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将优先保护喀斯特地区特色生物物种资源

贵州省将重点突出喀斯特地区特色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确保贵州特色优势与最重要、最受威胁的生物物种资源得到优先保护。 记者从18日召开的贵州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联席会议上了解到,《贵州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同时,以县为单位的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也已完成,形成了《贵州省生物多样性评价项目报告》,建立了“贵州省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据了解,基于独有的喀斯特环境特征,贵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和栽培品种,拥有数百种特有珍稀物种,其中不少是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的药材和农特产品地理标志所依赖的生物资源。但由于喀斯特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为此,贵州省建立完善由环保厅牵头、16个部门参加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开展保护工作。 根据规划,贵州省将完成生物物种资源本底普查与编目,基本实现贵州生物物种资源保......阅读全文

生物物种鉴定、发育阶段鉴定并定量?

      如果说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只是皮毛阶段,相信很多人都不服气,但是,人类至今连哺乳动物这一类最容易统计的生物都没有完全搞清楚种数,可想而知对其他生物的了解程度能有多深了。形态学鉴定物种在微小生物、未知生物方面越来越吃力,分子生物学方法正在不断改善和弥补形态学的缺陷。      一篇通讯作者为

欧盟生物燃料目标或将加速物种消失

  欧盟科学家日前警告说,为促进生物燃料利用目标的实现,欧盟鼓励将牧场、草原以及森林地带转变为农田,但此举将加速全球物种消失。  生物燃料曾一度被认为是最有效地削减道路交通排放的方式,而现如今其环境资质日益受到质疑。据路透社报道,欧洲联合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新研究成果更让人对

关于原核细胞的生物种类的介绍

  原核生物(prokaryote)是以原核细胞构成的,均为单细胞生物,通常称为细菌(bacterium)。  根据外表特征,可把原核生物粗分为“三菌三体”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1、细菌  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

千年基因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携手合作

  近日,千年基因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密切的科研合作,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高立志研究员将与千年基因共同开展大规模的植物全基因组测序,旨在揭示物种的遗传信息,并促进中国西南地区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及重要经济作物的研究利用。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

千年基因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合作

  近日,千年基因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密切的科研合作,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高立志研究员将与千年基因共同开展大规模的植物全基因组测序,旨在揭示物种的遗传信息,并促进中国西南地区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及重要经济作物的研究利用。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

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物种的形成介绍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有两条路径可以达到脱水缩合以形成高分子:其一是通过加热,将低相对分子量的构成物质加热使之脱水而聚合;其二是利用存在于原始地球上的脱水剂来缩合。前者常常是在近于无水的火山环境中进行,后者则可以在水的环境中进行。  生物大分子都可以在生物体内由简单的结构合成,也都可以在生物体内经过

《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发布

  5月22日,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对外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这也是我国发布的首个省级生物物种红色名录。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正文、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孙航出席了发布会并介绍生物多样

汾河源头生物物种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取得成效

   汾河是山西省流域面积最大、河道最长和水资源量最大的河流,是三晋人民的母亲河,其源头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对维系全省水资源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日趋严重,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功能持续受损,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针

物种灭绝对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威胁或数百万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指出,如果濒危动物灭绝,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多样性可能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人类抵达前的水平。这项研究结果表明,需立即开展保育行动防止长期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该论文介绍,马达加斯加生活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动物物种,包括环尾狐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接收第一批英国种子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接收第一批英国种子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的关于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的合作协议,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日前正式接收来自英国丘园千年种子库的第一批种子。此举标志着中国西南种质资源库的种子保存设施经过试运行阶段后正式启用。   作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

生物炭负激发效应的微生物关键物种竞争作用机制

  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碳库,土壤有机碳封存可以缓解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并提高土壤肥力。生物炭应用已被广泛证实是一种有效促进土壤有机碳封存和提高产量的方法(Woolf et al., Sustainable biochar to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N

微生物新物种正吞食墨西哥湾漏油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称,一种新发现的微生物物种繁殖,并且正在以超过研究人员和有关官员所预计的速度吞食墨西哥湾的水下漏油。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8月24日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并将这一发现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他们说,这种微生物不太可能是先

研究证实海水酸化使海洋生物种类锐减

  英国和巴西研究人员8月25日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说,地中海一海域因火山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化后,那里的海洋生物种类大幅减少。  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英国《地质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说,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一地中海海域发

