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习近平: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重要力量

——习近平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希望中外工程科技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向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各国代表和各位院士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习近平表示,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阅读全文

习近平:抢占先机迎难而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5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习近平出席院士大会开幕并发表重要讲话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

新兴力量改变G20科技创新版图

   9月4日,西子湖畔迎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习近平提出,面对当前挑战,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  此次峰会,“创新”首次列入G20峰会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

  ■ 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历史宣示,体现了强大的道路自信和时代担当。  ■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优势

夏光:“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景图

  党的十九大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部署,说明污染防治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又面临较大的难度,必须赋予其特殊地位,做出特殊安排。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强大的力量,努力攻克一批生态环

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

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   前言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守

白春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什么支撑

  “基础研究有什么用?”这是大家常常讨论的话题。我想,明代徐光启所说的“无用之用,众用之基”,法拉第所说的“问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就好像问一个初生的婴儿有什么用”,都是很好的回答。基础研究的“用”,首先体现在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无所不在的作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半导体、计算机、激光技术等,都是基础

习近平指出建设科技强国党委和政府的责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国复兴,当有利器。科技是当今世界发展之利器、强国之利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设科技强国。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

赵文津:“钱学森之问”实为中华民族之忧

    许多例子说明,我们过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曾经起步较早,但最后又落在国外的后面。所以要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安排好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应总结反思一下几起几落的教训。没有政策的连续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复复是难以征战“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够受重视、能不能够发挥重要作

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胡锦涛大会上讲话

“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3日召开 分别修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两院”6月22日联合举行媒体吹风会称,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将分别有536位院士和6位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造辉煌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持续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要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造辉煌业绩。  讲

王志刚: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并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战略部署。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为统领,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进入创新

科技部召开科技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

   11月1日,科技部组织召开科技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会议由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同志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军委科技委副主任辛毅,以及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黄祖洽叶铭汉秦伯益朱清时张信刚张杰吴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韩水法章启群熊丙奇   王长乐  10月31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美

白春礼:建设高水平智库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白春礼作主席团报告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  白春礼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们: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在

访白春礼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世界科技

访白春礼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如何进一步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如何进一步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供给,服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  《意见》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

习近平: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

  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五年来,我们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实施这些重大工程的决策背后体现了习近平怎样的治国理政理念?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2013年9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说:“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

立下愚公移山志 一张蓝图干到底

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环保厅局主要负责同志研究讨论2018年环保重点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环境报记者邓佳摄  过去的一年,晒蓝天白云的多了,在家乡美景前留影的笑脸更灿烂了……蓝天背后是滴滴汗水,幸福背后是满满付出。  崭新的2018年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吴立新:“透明海洋”拓展中国未来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博士,留美11年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回国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

白春礼: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下好“先手棋”

  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

徐匡迪院士:没有颠覆式创新,什么都救不了国家!

  编者按:“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30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仍面临产能过剩、水平不高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挑战。”  5月30日,中国工程院颁发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我国杰出的钢铁冶金专家和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詹启敏院士: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重点任务

  进入2015年以来,“精准医学”成为国内医药界关注和热议的新概念,那么中国版“精准医学计划”何时推出?将有哪些战略需求和重点任务?2015年5月23日,由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主办、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协办的“2015基因检测与健康产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之十大科技成就

  六十岁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发。  60年前,中国医学科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科学院之一,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国家队和先行者。  从“落后”到“领先”,从“模仿”到“原创”,从“空白”到“超越”……60年来,医学科技创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深深的足迹,为人民健康护航途中的每一次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白皮书约1.2万字,分为前言、中国粮食安全成就、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未来展望与政策主张、结束语等6部分。白皮书全面总结反映了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重点阐述了1996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实施的一系

《北京市“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发布

通过联合中科院等中央在京单位开展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北京市撬动了数十亿元科技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北京市科普志愿者为小朋友们现场进行科普展示  科普志愿者队伍是科普工作的有力支撑。我们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部门,建立“百支”科普志愿者小分队,重点发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应急避

万钢文章: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

  核心要点: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 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