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徐匡迪:我一直把工程院当成自己的家

“8年来,尽管我们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但都是尽心尽力去做的,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2010年6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卸任。回想起他6月7日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工作报告接近尾声时那番诚挚的话语,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上海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局长、上海市计委主任、上海市市长 、中国工程院院长……一路走来,虽然工程院院长已成为徐匡迪担任行政工作的最后一站,但无疑,这也是给他带来颇多荣誉和辉煌的一站,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大家亲密合作、心情最愉快、备感光荣与责任的一站”。 谈起刚到工程院工作的情景,徐匡迪的内心至今仍感到温暖。朱光亚院长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工程院的工作,首先要把院士队伍建设好”。宋健院长则对他说:“匡迪同志回家了!”“8年来,我们一班人始终把院士队伍建设、思想库建设和院士之家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徐匡迪深情地说。 为了维护院士作为最高荣誉性学术称号的良好声誉,以徐匡迪为......阅读全文

徐匡迪获英国皇家工程院国际奖章

该奖表彰欧盟外国家的个人在工程学术及商业领导方面的杰出成就 应英国皇家工程院的邀请,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6月9日至11日对英国进行了访问,并接受英国皇家工程院授予的国际奖章。 英国皇家工程院9日晚为徐匡迪举行了隆重的颁奖晚宴,菲利浦亲王和英国工程科技界约280位来宾参加了颁奖晚宴。英国

徐匡迪:我一直把工程院当成自己的家

  “8年来,尽管我们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但都是尽心尽力去做的,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2010年6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卸任。回想起他6月7日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工作报告接近尾声时那番诚挚的话语,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上海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局长、上海市计

徐匡迪杜祥琬当选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

10月15日,记者从中国工程院获悉,俄联邦工程科学院古利亚耶夫院长日前在莫斯科代表该院,向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副院长杜祥琬颁发了俄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和徽章。 古利亚耶夫指出,鉴于中国工程院两位教授在各自学术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在中俄科技合作与交流中的突出作用,俄联邦工程科学院在200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创新不能只“热”了应用

   30日,中国工程院颁发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我国杰出的钢铁冶金专家和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徐匡迪的故事,还要从40年前的春天讲起。  打开眼界、了解前沿,才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上海工业大学的徐匡迪老师,请你到厂部办公区来一趟!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锻钢铁人生 铸大国精器

  锻钢铁人生 铸大国精器   ――记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 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本报记者 常 理摄  人物小传:徐匡迪,1937年出生于浙江桐乡,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95年至2001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年当选中国工程

徐匡迪:科学殿堂不容玷污

论文署名缺乏规范是当前学术界的一大痼疾。唐春成绘良好科学道德风尚的形成需全社会付出努力。李二宝 绘  徐匡迪简介  徐匡迪院士是冶金领域著名的科学家,是我国喷射冶金技术的开拓者,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市长、中国工程院院长,被英国皇家工程院、瑞典皇家工程院、美国工程院和俄罗斯

徐匡迪:毕生坚守强国梦

徐匡迪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工程师、科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可他却说“家”不敢当,自己只是“工作者”。  他是继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之后的第七位“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对于获奖他真诚谦卑地说了句“受之有愧”,要感谢国家的培养、同事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  他是一

徐匡迪院士获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5月30日下午,北京会议中心。  当徐匡迪院士走上主席台领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时,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似曾相识:16年前,当徐匡迪从老院长宋健手里接过中国工程院的帅印时,全场曾爆发出热烈的掌声;8年前,当徐匡迪把这个帅印交到新院长周济手里时,全场再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人过留

徐匡迪院士:大胆想象才会有创新

  “青少年同学们要多看些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想象力对创新非常重要。”   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世博·城市·未来——2010个为什么》征集活动教育专题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院士在与青少年畅谈“教育”话题时表示,扎实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而想象力对创

广东今年新增22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

  记者从8月13日举行的中国工程院赴广东专题调研座谈会了解到,广东省今年新增22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  据介绍,近两年,广东省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设立的院士工作站达99家,吸引了全国110名院士来广东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今年,又有22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落户广东。  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