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科学》承认影响因子扭曲科研

近日,《自然》和《科学》杂志在回应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邮件提问时,都承认影响因子对科研界的影响已经走向了反面。 《自然》杂志母公司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尼克·坎贝尔承认,目前科研界过度依赖期刊声誉以及影响因子。《科学》杂志高级对外联络官皮诺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杂志的首席主编麦克努特博士也认为,影响因子的使用已经扭曲了它的原意。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科学》以及《细胞》杂志都是以高影响因子著称的,影响因子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大。目前,三大刊的影响因子都在30以上,这在学术期刊中是极为罕见的,三大刊也因此被视为顶尖学术期刊,在中国科研界常被简写为“CNS”。 然而,日前,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兰迪·韦恩·谢克曼却在媒体上宣称:“我的实验室将抵制顶级刊物,并且鼓励其他人也这样做。” 谢克曼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阅读全文

不设编委会、不以撤稿为耻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学者公开质疑的事件在持续发酵中。  近日,论文通讯作者在给《财新》的回复中说,“我同意这些专家的看法(蜥蜴

从“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争议说起

  最近,《自然》封面文章“缅甸白垩纪蜂鸟大小的恐龙”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遭多位古生物学者公开质疑的事件在持续发酵中。  3月20日,论文通讯作者在给财新的回复中说,“我同意这些专家的看法(蜥

如何定义并维护同行评审的质量?我们问了问

  9月16日至20日是国际同行评审周,今年的主题是“同行评审中的质量”(Quality In Peer Review)。借此机会,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接受了自然科研编辑的线下访问,并对国内同行评审的质量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此外,自然科研的编辑还与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研究人员围着“同行评审中的质量”这一

专访《自然》、《科学》四位主编:他们看好中国科研

  近期,《自然》及旗下44个子刊的主编和资深编辑将齐聚上海,出席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自然科研全球峰会。据介绍,此次峰会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举办地,是因为《自然》全球编辑团队希望增加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了解与互动。  当前,中国作为全球科研界的领先者之一,科研数量与质量都有突出的表现。过去20年,我国科研人员

《自然》总编辑:改变科研评估规则,现在是时候了

  《自然》总编辑 菲利普·坎贝尔  编者按 今年4月底,《自然》(Nature)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倡导科研评估不要再过度依赖基于期刊的指标,科技日报也及时推出报道《终结影响因子“暴政”,是时候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然》一直反对单纯以影响因子来评判科研成果,为更好地表达这一观点

《自然》总编辑:改变科研评估规则,现在是时候了

  今年4月底,《自然》(Nature)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倡导科研评估不要再过度依赖基于期刊的指标,科技日报也及时推出报道《终结影响因子“暴政”,是时候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然》一直反对单纯以影响因子来评判科研成果,为更好地表达这一观点并回应质疑,《自然》暨自然科研总编辑菲利普

《自然》总编辑:改变科研评估规则,现在是时候了

  《自然》(Nature)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倡导科研评估不要再过度依赖基于期刊的指标,科技日报也及时推出报道《终结影响因子“暴政”,是时候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然》一直反对单纯以影响因子来评判科研成果,为更好地表达这一观点并回应质疑,《自然》暨自然科研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S

《自然》执行主编:质量是数字开放获取成败关键

         1869年,《自然》杂志在英国创刊,现已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有名望的顶级学术刊物之一。自创刊近150年以来,《自然》始终如一地报道全球自然科学领域中最重大、最前沿的发现。时至今日,它仍是世界上影响因子最高的科学期刊。2

自然集团开放总监谈开放获取:让科学走向开放

   十一年前的这一周,几家科研机构和学术出版社共同在柏林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开放获取运动”的基本原则,并由此形成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 and Hu

争鸣与探讨:科研评价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

CFP 【争鸣与探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中的科研评价部分,特别是“A类期刊”的增列与取消,一时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科研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科研评价方面的两个“宣言”——“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放在世界的范围内,如何看待这次学科评估中某些新鲜尝

论文的“唯”和“不唯”:谁要“唯”,谁“不要唯”

   如何才能在国际化的大潮流下,赢得中国科技国际话语权和中文期刊共同发展和繁荣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许把握好各自的定位,坚持质量第一,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中国人见面寒暄常说“你吃饭了吗?”因为民以食为天,寒暄语体现了“有饭吃”的重要性。在当今的学术界,大家常用的寒暄变成了“最近发论文了吗”。如果发

人民日报:论文指挥棒,到底有多“牛”?