成都生物所在植物物种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物种形成(speciation)研究作为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近年来在多个方面取得进展(The Marie Curie SPECIATION Network, 2012)。物种形成机制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理解和保护,因此在近二十多年以来的研究中呈显著上

李宁院士:生物种业突围须靠科技创新

  北京鸭曾是全球白色大型鸭子的“祖先”,但如今我国85%的肉鸭市场被北京鸭的后代——英国的樱桃谷鸭占据。颇具名气的北京烤鸭和南京板鸭,其99.9%的原料都来自樱桃谷鸭。  近日,在京举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借英国樱桃谷鸭的例子强调说,近

全球生物物种名录2010年度光盘正式发布

  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生物物种名录——全球生物物种名录2010年度光盘,于5月19日,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正式发布。  地球上惊人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财富。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正在从我们的身边悄悄地消逝,甚至在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情况下,生物多样性就丧失了。 

冯玉龙:氮分配进化与外来生物物种入侵

我国科学家提出外来植物入侵新假说 最新出版的Oecologia(《生态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冯玉龙等的一项有关生物入侵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发现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氮分配进化与外来生物物种入侵  冯玉龙 博士、中国

《海南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正式出版发行

  6月10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等主编的《海南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一书正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距《海南植物志》出版35年后历经作者两年多的编研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  该书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长期以来在海南岛和南海诸岛调查所得的植物标本为基础,并参考近年来发表的相

鸟类多样性减少不只意味着物种灭绝

气候变化正在导致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大规模物种灭绝。对鸟类而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仅意味着物种的消失。 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统计模型预测,现存鸟类的形态多样性降低速度大于物种灭绝速度。研究结果揭示了人们可能会失去哪些鸟类,以及哪些地区最容易受到同质化的影响。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少数民族庭院有效保存物种遗传多样性

  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发现,西双版纳地区传统少数民族生活的庭院生态系统有效保存了野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资源保护遗传学》上。    在西双版纳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混农林生态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地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劳作的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11月22日,国际权威植物学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刊出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关系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Contras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versity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我国农业及生物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今天在京通过国家验收。担任验收委员会两位主任之一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称,该工程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能力建设的重大进步和标志性工程,它的验收也为“十五”以来部署的重大科学工程建

新疆:彻底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

  6月28日,记者从新疆农业科学院获悉,新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圆满收官,彻底摸清了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于6月中旬在沈阳完成项目验收。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15年7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

15年增加近两倍,我国生物物种“家底”更新

   5月22日,在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增长非常快,15年来增加了近两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介绍,2008年第一版名录中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49000多个

树突状细胞的物种起源及生物学特性

  物种起源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因其表面具有星状多形性或树枝状突起而得名,是科学家 Ralph M. Steinman于1973年首先发现的。DC尚无特异性细胞表面分子标志,主要通过形态学、组合性细胞表面标志、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激活初始T细胞等特征进行鉴定。DC

研究揭示横断山脉田鼠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鹏与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少英团队合作,研究揭示了横断山脉田鼠物种多样性形成的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Communications Biology。刘少英、张鹏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博士后王晓云(现

样本的物种

应选择物种相同或有交叉反应的抗体,抗体可能与不同物种的同种靶蛋白有交叉反应,因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如果样本的种类未列入抗体说明书上的交叉反应种属表中,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检测该物种的蛋白,而只是表示该物种尚未用此抗体检测验证过,应通过序列比对的方法来预测交叉反应,可应用Expasy 和 NC

人类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导致物种数量萎缩

  来自世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201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全球热带物种数量正严重萎缩,而同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激增,人类的需求超过了地球供给能力的50%。  《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表一次,该报告使用地球生命力指数来衡量2500个物种和8000多个群落的健康水

种子方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清明一过,73岁的山西翼城老农刘怀智从墙上取下一袋珍珠玉米“老种子”,又要开始播种了。产量不高,格外“娇气”,这把不起眼的小粒玉米,整个翼城只有他家还在种,却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科研人员如获至宝。“这是一个珍贵的地方品种,至少有100年历史。经过鉴定,爆米花率达到99%以上,粒粒都能爆开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影响意义

    农作物种质资源又被叫做农作物遗传资源,是作为农作物改良的物质基础。    为了收集和发掘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科学的把它们贮藏,使种质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遗传特性和较高的发芽力,为维护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托普云农作为中国农业信息化的“领军者”,研发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