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3 10:19 原文链接: Nature子刊:竺淑佳研究组揭示NMDA受体功能分子基础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撰写的题为Distinct structure and gating mechanism in diverse NMDA receptors with GluN2C and GluN2D subuni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单颗粒冷冻电镜、质脂体单通道记录、电压钳记录、分子动力学模拟、质谱分析、生化验证等多维度技术,揭示了含GluN2D亚基NMDA受体的门控机制和功能特征,诠释了含GluN2C亚基NMDA受体的不对称几何构象及特异性变构调节的机制。该研究为深度理解NMDA受体不同亚型的功能多样性及开发亚型选择性的小分子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图1)。 

NMDA受体是介导大脑突触信号传递和突触可塑性的离子通道,参与并调控神经系统的发育、学习和记忆,同时,其功能异常与诸多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哺乳动物大脑中的不同亚型NMDA受体,其表达分布和生物物理学性质具有多样性。含有GluN2A或GluN2B亚基的受体具有较高的通道开放概率和较低的激动剂亲和力。相反,含有GluN2C或GluN2D亚基的受体具有较低的通道开放概率和较高的激动剂亲和力。然而,决定这些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知之甚少。 

GluN2D富集表达于下丘脑、杏仁核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脑区。竺淑佳研究组发现,GluN1-N2D受体具有一个比其他亚型更闭合的氨基端结构域,从而使它具有较低的通道开放概率。竞争性拮抗剂R-CPP能够通过撑开谷氨酸结合口袋,进而抑制离子通道的开放。GluN1上的可变剪接5号外显子可以使激动剂结合结构域扭转,从而提高离子通道的开放活性。鉴于GluN1-N2D受体的离子通道开放概率与GluN1-N2A受体相差50倍,研究基于结构在相互作用交界面引入一对二硫键,发现交联显著性地提高了GluN1-N2D受体的通道活性。上述成果揭示了GluN1-N2D亚型的门控机制以及决定其生物物理特征的分子基础。 

研究进一步发现,GluN1-N2C受体采取了与经典NMDA受体所不同的特殊非对称构象。该特性决定了小分子药物PYD-106只能结合相同基因编码的两个GluN2C中的一个亚基。此外,研究还解析了在小脑颗粒细胞中高表达的GluN1-N2A-N2C受体的结构。进一步分析发现,GluN1-N2A-N2C受体中的GluN2A和GluN2C亚基分别整合了对应二异四聚体中的一个单体构象。该研究首次揭示了GluN1-N2C受体的特殊非对称几何学特性,阐释了小分子PYD-106选择性作用于GluN1-N2C受体的机制。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 

  图1.决定不同NMDA受体功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a、不同NMDA亚型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全脑分布(引自Paoletti et al., 2013);b-c、不同NMDA受体亚型的三维结构及决定功能多样性的结构基础。  


相关文章

足球带来的灵感研究提出“热驱动分子守门员”分离新概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班宇杰团队与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团队合作,提出了“热驱动分子守门员”分离新概念,表明了金属-有机框架膜的氢气/二氧化碳分离选择性可由温度动态、可逆......

受生物启发的分子,大大促进骨骼再生能力

人们的骨骼再生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并因骨质疏松症等疾病而进一步下降。为了帮助改善人口老龄化,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能够改善骨骼再生的新疗法。现在,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BIOTEC)和医学......

Nature子刊:竺淑佳研究组揭示NMDA受体功能分子基础

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撰写的题为Distinctstructureandgatingme......

Nature子刊:竺淑佳研究组揭示NMDA受体功能分子基础

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撰写的题为Distinctstructureandgatingme......

JCI:癌对药物疗法索托拉西布产生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据西班牙肿瘤医学学会(SEOM)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西班牙将会有3万多例新发肺癌病例,这或许就使肺癌成为西班牙人群第二大常见的癌症类型,除了其较高的发病率外,这类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是所有......

左小磊等合作开发基于DNA框架的多维癌症诊断分子分类器

准确反映临床行为的疾病分子分类奠定了精准医疗的基础。计算机内分类器的发展加上基于DNA反应的分子实现标志着更强大的分子分类的关键进步,但处理多种分子数据类型仍然是一个挑战。2023年3月27日,上海交......

生态中心在同源重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海林团队在同源重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FlankingstrandseparationactivityofRecAnucleoprotein......

科学家提出构建聚电解质组装体新策略

将光热治疗(PTT)与磁共振成像(MRI)集成在纳米诊疗体系中,对实现个性化诊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现有纳米体系的限域环境严重抑制了具有光热性能染料的激发态分子内运动,进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光热性能。......

双剑合璧!科学家“掌舵”分子论证基础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无处不在,如何精确调控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工程师们常常通过添加催化剂、改变化学过程的温度、压力等宏观参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化学反应,得到了所需的化学反应产物......

实现量子点—分子杂化体系的近红外热延迟发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杜骏团队在量子点—有机分子能量传递机制与应用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采用低毒性的CuInSe2量子点结合并四苯分子,实现了该类杂化体系在近红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