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2 11:38 原文链接: 不要喝酒!北大李立明等揭示喝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其中两种常见的遗传变异(ALDH2-rs671和ADH1B-rs1229984)共同导致平均酒精摄入的绝对差异很大。在荟萃分析中,在rs1229984基因型中,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但相反地,在rs671基因型,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关于这两种遗传变异对中风的影响的证据不足。

  近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牛津大学Chen Zhengming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IF=203)在线发表题为“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2004年6月25日至2008年7月15日期间,在中国十个地区招募了512715名成年人,记录了酒精使用和其他特征。随访了大约10年(至2017年1月1日),通过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登记处以及医院的电子信息记录相关联来监测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内出血和心肌梗塞)。根据该研究可知,33%(69897/210 205)的男性在大多数时间内饮酒,而且主要是烈酒,而女性只有2%(6245/302510)。

  在男性中,常规流行病学显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与缺血性卒中(n = 14930),脑内出血(n = 3496)和急性心肌梗死(n = 2958)的发生率呈U形关联。对于中风,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风险呈持续正的对数线性关系,对于脑内出血比缺血性中风具有更强的线性关系。然而,对于心肌梗塞,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当前饮酒者的常用酒精摄入量和所有男性的基因型预测的酒精摄入量与收缩压具有相似的强正相关性。

  在女性中,很少喝酒且研究的基因型不能预测高平均酒精摄入量,并且与血压,中风或心肌梗塞无关。总的来说,遗传流行病学表明,适度饮酒对中风的明显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随着酒精消耗均匀地增加,血压及中风风险不断增加。

  最后,柳叶刀对于该文章发表了“Unite for a Framework Convention for Alcohol Control”的点评文章,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将适度饮酒替换为低水平饮酒,以表明在任何水平饮酒都存在着健康风险。

  血液酒精的主要清除途径是乙醇脱氢酶(ADH),主要是ADH1,将其氧化成乙醛,如果血液中的乙醛浓度过高,会引起人不舒服,如头晕,呕吐等;醛脱氢酶(ALDH),主要是ALDH2,然后将乙醛解毒(将其氧化成乙酸盐,不会引起不舒服)。快速清除酒精或乙醛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酒精摄入量。

  在东亚人群中,12号染色体(rs671)上存在ALDH2基因的常见功能丧失变异。即使是单一副本也会降低乙醛的分解,足以使饮酒后血液中的乙醛浓度过高,使人变得不舒服,降低了人的饮酒能力。这种变体是东亚对酒精和酒精摄入反应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太重要的是,东亚常见的染色体4(rs1229984)上的ADH1B基因的遗传变异增加了酒精清除率,显得更能喝酒。总之,这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强烈影响酒精的代谢能力。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其中两种常见的遗传变异(ALDH2-rs671和ADH1B-rs1229984)共同导致平均酒精摄入的绝对差异很大。

  在荟萃分析中,在rs1229984基因型中,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但相反地,在rs671基因型,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关于这两种遗传变异对中风的影响的证据不足。

  在该研究中,从2004年6月25日至2008年7月15日期间,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在中国十个地区招募了512715名成年人,记录了酒精使用和其他特征。随访了大约10年(至2017年1月1日),通过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登记处以及医院的电子信息记录相关联来监测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内出血和心肌梗塞)。对于改变酒精代谢的两种变体ALDH2-rs671和ADH1B-rs1229984,对161498名参与者进行了基因分型。

  根据该研究可知,33%(69897/210 205)的男性在大多数时间内饮酒,而且主要是烈酒,而女性只有2%(6245/302510)。在男性中,常规流行病学显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与缺血性卒中(n = 14930),脑内出血(n = 3496)和急性心肌梗死(n = 2958)的发生率呈U形关联。

  相比之下,虽然基因型预测的平均男性酒精摄入量变化很大(每周4到256克  -即每天接近零到约四个饮料),但它没有任何与风险有关的U形关联。对于中风,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风险呈持续正的对数线性关系,对于脑内出血比缺血性中风具有更强的线性关系。然而,对于心肌梗塞,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当前饮酒者的常用酒精摄入量和所有男性的基因型预测的酒精摄入量与收缩压具有相似的强正相关性。在女性中,很少喝酒且研究的基因型不能预测高平均酒精摄入量,并且与血压,中风或心肌梗塞无关。

  总的来说,遗传流行病学表明,适度饮酒对中风的明显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随着酒精消耗均匀地增加,血压及中风风险不断增加。不得不提一句,平时能不喝酒,最好不要喝酒。

  该研究由中国科技部,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心脏基金会,英国癌症研究所,葛兰素史克,医学研究委员会和威康信托基金会资助。

相关文章

安捷伦授予KathrynWolhuter博士2023年度DarleneSolomon奖

旨在表彰和支持从事质谱研究的有为女科学家2023年4月4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2023年DarleneSolomon奖的获得者是澳大利亚悉尼VictorChang心脏研究......

北京大学一天宣布两大芯片成果

《Cell》(细胞)、《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三本杂志号称三个世界顶级学术刊物,简称为CNS,是科研工作者的最爱,我国每年公布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大多来源于CNS。其中,《N......

北京大学召开调查研究工作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探讨如何发挥北大学科交叉优势与人才优势,把调研工作、统计工作、数据工作与政府决策需要紧密结合,更好地为治国理政服务,3月22日,北京大学召开调查研究......

北京大学召开调查研究工作座谈会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探讨如何发挥北大学科交叉优势与人才优势,把调研工作、统计工作、数据工作与政府决策需要紧密结合,更好地为治国理政服务,2023......

香港教育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记者21日从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处知悉,教大研究生院与北京大学(北大)教育学院当日举行线上学术合作协议书签署仪式,双方就全面深化在推动学者及研究人员的交流等方面的协作达成共识。据了解,该协议为期5年。......

北大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超5成博士投身科研

3月18日,澎湃新闻从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上获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6%的博士毕业生投身科研攻关;海外校友回国数量持续增加,近五年有26名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972年,随着历史上第一......

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将共建“基因智能大数据实验室”

18日在重庆召开的2023世界中联中医药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与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基因智能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

专家学者齐聚梅山,碰撞出分析与医药的火花

——第二届新药研究分析技术高端论坛顺利召开2023年2月23日,由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银行北仑分行协办的第二届新药研究分析技术高端论坛在宁波梅......

多吃糖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游离糖摄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越高。这些发现为全球饮食指南中将游离糖摄入降到每日摄入能量5%以下的建议加强了证据力度。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BMC医学》。牛津大学的Rebecc......

110497个体样本揭示摄入游离糖风险

开放获取出版的国际专业学术期刊《BMC医学》(BMCMedicine)2月14日发表一篇健康研究论文显示,游离糖(即添加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和果汁中的糖分)摄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越高。这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