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内部未发现明显颗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前说,对“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密封舱的X光检查显示,密封舱的密封性保持得很好,不过,内部未发现明显的颗粒状物质,目前还不清楚探测器是否采集到了“丝川”小行星的表面物质。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6月18运抵相模原市开封和分析设施的“隼鸟”号探测器密封舱转运到东京都调布市的一处设施中,在那里,研究人员对密封舱内直径约6米、高约7米的圆筒形收藏容器进行了X光检查。这种X光能够发现小到0.3物质。检查结果,容器内部未发现有颗粒状物质。因此,“隼鸟”号探测器是否采集到了“丝川”小行星的表面物质,只有等到开封后才能判断。 ......阅读全文

日本发现地球周围有壮观氢原子大气层

  日本立教大学等研究小组通过空间探测器首次确认,围绕着地球有一层薄薄的氢原子大气,其范围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约24万公里的距离。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上。  这一现象最初是在1972年由阿波罗16号从月球表面观测到的,但迄今不知其扩展范围究竟有多大。该研究小组通过201

逮个小行星给你用 科学家打算用空气制动实现精准捕获

   在小行星家族中,那些运动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近地小行星,因具有一定的可达性,能够提供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关键信息,这一价值已成功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由此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小行星的探索任务。  此外,科学家认为近地小行星可提供若干有用资源,用于支持未来的太空活动,如航天器推进剂制造和支持生命的消耗

《自然》“2018年度十大人物”揭晓——贺建奎上榜!

  《自然》12月19日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  《自然》每年遴选出10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杂志特写版主编Rich Monastersky表示:“本年度十大人物的故事囊括了今年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从发现超导态到饱受批评的人类基因编辑。”  1. 曹 原  年仅21岁的物理学家曹原协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岩石收集舱内发现两个微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7月5日宣布,研究人员在该国“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岩石收集舱内发现了两个利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粒,其直径约为0.01毫米。  研究人员还指出,他们在收集舱的盖子上发现了用肉眼可辨、直径1毫米左右的10多个尘埃颗粒。  为了判断上述微粒和尘埃颗粒到底是“丝川”小

《自然》评出2018重大科学事件 克隆猴上榜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石墨烯“魔角”翻开物理学的新篇章,一块骨头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热浪大火裹挟着悲伤和恐惧不断来袭,探测器的传奇谢幕令人倍添感伤……  《自然》杂志网站在18日的报道中,为我们盘点了今年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或喜或悲、或怒或惊,都将铭刻在科技史上。  石墨烯

“隼鸟2”号首批数据表明:小行星“龙宫”很干燥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传回的首批数据表明,小行星“龙宫”非常干燥,这让人惊讶不已。科学家表示,这些发现将增进人们对地球上水的起源的了解,也有助于在其他恒星系寻找生命。  2018年6月,“隼鸟2”号抵达“龙宫”,然后放下3个着陆器,从“龙宫”表面抓取了一些地表土

《自然》预测2018年科学“大事”

  新一年科学界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从各国耗资巨大的太空任务到基因编辑,英国《自然》杂志1月2日选出了多项可能会在2018年给科学界带来影响的事件。  宇宙数据  当加拿大的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在今年开始全面运作后,快速射电爆发可能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天文学家希望每天都能使用CHIME观

《自然》盘点2014年科学界大事件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紫金山天文台等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273068, 11473073,41403056)等资助下,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季江徽课题组利用嫦娥二号探测数据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2015年11月2日,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

紫金山天文台等揭示图塔蒂斯小行星表面碎石分布特征

  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于11月2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季江徽课题组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黄江川、澳门科技大学与台湾中央大学教授叶永烜、美国西南研究所博士Simone Marchi等

美宇航局开发全电动飞船:可节省两倍燃料

工作中的“哈尔”发动机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最近几年,地面上的电动汽车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在太空中,不管是围绕地球的卫星还是飞往宇宙深处的探测飞船,也开始逐渐采用电动引擎,而不是传统的化学引擎。对美国宇航局来说,在其制定了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的今天,电动引擎很可能将是其未来的一项关键技术。   

2020年,我们期待科学界有哪些精彩?

  进军火星  2020年,人类就要进军火星啦,包括三架着陆器在内的几艘航天器即将驶向那颗红色星球。美国宇航局将发射2020火星探测器,该探测器将收集火星岩石样本,以备在未来的任务中将其送回地球。此外,该探测器还将配备一架小型可拆卸的无人直升机。中国将发射第一架着陆器“火星一号”,“火星一号”将配备

Science Advances:地球上水的来源?

  水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是考虑到我们的星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仍然有这么多的水是相当令人惊讶的。地球是由一团气体和尘埃--一个原行星盘--聚集而成的,在最初的几百万年里异常炽热。它的表面被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保持熔融状态。由于重力加热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地球内部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