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3年我国的SCI论文数量已达23.14万篇位居世界第二

日前,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称中信所)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显示,我国的SCI论文数量已达23.14万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显示论文影响力的指标——被引用次数上,我国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经济学的名词来说,我国科技论文的“性价比”还不够高。 统计还显示,世界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是11.05次,而我国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的平均被引用率为7.57次,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国科技论文发表后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的论文所占比例甚高。 为引导科研人员重视论文的质量与影响,中信所于2009年开始推出新的统计指标——“表现不俗”论文:就是在各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划一条线,高于均线的论文为表现不俗的论文,即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2013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中,表现不俗论文的比例为33.8%,只有1/3的论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如何提高我国科技论文的影......阅读全文

我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跻身世界前五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9月27日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3年(截至2013年9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共被引用709.88万次,比上年度统计时提升1位,排在世界第5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表示,这标志着我国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

科学论文罕以负面方式被引用

   是否有篇研究论文只是在批评你的工作?把它当成一种恭维吧。首次分析“反面引证”及其影响的大型研究显示,这种被正式表达的争论非常罕见,并且只有高被引研究才能吸引它。  被引次数通常是作者们渴望的,但当它们成为一篇批判性评论或一项与之矛盾的研究成果一部分时,或许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

近十年我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位居世界第九

  共被引340万次;发表论文总数64.97万篇,居世界第五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1月27日公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国际科技论文影响力上升,十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总数居世界第五位,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九,较上年度统计时上升一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从

学界关注论文撤稿后继续被引用现象

   据Retraction Watch网站消息,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Andreas Sandner-Kiesling教授发表在《科学与工程伦理学》的文章指出,麻醉科医师Scott Reuben的多篇文章被撤稿五年后,仍有将近一半继续被引用。  美国麻省Baystate医学中心前主任Scott Re

美研究显示开放获取不能增加论文被引用次数

  据《自然》网站消息,发表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期刊》(FASEB Journal)上的一项最新显示,开放获取并不能增加论文的被引用次数。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康奈尔大学传播系研究人员Philip Davis说服36本不同领域期刊的出版商,请他们从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发表

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上升至世界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今日发布的我国科技论文的最新统计情况显示,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比去年上升2位,进入世界第2位。  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统计显示,2007年至2017年(截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5万次,与2016年统计时比较

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上升至世界第二

  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统计显示,2007年至2017年(截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1935万次,与2016年统计时比较,数量增加了29.9%,超越英国和德国前进到世界第2位。  2007年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20131篇,占世界

引用次数前20国家最高被引单篇论文公布

  11,西班牙(近十年论文总引用数2942425)   论文:DnaSP, DNA polymorphism analyses by the coalescent and other methods   被引次数:1815   领域:计算机科学   发表期刊:《生物信息学》(BIOIN

高能所张新民研究员论文入选2009年当年被高引用的论文目录

  近日,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SPIRES-HEP公布了国际上在2005至2009年间发表的论文中,2009年当年被高引用的论文目录(Topcited articles from 2005-2009 in 2009),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室张新民研究

论文标题“抖机灵”,引用率更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1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