湖泊进行调查,此前的钻探深度在2625英尺,即800米左右,研究人员将采集到的水体样本在实验室内进行分析,发现一种消耗二氧化碳来获得能量的单细胞微生物群落,该结果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度会议上被公布。 在2013年1月,科学家在从惠兰斯湖采集的水样中检测到古老的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其能量来源为二氧化碳、铁、硫和氨等,来自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约翰·普利斯库是惠兰斯湖调查项目微生物团队负责人,他也是南极微生物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之一。还有一些异养型的微生物,它们无法利用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需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碳源,因此异养型的微生物却......阅读全文

10月4日《自然》杂志精选

牡蛎基因组所显示的防卫机制  牡蛎是河口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也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之一。本期Nature报告了太平洋牡蛎基因组的测序结果和组成情况。与其他基因组所作的对比显示,它们的防卫基因有所增加,这是对作为潮间带中一种“固着物种”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是甲壳的形成及

10月4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牡蛎基因组所显示的防卫机制  牡蛎是河口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也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之一。本期Nature报告了太平洋牡蛎基因组的测序结果和组成情况。与其他基因组所作的对比显示,它们的防卫基因有所增加,这是对作为潮间带中一种“固着物种”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是甲壳

201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海洋科技

          美 国  加快推进北极战略,推动近海能源开发,深海考察和科研活动成果显著。  田学科(本报驻美国记者)4月,美国出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为加强北极海洋资源研究,保护北极环境,主导国际合作,美已增加政府预算,加快推

中国科考队勇闯阿蒙森海探秘南极“前世今生”

  虽然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日前已踏上返航回国行程,但值得回顾的是,科考队员返航之前在阿蒙森海及附近的高浪海区颠簸20多天,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南极阿蒙森海综合调查,为中国探索南极“前世今生”的奥秘积累了宝贵样本和数据。  阿蒙森海位于南极南大洋太平洋扇区。历史上,曾有韩国、美国等少数

南极冰封湖泊发现微小动物

向深处挖掘 图片来源:Billy Collins  -SALSA Science Team  过去10年间,研究人员开始在南极冰封湖泊中钻探以寻找生命。如今,他们可能在一个湖泊中发现了从生物学角度可被视为复杂生命的迄今最清晰的证据,尽管目前尚不明确这些动物是否还有幸存者。  一份发表于《自

掘金“蓝土”:海洋生物技术助力药物研究

据预测,至2030年,将形成1000亿元规模的海洋生物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群,达到中等海洋生物技术强国水平,为2050年全面建设成为世界海洋生物技术强国奠定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我国海洋科技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困难亟待克服?当我们强调海洋经济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对海洋有了深入

科学时报年终专稿之生命科学篇 裴钢:风景这边更好

编者的话 对于科学和技术的重大进展来说,一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然而科学与技术的任何进步,都是科学家在日常工作中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刚刚过去的2007年,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可谓异彩纷呈。为了让读者对此有全景式的了解,本报特别约请各领域专家梳理并点评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亮点,并展望令人期待的

7月21日《自然》杂志17篇论文简介

   7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共刊登17篇论文,其中研究论文3篇(Articles),快报14篇(Letters)。分属于多个研究领域,下面简要介绍每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作者,并附上论文摘要链接。  Articles:  1,A comprehensive transcriptional map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高通量光合、呼吸及能量代谢测量技术(一)

随着CO2等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发展,特别是荧光光纤O2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高通量测量微小生物如藻类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虫卵、土壤微生物、果蝇、斑马鱼等呼吸与能量代谢,对于实验生物学研究、污染生态学与环境毒理学、环境科学与气候变化研究等,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早在2005年,为了实现个体水平上的海底

钻到海底“窥探”地球:大洋钻探有多牛

  一望无际的美丽南海再次迎来了蓝色的“决心”号,中外科学家在这里开展第三次大洋钻探。近半个世纪以来,利用大洋钻探的先进技术,科学家钻到海底“窥探”地球,创造了深海和地球科学一个接一个学术亮点。  从夭折的“莫霍计划”到大洋钻探  打一口深井,打穿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长

纳米孔技术有望颠覆DNA测序市场

  Christopher Mason有一个喜欢在会议上展示的技巧。通过从志愿者手机上收集的化验样本获取DNA,他和同事能在1个小时内现场进行谱系分析,甚至详细描述出捐赠者一天的生活细节。“我们能从手机上的残留物预言谁刚吃了一个橘子或者谁吃了猪肉。”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计算生物学家Mason表示

普通海岸细菌太空恶劣环境存活553天

菌群(右)中心的单个细胞(左)可能得到特殊保护实验中的岩石取自这个悬崖壁。比尔(Beer)村与啤酒无关,以走私者的洞穴探险而闻名。宇航员取走国际空间站外的岩石样本。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最近,一群取自英国德文郡比尔村一处海岸的普通细菌在太空中证明了他

