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一个抗SARS病毒人类抗体现身

一支国际研究小组最近识别出第一个能够中和多种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病毒株的人类抗体。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和试管实验中检测了抗体的中和活性。研究小组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和美国国家过敏及传染性疾病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NIAID)研究人员率领。这一成果刊登于7月2日在线版《PNAS》。 SARS曾经在02和03年两次在人群中爆发,似乎每次都是由于动物源性毒株跃居到人类引起的,因此专家推测病毒的动物源性毒株将来有可能再次引起人类SARS爆发。 抗SARS抗体研究专家Kanta Subbarao教授说,此次研究意义非凡,因为引起02年SARS在人类爆发的病毒株已然从自然界消失,所以对疫苗、治疗剂、抗体或......阅读全文

第一个抗SARS病毒人类抗体现身

一支国际研究小组最近识别出第一个能够中和多种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病毒株的人类抗体。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和试管实验中检测了抗体的中和活性。研究小组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

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

  SARS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4]

SARS病毒的形态特征

  SARS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P

SARS病毒的并发症

  SARS病毒可能引起休克、心率紊乱或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Nature医学:SARS病毒的“死穴”

  快速突变被认为是病毒适应环境改变的关键,但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和Vanderbilt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加速突变反而影响了SARS病毒对动物的致病能力。该文章发表在十一月十一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为科学家们制造更安全的活病毒疫苗开辟了新途径。   研究人员将SARS冠状病毒

科学家报告称“类SARS”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

  打破砂锅   近日,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5月12日,正在沙特考察的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透露,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请关注——   早在新型冠状病毒刚出现时,就有人给它起名叫“沙特SARS”。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类S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

SARS康复者的抗体还能这样用?Nature发文可抑制新冠病毒

  一个国际团队18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报告说,他们从已康复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抗体,在实验室中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这可能有助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或疫苗。  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说,他们从2003年感染SARS病毒但随后康复的一名患者体内分离出若干抗体

新冠病毒高亲合力高10倍以上,但SARS抗体可阻碍进入细胞

  SARS-CoV-2的出现导致全球80000多例感染和2700多例死亡。冠状病毒刺突(S)糖蛋白促进病毒进入细胞,是抗体的主要靶标。因此,解析SARS-CoV-2病毒的S蛋白的结构,对于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和疫苗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年3月1日,华盛顿大学David Vees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

  “目前看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在结合受体途径上很相似。”1月21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说。  当天,郝沛与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轩合作,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