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通过史上最严新环保法新法于明年1月1日施行

中国最高权力机关24日通过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修订案。新环保法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此举为深受环境问题困扰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最有力环保法律后盾,有助于扭转伴随其经济快速发展而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历经四次审议,环保法修订案24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此间环保专家认为,修订后的环保法有可能成为现行法律里面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 修订后的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跨行政区域联合防治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还就政府、企业公开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作出了系统规定,法律条文也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已经实施25年的《环境保护法》,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新理念明显不相适宜,存在操作性不强、环保执法疲软等问题。 ......阅读全文

环境监测怎么适应新环保法?

  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监测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环境监测工作来说,既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近40年,环境保护的起家是靠环境监测,然而近半个世纪过去,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中,环境监测制度是实施得较差的一项重要制度

环保法修订关键要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21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三审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专家认为,“按日计罚”是很大的突破,将有利于遏制环境违法,让环保执法硬起来。

环保法三审调整环境公益诉讼门槛

  失望,是自然之友的葛枫和同事们核对完环保法三审稿后的第一反应。   近日,环保法修订草案进入三审,此前二审稿中对“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表述颇受争议。   二审稿将环保公益诉讼资格限定于“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三审稿则改“限定”为“门槛”,要想成

新环保法能否建立更公平市场环境?

  近几年,钢铁行业受到市场供大于求,以及原材料价格偏低的双重压力,多数钢企处于亏损或高成本运行状态,螺纹钢价格更是下跌至3000元/吨以下,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菜价”。  在环保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近年来,大气十条等新《环保法》实施,钢铁行业排放标准相继收严。环保已是影响钢铁企业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重

科技日报:《环保法》如何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今年十一期间,北京雾霾再现。   ■将新闻进行到底   题记   国庆长假中,京津冀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雾霾污染天;湖北省宣判了大冶市非法倾倒含铅、砷等重金属危险废物到农村的案件……   如今,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高发,侵害公众环保权益事件层出不穷。该如何保障公民在良好环境中工作、生活的权利?受污染

环保法修订草案进入三审 直面中国环境危机

  对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的第三次审议,是正在北京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24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修改环保法建言献策,以期从法律层面解决中国当下日趋严峻的环境危机。   日前,有关美国女歌手抵达北京后诱发哮喘,以及哈尔滨

新修订的环保法能否拯救我们的环境?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环保法。至此,这部“环境保护的根本大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  它能否满足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能否拯救我们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环保部副部长潘岳。  “新修订的环保法是现阶段最有力度的一部

环保法庭“无米下锅”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待完善

  据报载,云南省7家环保法庭成立两年来审理过的环保公益诉讼案件廖廖。作为对以司法途径保护环境的一种有力探索,环保法庭为什么会“无米下锅”,其中的症结何在?这一尴尬局面应该如何破解?  云南一些环保法庭的遭遇,并不是因为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少了,而是因为对污染或破坏环境的行为,很少有人去提起诉讼。面

强化环境监管系列评论:推进新环保法扎实落地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条款,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新《环保法》实施在即,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对环境监管执法提出严格要求。重典治乱,新《环保法》必将建立起环境法治良好氛围。而积极推进新《环保法》扎实落地,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环保法拟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公开环境信息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6日上午听取了《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草案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情况,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重点排污单位应按规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