美国科学家Diana Wall:为土壤“代言”

   一个寒冷的春日清晨,DianaWall正在尝试一件通常被用于在高尔夫球场上挖洞的工具,并且难掩内心的兴奋。她的团队总是利用更加费劲的办法采集土壤及其寄居有机体的样本。“这是一根完美的岩芯。”当Wall的学生将一个布满微小蛔虫的样本装入袋子中时,她说道:“你好,线虫!”  Wall是美国科罗拉多

盘点:2014年生命科学十大新进展

  每年年底,各个大型学术机构都会公布自己的科学大事记。《科学》杂志已经就这个问题开始热身,并让普通读者投票。  这些内容虽然不都会最终上排行榜,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至少是被《科学》作为候选科学大事,我这里简单介绍几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工作。  一、小麦基因组  小麦占世界 30%的主食,小麦

FastPrep-24 5G台式匀浆仪在样本制备中的应用

样本制备是任何实验中都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步骤,在核酸提取实验中,有些样本的裂解极为困难,这时候如果利用传统方法进行破碎,不仅样本处理的效果差,费时费力甚至还会遇到交叉污染的情况,最终结果也颇受影响。就实验室自动化而言,仪器的使用将会降低时间,提升效率,裂解介质管的使用则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污染。M

宏基因组测序帮助科学家增加12倍海洋病毒种类

  你知道吗?当你在海里游泳时吞下一口海水,就可能吞下了数以亿计的病毒。  尽管海洋中的病毒数量惊人,并且在自然界的碳循环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自海洋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仍然对其多样性及遗传信息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开始着手分析海洋病毒的功能与多样性,特

环境与木卫二相似 北极超咸湖泊有助寻找外星生命

  据英国《独立报》日报道,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位于北极区的德文岛冰帽之下750米深处,发现了超级咸水湖。研究人员指出,这里可能是12万年前单独进化的生物的家园。由于此处环境与木卫二欧罗巴相似,因此将为在欧罗巴搜寻外星生命提供线索。   研究人员发射电磁波穿透冰层,并在电磁波弹回时对其进行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南极湖中发现第三种噬病毒体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9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南极的湖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噬病毒体(virophage),这是科学家继Sputnik和Mavirus之后,迄今发现的第三种噬病毒体。新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这类病毒生物功能的复杂性,并解释这类病毒为何能迅速变异以致很难用药物或疫苗抵御它们。研

火星陨石发现疑似生命活动痕迹

  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对一块从南极找到的火星陨石的最新分析表明,这块陨石中可能存在原始生命的活动痕迹。不过科学家也表示,要证实早期火星有生命存在尚需更确凿证据。   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话题。早在1996年,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就曾提出,在一块叫做阿兰山84001的火

美航天局科学家从火星陨石发现疑似生命活动痕迹

  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对一块从南极找到的火星陨石的最新分析表明,这块陨石中可能存在原始生命的活动痕迹。不过科学家也表示,要证实早期火星有生命存在尚需更确凿证据。   火星上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话题。早在1996年,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就曾提出,在一块叫做阿兰山84001的火星陨石里发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 实验者将液体喝了下去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决塑料袋带来环境问题  智利发明家展示了一种新型“塑料袋”——完全溶于水且非石油衍生物。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决塑料袋带来环境问题  实验者将白色的塑料袋放在透明的水瓶中,不一会,白色塑料袋果然与水发生了溶解。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决塑料袋带来环境问题  瓶子

2016年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100篇论文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统计了过去一年中发布的270万篇学术论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论文Altmetric指数百强榜单,列出了那些在社会公共领域引起最强烈关注或讨论的科学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国现任总统发表的医保评估报告,有引力波与比邻星B这样的重大天文学发现,有最早的生

“十二五”国家计划农村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2013年农村领域备选项目公开征集工作,按照科技部关于《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暂行办法》,制定本指南。   一、推荐领域与方向   专题1:生物种业   (一)研究方向:超级稻新品

186个973计划项目结题 56个项目验收获优秀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个项目通过验收,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免疫识别

973一三年立项项目后三年预算初步方案公示

   科技部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3年立项183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  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年立项的183个项目前两年预算方案初步确定(见附件)。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5月22日《科学》杂志精选

   南极内陆冰块正在快速融化  研究人员说,南部南极半岛(SAP)上的许多冰川在2009年时变得不稳定,并自那时以来以加快的速度融化。这些冰川坐落在低于海平面的朝南极大陆内部下沉的的基岩之上,它们可帮助支撑内陆冰架,但其结构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如今,Bert Wouters和同事结合卫星测高法和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