   论文导向,在科教界不算新话题,却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大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论文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以来,论文日益成为评判科研机构、高校乃至医院的最为重要的标尺,甚至到了“唯论文论英雄”的程度。尽管近些年来科教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大声疾呼,但“论文指挥棒”依然大行其道。  那么

117篇论文被撤稿:第三方中介机构扮演重要角色

  “论文造假”的舆论风暴又起。  12月12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召开的2016年“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上,曝出2015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撤销论文的重磅消息。  据通报,自2015年3月开始,《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出现

800名科学家反对P值一刀切

原作  Valentin Amrhein、Sander Greenland、Blake McShane  请回忆一下你上次在研讨会上听到研究人员宣称两组“没有差异”,因为其“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是什么时候?  如果你和我们经历相似,那么类似的话你可能已经听过无数次,最近一次可能就是你上次出席

2014期刊引证报告:《细胞研究》稳居国际一流行列

  最近,美国汤森路透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公布了201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由中国自主创办的生命科学学术杂志《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摸高12.413。在SCI收录的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它的影响因子已连续两年排名第13位,稳居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行列。  2005年,《细胞研究》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

全球大型调查揭示科学家工作生活压力

一项针对4000多名科学家的调查描绘了一幅关于他们工作文化的糟糕图景,表明高度竞争和充满敌意的环境正在损害研究的质量。 约80%的调查参与者(大多是英国研究人员)认为竞争塑造了苛刻或激进的工作条件,一半的人描述了与抑郁或焦虑的斗争。近2/3的受访者表示目睹过欺凌或骚扰,43%的人则表示曾亲身经历

全球性调研: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到底有多大?

  一项针对4000多名科学家的调查描绘了一幅关于他们工作文化的糟糕图景,表明高度竞争和充满敌意的环境正在损害研究的质量。图片来源于网络  约80%的调查参与者(大多是英国研究人员)认为竞争塑造了苛刻或激进的工作条件,一半的人描述了与抑郁或焦虑的斗争。近2/3的受访者表示目睹过欺凌或骚扰,43%的人

中国科技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研发活动中心,研发投入增长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科技学术期刊是我国当前科技界的一块短板,我们国家对科技投入了大量资金,除了直接用于基础和应用研究活动外,还要向国外科技期刊支付不少版面费。如何做大做强中国科技期刊,关乎创新型国家建设,本刊

徐光宪:办好学术刊物重要性不亚于“973”

  “希望中国办出在国际上站得住脚、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2008年,年近90岁的徐光宪院士在《中国科学》编委会换届时辞去了《中国科学B辑:化学》的主编和《科学通报》副主编职务。   “我年事已高,精力不够,可能会影响《中国科学》的发展,应该让较年轻的院士来承担这个重任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超90%高水平论文投国外 国内科技期刊路在哪

   科技期刊是科技传播的首要媒介、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强的科技期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虽然我国科技期刊和国际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期刊的质量、权威性、影响力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国家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访《自然》主编:希望未来与中国有更多合作

菲利普·坎贝尔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合作活动,提高《自然》期刊在中国的知名度,并在未来有更多合作。  他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英国物理学会会员、全球著名科学类期刊主编。至今,他的编辑生涯已历35载。其间,他曾追随理想的“心跳”,离开《自然》,独挑大梁,开办新刊《物理世界》,随后又重归《自然》。近日,

铁基高温超导团队: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

  连续空缺了三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今年终于不再寂寞。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研究团队的获奖绝非偶然——   1月10日,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闻海虎和方忠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研究团队因“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

《光:科学与应用》获首个影响因子

  8.476,这是长春光机所主办的英文期刊Light获得的第一个影响因子。从创刊至今,Light只有“两岁半”,尽管年幼却后劲十足——目前,它已发表来自19个国家/地区的97篇学术文章。知名学者评价:现在,新生科技期刊如洪流一般将我们淹没,它们中大量期刊是过剩的、质量有待商榷的。幸运的是,我们偶尔

《科学》杂志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

  “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10月29日,《科学》杂志副主编瓦尔达·文森(Valda Vinson)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基于影响因子评判单个研究文献的质量,或评估科学家并作为其受聘、晋升的依据并不合理。  10月2日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拿大科学家唐娜·

未来科学家张哲野:“90后”学术黑马如何炼成

  张哲野   22岁的张哲野坐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爱因斯坦广场上,一边晒着冬天温暖的太阳,打着呵欠,一边讲述自己的科研梦:“我要用石墨烯改变世界。”   这个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大四本科生,自称“不做实验的时候总是没什么精神,呵欠连天”。2014年2月21日,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他时,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头

回顾分析测试领域不平凡的2019年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离2019年只有不到几个小时了。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分析测试领域发生了诸多事情,正可谓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在这一年里,中美贸易战几经反转,不断扩大的名单和下滑的经济对全球分析仪器行业造成了重大打击;而第二届进博会的举办则为进口厂商带来一针强心剂,不仅参展商场数量超过

论文发表支出超2万 需经必要性审核(附各期刊版面费)

导读:  1. 科技部刚刚发布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论文发表费用支出是如何规定的,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论文需要审核,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论文费用不能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列支?  2. 目前期刊的收费标准是多少,以后在哪些期刊上发表论文需必要性审核?  ——————————

“天麻之父”评不上教授 别让SCI成为科学家的手铐脚镣

  药物研究专家有个担心:在现有的导向下,中国再也不会有年轻人愿意去跟天麻和黄连打交道。  杨世林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这里是世界上五大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之一。该所的老科学家被药农尊称为“天麻之父”和“黄连之圣”。  经过多年在药材产区的研究,徐锦堂改变了300多年来人们

中国论文遭撤稿背后:一篇SCI论文校方奖1万

震惊科学界的论文造假事件背后——“一场与SCI有关的丑闻”     论文造假事件震惊学界   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E分卷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该刊物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