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2 10:18 原文链接: Nature:中国政府将拉黑一批学术杂志

  当地时间6月8日,著名的《Nature》杂志在其官网首页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

“中国推行全面改革打击学术不端”

  Nature说了些什么?

  这条新闻说,中国政府在5月30日颁发了一个相当强力的打击学术不端的文件。

  关于这份“强力”文件,Nature主要介绍了三大要点——

  1 科技部将掌管学术造假的调查和处罚权

  文章介绍,过去,中国的学术造假调查和处罚完全仰赖发生学术造假的机构自身,在新的文件中,这种又当裁判又打假球的形态将成为历史,学术造假将由科技部统一负责调查和处罚。

  2 将建立杂志“黑名单”

  杂志“黑名单”虽然并非首创,但是这是首个将被政府创建和执行的杂志“黑名单”。该“黑名单”当中将列入那些“灌水”杂志,即那些“给了钱就发文”,所刊发文章质量低下的期刊。文件指出,这份黑名单不止针对国内杂志,也将包含国外期刊。

  如果研究者在黑名单杂志上刊发文章,将收到警告。而黑名单杂志上的文章将会被视为“无效文章”,这些文章无法用于评职称、申请经费或者申请职位。

  3 终身追责制

  Nature介绍,此次改革,学术不端行为会被记入征信系统。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人,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可采取“追回科研项目经费”、“撤销获得的奖励”、“追回奖金”、“依法开除学籍,撤销学位、教师资格,收回医师执业证书等”、“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终身禁止在政府举办的学校、医院、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数据库”等严厉的处罚。此外,包庇学术不端行为人的机构,也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包括撤回科研经费等。

  ……看起来真的很严格哦。

  这是啥文件?

  其实,Nature这条新闻介绍的文件,就是下面这个——

图片.png

  除了被Nature提出的这三大要点,文件中还指出,在必要的情况下,警方、检察院等都将参与打击学术造假,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在打击学术造假的同时,改变过去对学术论文定量要求的状况,“激励创新,宽容失败”。

  外国学者的好评

  虽然正式的改革措施还没施行,但一些外国专家对这份计划很是看好。

  RMIT大学科学诚信项目领导人Paul Taylor在接受Nature采访时表示,开出杂志黑名单,让大家知道在“坏”杂志上发表文章不能获得好处,是一种强烈而有效的信号。他认为这个“黑名单”的点子非常好,实用。

  “但是,”Taylor指出,“科技部在列黑名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挑战——不是所有的杂志都‘烂’得很明显的,有些很好识别,有一些就没那么容易了。”

图片.png

RMIT校园一景

  密歇根大学科学诚信项目的研究者Nicholas Steneck则给处罚机构和杂志点了赞。他向Nature表示,在学术不端行为中,出台处罚机构和处罚杂志的措施是非常独特的。尤其是处罚杂志这一点,很可能会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中国学者的差评

  虽然说老外们在Nature上给点了赞,但是中国学者却并不看好。

  5月31日,方舟子便针对这份文件发声——

图片.png

  的确,韩春雨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是因为论文撤稿,此后记者在追踪采访中发现,不仅他没有受到论文撤稿的影响,该论文的一作、三作、四作也依然该干嘛干嘛,没被追究责任,还获得了高校的聘用。

  澎湃新闻对韩春雨事件的报道——

图片.png

  这份文件新颖的措施也许能获得国外学者的好评,但是对熟悉中国学术环境的人来说,也许它需要一个“徙木立信”式引起轰动的展示案例,来昭示自己的有效性。

  一方面是部分中国学者对这份文件嗤之以鼻,认为其“不会产生效果”;另一方面,有些中国学者在担心它“太过严苛”。

  复旦大学一名科学政策研究者指出,处罚太过严厉,恐怕会引起抵制。

  同时,她认为由于现在人人都能上网揭发打假,也会出现“冤假错案”,有些学者可能会被“错误的举报”,面对这样的情况,科技部应该出台政策保护这些被冤枉的学者,当然,对举报者也应出台保护措施。


相关文章

学位法草案二审,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

学位法草案23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不授予学位的情形,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草案二审稿在学位授予条件中进一步明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区别,学术学位突出学术研究......

学位法草案二审,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邢翀梁晓辉)学位法草案23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不授予学位的情形,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草案二审稿在学位授予条件中进一步明确学术学......

124页官方报告揭露明星物理学家学术造假过程

RangaDias苦心经营的室温超导“幻境”终告破灭。继3月发表他造假丑闻的调查报道后,4月6日,Nature再发长文详细报道了罗切斯特大学官方对其不端指控的调查细节。这份长达124页的官方报告显示,......

重庆通报1则科研失信行为处理结果

科研失信行为处理结果通报近期,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对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王颖等发表的论文“YingWangetal.,RiceDroughtDamageAssessmentUsingAMSR-EDataI......

Nature:文化并非人类独有,猩猩传承文化能力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期刊发表了题为:Chimpanzeesusesocialinformationtoa......

数据存在虚假陈述该杰出学者NCB的文章也被撤回

2015年6月22日,St.Jude儿童研究医院DouglasR.Green团队在NatureCellBiology(IF=21)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ofL......

神话破灭!轰动全球的4篇Nature、PRL等4项研究成果陆续被撤回

2022年8月11日,内华达大学AshkanSalamat及罗彻斯特大学RangaPDias等团队合作在Chemical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Carboncontentdrives......

燕山大学发表2024年第2篇nature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科学中心田永君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学者合作,采用功能基元序构的设计策略,通过调控高能亚稳态到低能亚稳态的固态相变,合成出层状基元转角序构的氮化硼陶瓷,成功实......

捏造数据?杰出学者程金泉因学术不端被撤回22篇文章

尽管他莫昔芬在临床取得了成功,但它的耐药性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挑战。2013年10月28日,H.LeeMoffitt癌症中心程金泉(音译,J.Q.Cheng)等团队合作在Oncogene(IF=8.0)......

Nature: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它是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大型模型的层出不穷,AI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这一浪潮,人们不禁好奇: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为了解答这一问题,《Nature》杂志发布了未来的一年里,将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