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森林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既不同于热带地区的常年高温,又有别于温(寒)带地区具有岁寒严冬。因此,热带森林和温(寒)带森林被验证的关于全球温暖化与森林相互作用的知识和理论,在亚热带森林中可能并不适用。并且,在东亚地区亚热带常绿林作为一种广布的原生森林植被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在中国,超过2亿人生活在亚热带常绿林(潜在)分布区。人类从森林中获取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资源。同时,亚热带常绿林还是一个非常大的碳库和碳汇。因此,了解和预测全球变化(特别是温暖化)对亚热带常绿林影响显得重要且迫切。

  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台湾东华大学等九家单位开展的合作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球变化研究组的谭正洪博士和张一平研究员撰写的相关论文,为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切实的基础数据;尤其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提出了“温暖化将减弱亚热带常绿林的碳汇作用”的科学论点,并用实测数据对所提出地论点进行了初步论证。

  亚热带常绿林分布区相对温和的冬季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作者之一的章永江博士和曹坤芳研究员等在亚热带常绿林开展的叶片尺度测定就显示,即使在冬季,亚热带常绿林仍可持续进行较高强度的光合作用,即具有固碳效应。这种亚热带常绿林可常年持续固碳的观点得到了张一平研究员在云南哀牢山;周国逸、李跃林、闫俊华研究员在广东鼎湖山和夏禹九、庄振义教授在台湾栖兰山,使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得的亚热带常绿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数据的支持。对于温(寒) 带森林而言,进入非生长季后,即使是常绿的针叶林,其光合作用也非常微弱,接近停止。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常绿林温和的冬季是促成其常年持续固碳的首因。

  亚热带常绿林的分布区还具有降雨充沛、云雾缭绕的夏季。通常随着季节的推进,气温回暖,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不断增强;然而,由于降雨以及云雾的覆盖,到达亚热带森林冠层的辐射在夏季反而减少了。辐射能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所必需的能源,一旦缺乏,就会导致光合作用受限,减弱碳同化过程。本研究利用叶片和冠层尺度的实测数据分析表明:由于辐射的限制,亚热带常绿林在夏季的光合作用并不强。

  由于亚热带常绿林的光合作用在温和的冬季并不低;而受辐射能低限制,在温暖的夏季光合作用并不高。所以,可以认为:在季节的尺度上,亚热带常绿林的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

  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是由光合同化和呼吸异化过程所共同决定的。使用作者之一的梁乃申博士自主研发的土壤呼吸自动测定系统在亚热带常绿林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是具有较高地敏感性,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上升呈指数方式增加,呼吸敏感性指数高达2.81。

  综上所述:温暖化将极大的促进亚热带常绿林的土壤呼吸作用(敏感性高),而促进光合作用效果不显著(敏感性低);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伴随着温度的上升,亚热带常绿林的碳汇作用将不断变弱。

  此外,通过空间上的比较,本研究还发现:在年均温最高的鼎湖山,其碳汇最弱;在年均温最低的哀牢山,其碳汇最强;栖兰山年均温和碳汇强度皆居中。也就是说,碳汇强度与生态系统的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这对验证科学假定提供了另一个侧面的证据。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对该假说进行更深入的论证,将通过汇集更多的亚热带测站(比如江西千烟州测站等),获取多年数据(2002/2003至今),对比生物调查数据,结合生态系统模型来开展。该研究论文的发表,进一步体现了联网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只有通过联网研究,才能对许多生态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研究论文以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carbon-sink strength of East Asian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s为题已正式发表在物理出版社(IOP)主办的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

相关文章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提高光合作用固碳效率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阳光、水、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质。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主要受到光照质量和二氧化碳捕集与传输方面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质的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海洋热浪对鱼类生物量到底有影响吗?

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海洋热浪对底栖鱼生物量的影响有限。虽然某些情况下,短期热事件之后确实会出现生物量减少,但这不是规律而是例外。这种变数出现的原因令人好奇。气候变化被认为与极端温度事件有关,这类事件对......

构建亚乙烯连接的COF进行光催化全反应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韩宝航课题组与河北科技大学教授李发堂课题组,在制备亚乙烯键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与水的氧化全反应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Fu......

大气所在植物个体资源竞争与群体结构特性分析研究中获进展

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一方面,植物个体一直处在生长变化中,个体间差异巨大,且邻近个体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资源竞争);另一方面,由大量个体组成的植物群落一般具有稳定的结构特征(如林冠......

无氧发酵代谢物抑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新机制揭示

在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分别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无氧发酵则可以独立发生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这三种基本的能量代谢过程如何和谐有序的发生在同一个细胞内是值得深度思考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站“智慧”守护“地球之肺”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碳库”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如何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守护好、利用好森林资源,......

中国碳卫星可观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净碳通量

过去十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续升高,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中国科学院昨天在京发布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

草地退化导致的长江源区水土流失问题存在区域差异

2023年江源综合科考队员25日向记者介绍,他们开展的一项模拟试验发现:草地退化土壤裸露将导致长江源区水土流失风险大幅增加,并呈现明显区域差异。相关研究成果将为长江源区水土流失差异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深海采矿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该如何治理?

上周,由于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未能达成协议,导致国际水域海底采矿环境法规(以下简称环境法规)最终。观察人士对此表示担忧:针对电动汽车行业所需金属的采矿作业,可能会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展开。研究人员也......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科技合作对话会议成功召开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克罗地亚等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务实合作,做实做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领域创新主体交流平台,6月15日,首届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科技合作对话会议在成都成功召开。作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