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Cell:揭示癌症特有的致命弱点

尽管近几十年来,生物技术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但人们仍然未能找到理想的抗癌疗法,这样的疗法应当能够立刻杀死癌细胞,无损于健康细胞,并且可以防止癌症复发。 不过,“合成致死”概念(synthetic lethality)为研究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合成致死是指两个非致死基因同时失活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如果发现肿瘤中存在特定基因失活,那么用药物抑制它的合成致死搭档,就可以特异性的杀死癌细胞,不危害健康细胞。这样的策略有望实现更有效毒性更低的个性化癌症治疗,是抗癌药物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近二十年来人们对合成致死寄予了厚望,但它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这是因为人们很难通过实验在癌症中鉴定合成致死的基因对。值得庆幸的是,上周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克服了这一障碍。 Tel Aviv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鉴定合成致死相互作用的新算法。他们通过分析癌症临床样本的遗传学和分子数据(拷贝数、DNA测序、基因表达、shRNA等),......阅读全文

单一基因不仅和糖尿病有关,突变体还会诱发癌症!

  最近,来自牛津大学和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单一基因的突变或许就能对人类机体的面部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都发现单一基因在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Science:单一基因或可驱动前列腺分化  do

吕志民教授Nature子刊发布癌症代谢重要发现

  根据发表在4月18日《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科学家们有可能发现了肝癌的一个重要的新诊断标志物。  由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领导的这项研究发现,叫做己酮糖激酶或果糖激酶(KHK)的一个基因在正常肝组织及肝肿瘤中呈差异性表达。研究结果

关注儿童健康!来看看最新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儿童健康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  【1】Immunity:多巴胺可能是儿童哮喘的元凶  doi:10.1016/j.immuni.2019.10.002  根据最近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产生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神经元能够

梳理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 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  维生素A1多存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2常存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由于维生素A2的活性比较低,所以通常所

2016年生命科学领域的八大突破性进展

  过去一年从基因编辑到眼组织修复等领域,我们目睹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以下便是2016年部分令人激动的研究报道:  基因治疗:更精准  精准的基因组编辑将允许我们对一系列难治且有抗性的疾病进行治疗,来自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Nature 528, 490-495,2016)让我们离高度特异性的核

Cell:关掉MYC,让干细胞打个盹

  在一个称作为滞育(diapause)的过程中,许多动物物种会延迟它们的胚胎发育以确保后代出生于有利的时期。现在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干细胞技术与实验医学研究所(HI-STEM)的科学家们证实,这一过程受到了癌基因MYC的调控。如果在小鼠中关闭MYC,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会进入一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5年癌症诊断领域研究突破性进展

  一直以来,癌症的诊断研究领域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型的癌症检测技术不断涌现,比如癌症液体活检技术,microRNA检测工具、成像追踪技术等,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2015年癌症诊断领域的研究亮点。  【1】4篇权威期刊论文聚集癌症血液检测  虽然实体肿瘤的检测仍然是癌症

Nature发布癌症之王重要研究成果

  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类型,其非常的致命,5年生存率仅为6%。化学治疗疗效欠佳,部分原因在于对当前使用的治疗方案高度耐药。  在发表于6月6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和Moores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和Ion

癌症耐药性是如何产生的?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上手术、放化疗以及免疫疗法的结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寿命以及生活质。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肿瘤组织还是会出现较强的抗药性,使得治疗结果往往不佳。因此,进一步探究癌细胞的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寻找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期为大家带

重磅级文章聚焦肿瘤抑制子p53研究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肿瘤抑制因子p53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NIH  【1】Cell Rep:揭示p53突变在癌症中的新模式和新功能  doi:10.1016/j.celrep.2019.07.001  TP53是研究最广泛的癌症基因之一,以其抑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俨然已经成了众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从技术改良、疾病治疗到作物改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项才进入科研领域短短几年的技术。张锋、胚胎编辑、George Church等热词让CRISPR在2015年“屡次刷屏”。  笔者从去年开始关注CRISPR技术,

Cell:绘制转移性癌症的互作网络图谱

   这一发表在8月4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是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小组的合作成果。他们一开始从致命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尸体中获得的临床组织样本入手,随后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分析以前所未有的细节确定了来自每位患者的癌细胞特征。对生成的数据集进行一种新颖的计算分析,绘制出

世界艾滋病日 多篇文章精准解析HIV的突破性进展

  今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就在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经全部更新完毕,而对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将分别会12月19日及20日进行更新),小编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学领域有109篇,材料学有30篇,物理学有20篇,化学有12篇,地球科学有15篇。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

Nat Commun:发现抗癌药物新机制,有助于开发靶向药物

  一项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新研究揭示了新一代癌症药物背后的机制,为更好的靶向治疗打开了大门。  PARP抑制剂是一种分子靶向肿瘤药物,用于治疗卵巢癌患者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  这些药物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的晚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它们是一

多篇文章解读组织/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1】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可再生口腔牙釉质的新型材料doi:10.1038/s41467-018-04319-0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生长矿化材料的新方法,这些材料或能再生诸

“生物钟”不可小觑 突破性研究共同解读生物钟奥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从几十万年前就开始就遵从这种大自然的特殊规律。当然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并没有非常在意这中自然规律/现象,直到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才让我们将这种顺应自然的规律同生物钟画起了等号。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家们对生物钟的各种深度研究。  很多科学研究都发现,人类生活中各

Science特刊:癌症治疗前沿进展

  长达十年的癌症基因组计划为了解这种疾病的复杂性提供了许多信息,也带来了不少希望。现在我们知道遗传突变会促进肿瘤生长,这在患者各个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也存在差异,甚至在同一肿瘤的不同位置也存在差异。这种异质性解释了为何某种药物能治疗一个患者,但另外一个患者却没有效果,以及为何患

2017年7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7月份即将结束了,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作为一种VI-A型CRISPR-Cas系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2014年世界生物医学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 医学  美 国  遗传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细胞学攻克检测与治疗多项难题;脑科学研究记忆刺激技术帮助恢复记忆,发现大脑存在“意识开关”和“信息交换台”。  田学科(本报驻美国记者)遗传学方面,杜克大学绘制出综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点图,而脆弱位点所在区域正是DNA复制机变慢或停顿的地方

全面回顾:2014年全球生物医学突破进展

  美 国  遗传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细胞学攻克检测与治疗多项难题;脑科学研究记忆刺激技术帮助恢复记忆,发现大脑存在“意识开关”和“信息交换台”。  遗传学方面,杜克大学绘制出综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点图,而脆弱位点所在区域正是DNA复制机变慢或停顿的地方,揭示了许多固体肿瘤中基因异常的源头;冷泉港实验

盘点2015热门研究重点综述

  即将进入2015年的倒计时,回顾2015年,生命科学又有哪些热门关键词呢?  衰老  衰老是个复杂的过程,这是从我们出生到死亡都贯穿着的一个整体有机过程。首先这会在基因组水平——端粒上发生,还有DNA修复过程,表观遗传学修饰,以及蛋白质水平都与衰老密切相关。  Stem Cell Aging a

【盘点】单细胞测序研究进展一览

  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努力地尝试将它们进行单个分离、研究和比较。而应用而生的就是单细胞测序技术,该技术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测序单细胞微生物相对简单的基因组,更大更复杂的人类细胞基因组。而随着测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译来自单细胞的30亿碱基的基因组并对逐个细胞进行序列比较已经开始

2018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8年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竟能控制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doi:10.1126/science.aan5931; doi:10.1126/science.aat8289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