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袁隆平团队成员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

日前,有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正在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上面来,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他还认为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关注。 1月3日,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袁隆平先生的弟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邓启云表示,由于难度较大等原因,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的相关研究目前处于技术探讨层面,离实践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邓启云告诉记者,首先,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属于碳三植物,玉米、甘蔗等属于碳四植物。一般来说,由于碳四植物的光合作用效能要高于碳三植物,因而其产量也更高。如果能将碳四基因成功转移到水稻等作物内,产量可以提高30%以上。 据了解,相关研究目前处于学术探讨层面,并未用于实践,与目前的超级稻育种项目计划也没有交集和关联。 邓启云认为,要想完全实现和掌握这样的技术,难度很大,是一个“世纪工程”,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实现。袁隆......阅读全文

袁隆平团队成员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

  日前,有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正在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上面来,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他还认为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关注。   1月3日,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袁隆平先生的弟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邓启云表示,由

邓启云:杂交稻与转基因是不同概念

  “900公斤只是试验田里的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超级杂交稻米质不好。”“超级杂交稻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在全国上下都在为超级稻的全新纪录而欢呼时,有关中国超级稻的质疑声一直不曾断绝。   对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9月24日下午,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一楼会议室,超级杂交

访超级稻九百公斤攻关团队:听“袁隆平们”说

  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超级稻试验田基地,攻关团队中最年轻的是22岁的赵叶朋。他正在帮忙搬运稻谷。  他是打着手机走进会面室的,又在采访结束与记者握手言别后,迅疾起身飞快地跑着步离去,一转眼就不见了。他的助手们也说:在研究中心这个大院,你看见他几乎都是在“跑”,很少用“走”;他还常常

拿什么实现袁隆平的两个“限期”新梦想

   “五一”将至,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此时仍在三亚南繁基地上忙碌。这位在人类反饥饿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科学家,未敢颐养天年,一心琢磨着加速实现他的两个“限期”新梦想:  培育出更高产优质的超级稻品种。让超级稻百亩连片攻关不断自我超越,实现18吨/公顷目标;  化滩涂为良田,盐碱地里稻花

聚焦超级稻:如何成就“吨粮田”

袁隆平(中)在田间听取品种主要选育人邓启云(右一)介绍情况。  2013年4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海南三亚田间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共同宣布启动超级稻第四期攻关计划,拨款1000万,预计历时五年完成。仅过了不到半年,两系法杂交稻组合“Y两优900”就在湖南隆回创造了亩产988.1公斤的超高产记录;今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获“抗癌”水稻新品种

  应对水稻“癌症”,研发商业化“抗癌”水稻品种,湖南有了新进展。20日,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携团队入主省级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构建了“稻瘟病病菌动态监控平台”,根据该平台成果,现已培育出含不同稻瘟病抗性基因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   稻瘟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写在“超级稻计划”20周年之际

  “袁院士,我谨代表所有学生,在这个特别日子里,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敬意。”9月12日,在长沙举行的“中国超级稻二十周年暨第二届袁创超级稻论坛”上,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颁发“金果奖”。第32个教师节刚过,这是袁隆平首次获得由学生颁发的奖项。   一篇宏文 开宗

袁隆平:即将“90后”仍为稻粱谋

  袁隆平87岁了,依然常常奔走在稻田间。他最近一次出席公开场合是4月12日,三亚的首届国际水稻论坛。他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及主席。  论坛上,袁隆平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他称,今年超级杂交水稻正在向亩产113 4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成功的可能性有90%。  高产更高产,依旧是他所追求

不能遗忘袁隆平,“暂时”也不行

  近日,一篇公号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获得了一波“新流量”。  文章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

科技部副部长亲自看望袁隆平院士 举行座谈会

近日,一家自媒体作为话题的发起者,在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中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该噱头事件引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