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7 11:55 原文链接: 巴西亚马孙一种新植物刚发现即被列为极度濒危

当地时间16日,《巴西植物学报》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亚马孙新发现的植物物种Tovomita cornuta面临灭绝的研究,该研究是亚马孙国家研究所(INPA)和马拉尼昂联邦大学(UFMA)科学家的最新发现。

    研究称,在巴西亚马孙地区东北部土壤营养匮乏且为沙质的坎皮纳拉纳森林中发现了Tovomita cornuta这一新型植物,它体积小,果实呈角状,栖息在植被茂密的地方,通常靠近浅水道。

    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人员称,近年来该区域受到了无计划的城市扩张、森林砍伐、民用建筑采砂等行为的严重影响,该物种被发现时已被视为“极度濒危”,即处于最高风险类别。

相关文章

全球林栖脊椎动物灭绝债务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记者20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汇编迄今为止最全面的生物、自然地理和生态数据集,用历史证据表明了全球林栖脊椎动物的灭绝债务始于19世纪中叶,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伊始。......

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人工抢救普陀鹅耳枥已见成效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植物非常珍稀,在中国也有一种植物被称为“地球独子”,它就是——普陀鹅耳枥。“普陀鹅耳枥,是一种仅分布于普陀山岛上的特有植物,目前野生植株仅剩一株,属于极度濒危!”11月24日,上海辰......

38年,他见证了一场拯救灭绝的“接力”

今年,作为鲟类专家的危起伟退休了。可就在7月21日,他研究了30多年的长江珍稀鱼类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灭绝。而他还在持续研究的长江极危物种——中华鲟也进入自然种群灭绝的倒计时。过去半......

超过一半的未予评估物种或有灭绝风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因生态学数据缺失而未予评估的物种中,有56%很可能存在灭绝风险。研究显示,这类数据缺乏物种可能比IUCN评估过的其他物种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提示当前保育优先......

亟需有效法规保护大型食肉动物免遭灭绝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保育研究论文提醒称,需要有效的国家和国际法规来扭转大型食肉动物(如虎、狼和鹰)的种群下降,降低其灭绝风险。......

痛惜!长江白鲟被认定灭绝

我国科研人员关于长江白鲟灭绝的研究结果得到进一步确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7月21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长江白鲟已经灭绝。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是距今1.5亿年......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宣布白鲟灭绝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1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发布最新版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宣布长江鲟(Acipenserdabryanus)由极危转为野生灭绝,并证实白鲟(Psephurusgl......

恐龙躲过大灭绝之谜揭晓,因为他们有...

三叠纪末(约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地质历史上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但恐龙却幸运地避过了这一劫难,并称霸侏罗纪和白垩纪世界。那么,造成三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恐龙又为何能在这场天灾中......

又一灭绝物种全基因组数据解析

日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蔡大伟教授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团队在马属动物古DNA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获取已灭绝马属动物奥氏马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数据,重建了马属动物......

二叠纪末的大灭绝,罪魁祸首竟是它!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5次大灭绝,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的第3次最惨烈。海洋中的三叶虫、棘鱼、古珊瑚等灭绝,陆地上大部分动物和昆虫灭绝,植物的大量灭亡使该时期的煤层缺失。这次生命大灭绝的原因和机制,一直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