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社论关注哈佛学术不端事件

导师犯错的后果会在很大程度上附带影响学生 8月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附带伤害》(Collateral damage),文章就最近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家Marc Hauser因学术不端行为而遭到校方调查这一事件,分析相关研究人员因为此事而受到的影响。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上周,哈佛大学“学术门”事件的主角——哈佛大学进化心理学家Marc Hauser——承认了自己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果说在这起事件里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的话,那也许就是Marc Hauser手下那些年轻的研究员们的胆量了——正是他们,让校方注意并开始调查Marc Hauser。 在心理学领域,Hauser是明星,是学术名人。而揭这样一位学术权贵的“短”,这些年轻人冒了很大的职业风险。 通常,最容易见到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人是研究生与博士后。不巧的是,当学术事件发生后,尤其当事件主角是自己的导师时,受到附带伤害最大的也是研究生与博士后。导师在品行上......阅读全文

《自然》社论关注哈佛学术不端事件

导师犯错的后果会在很大程度上附带影响学生  8月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附带伤害》(Collateral damage),文章就最近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家Marc Hauser因学术不端行为而遭到校方调查这一事件,分析相关研究人员因为此事而受到的影响。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上周,哈佛大

哈佛知名教授学术不端事件调查进展缓慢

  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大学知名教授学术不端事件目前仍未最终定论。这一方面说明政府与学校在处理这类事件上的进展非常缓慢,另一方面也凸显出,要在像动物认知学这样时常出现不一致结论的类似领域里进行过错认定是比较困难的。关于Marc Hauser是否有违科研诚信,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说法。 

学术不端的罪与罚:国际学术界造假事件梳理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发布对韩春雨的调查和处理结果,韩春雨事件告一段落。  无论之后迎来的是“鲜花”还是“大炮”, 韩春雨事件再次掀起了对学术不端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国际学术界针对学术不端的战争从未停歇。从2005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干细胞研究造假震惊世界,到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员小保方晴

代表委员批驳学术不端:造假之风缘何甚嚣尘上

学术造假,要人人喊打  学术打假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十年来,方舟子实名打假尽显执着本色。举报李连生造假的西安交大6位教授对学术净土的捍卫值得钦佩,他们打假之路的艰辛令人深思。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呼吁,对学术造假要采取“零容忍”态度。  “在诚信建设方面绝不让步,从严惩处治理学术

哈佛大学否认因学术不端离职教授将返校任教传言

  据《自然》网站消息,近日有消息称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将返校任教,但哈佛校方发言人很快否认了这一消息。  Marc Hauser为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家,在去年8月因被校方调查发现存在8处学术不端行为而遭到离职一年的处罚(),原本由其任教的两门课程也因此取消。  有关Hauser将于明年春天

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因学术不端行为辞职

Marc Hauser  据《自然》网站消息,哈佛大学7月19日宣布,该校心理学教授已辞去哈佛的工作,该决定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Marc Hauser为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家,在去年8月因被校方调查发现存在8处学术不端行为而遭到离职一年的处罚(),Hauser分别发表在《科学》、

《自然》:中国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令世界瞩目

  “中国在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方面越来越强硬。”《自然》官网9日刊载的题为《中国推行全面改革 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综述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这一观点,重点解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图片来源于网络   13日,《自然》再发评论员文章,以《中国在解决科学

《自然》杂志报道中国遏制学术不端新举措

  3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对中国教育部处理学术不端的新举措进行了报道。   报道称,中国教育部在遏制高校学术不端上,作出了新的尝试。3月14日,教育部出台的新规定要求高校建立一套审查原始数据和确保学术不端人员上交实验材料的机制。新规定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五人以上的委员会,负责调查学术不端,并且安

委员热议学术不端:管得了作者 治不了造假公司

   “我们去找公安局,公安局管不了,去找工商管理总局,总局表示我们目前没有法规规定论文服务中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林惠民谈起论文造假的产业链十分无奈。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中国论文遭撤稿事件,林惠民坦言,科协、基金委都进行了调查,并对当事科研人员进行了处理。对科研

2010年度生命科学十大论文撤销事件盘点

  近期刊登在《医学伦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至少有788篇学术文章遭遇撤销。撤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文章是因为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而被撤,有的只是因为数据分析过于草率而被撤。不论如何,论文撤销给文章作者的研究造成打击,有的甚至给整个学术界都带来极坏的影响。  鉴于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