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其中两种常见的遗传变异(ALDH2-rs671和ADH1B-rs1229984)共同导致平均酒精摄入的绝对差异很大。在荟萃分析中,在rs1229984基因型中,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但相反地,在rs671基因型,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关于这两种遗传变异对中风的影响的证据不足。
近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牛津大学Chen Zhengming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IF=203)在线发表题为“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从2004年6月25日至2008年7月15日期间,在中国十个地区招募了512715名成年人,记录了酒精使用和其他特征。随访了大约10年(至2017年1月1日),通过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登记处以及医院的电子信息记录相关联来监测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内出血和心肌梗塞)。根据该研究可知,33%(69897/210 205)的男性在大多数时间内饮酒,而且主要是烈酒,而女性只有2%(6245/302510)。
在男性中,常规流行病学显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与缺血性卒中(n = 14930),脑内出血(n = 3496)和急性心肌梗死(n = 2958)的发生率呈U形关联。对于中风,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风险呈持续正的对数线性关系,对于脑内出血比缺血性中风具有更强的线性关系。然而,对于心肌梗塞,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当前饮酒者的常用酒精摄入量和所有男性的基因型预测的酒精摄入量与收缩压具有相似的强正相关性。
在女性中,很少喝酒且研究的基因型不能预测高平均酒精摄入量,并且与血压,中风或心肌梗塞无关。总的来说,遗传流行病学表明,适度饮酒对中风的明显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随着酒精消耗均匀地增加,血压及中风风险不断增加。
最后,柳叶刀对于该文章发表了“Unite for a Framework Convention for Alcohol Control”的点评文章,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将适度饮酒替换为低水平饮酒,以表明在任何水平饮酒都存在着健康风险。
血液酒精的主要清除途径是乙醇脱氢酶(ADH),主要是ADH1,将其氧化成乙醛,如果血液中的乙醛浓度过高,会引起人不舒服,如头晕,呕吐等;醛脱氢酶(ALDH),主要是ALDH2,然后将乙醛解毒(将其氧化成乙酸盐,不会引起不舒服)。快速清除酒精或乙醛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酒精摄入量。
在东亚人群中,12号染色体(rs671)上存在ALDH2基因的常见功能丧失变异。即使是单一副本也会降低乙醛的分解,足以使饮酒后血液中的乙醛浓度过高,使人变得不舒服,降低了人的饮酒能力。这种变体是东亚对酒精和酒精摄入反应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太重要的是,东亚常见的染色体4(rs1229984)上的ADH1B基因的遗传变异增加了酒精清除率,显得更能喝酒。总之,这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强烈影响酒精的代谢能力。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其中两种常见的遗传变异(ALDH2-rs671和ADH1B-rs1229984)共同导致平均酒精摄入的绝对差异很大。
在荟萃分析中,在rs1229984基因型中,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但相反地,在rs671基因型,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关于这两种遗传变异对中风的影响的证据不足。
在该研究中,从2004年6月25日至2008年7月15日期间,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在中国十个地区招募了512715名成年人,记录了酒精使用和其他特征。随访了大约10年(至2017年1月1日),通过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登记处以及医院的电子信息记录相关联来监测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内出血和心肌梗塞)。对于改变酒精代谢的两种变体ALDH2-rs671和ADH1B-rs1229984,对161498名参与者进行了基因分型。
根据该研究可知,33%(69897/210 205)的男性在大多数时间内饮酒,而且主要是烈酒,而女性只有2%(6245/302510)。在男性中,常规流行病学显示,自我报告的酒精摄入与缺血性卒中(n = 14930),脑内出血(n = 3496)和急性心肌梗死(n = 2958)的发生率呈U形关联。
相比之下,虽然基因型预测的平均男性酒精摄入量变化很大(每周4到256克 -即每天接近零到约四个饮料),但它没有任何与风险有关的U形关联。对于中风,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风险呈持续正的对数线性关系,对于脑内出血比缺血性中风具有更强的线性关系。然而,对于心肌梗塞,基因型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当前饮酒者的常用酒精摄入量和所有男性的基因型预测的酒精摄入量与收缩压具有相似的强正相关性。在女性中,很少喝酒且研究的基因型不能预测高平均酒精摄入量,并且与血压,中风或心肌梗塞无关。
总的来说,遗传流行病学表明,适度饮酒对中风的明显保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随着酒精消耗均匀地增加,血压及中风风险不断增加。不得不提一句,平时能不喝酒,最好不要喝酒。
该研究由中国科技部,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心脏基金会,英国癌症研究所,葛兰素史克,医学研究委员会和威康信托基金会资助。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12月27日在京发布《中国典型五省煤电发展现状与转型优化潜力研究》报告,并同时举行以加速推动中国典型五省的煤电转型优化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围绕山东、山西、福建、......
来源:学术志综合整理自艾思科蓝、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其他高校官网、学术志、公号及网络悲痛!近一个多月内,多所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6位教授、教职工去世,令人痛心惋惜。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近期在短时间内......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BIECC-22ZB09092.项目名称:北京大学医学部高分辨双转盘共聚焦成像系统采购项目3.合同履行期限:按招标文件要求4.预算金额、采购需求北京大学医学部高分辨双转盘......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
由于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的差异,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去锻炼。有人喜欢以晨跑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穿梭在刚刚苏醒的城市中,偶尔拍下一两张晨光熹微中的美景,十分惬意;有人习惯在下班之后去健身房撸铁或打拳,......
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被很多人称为“无形的杀手”,其中影响人们最大,患病率最高的还是以高血压为主。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经高达2.45亿,18岁以上患病率已达到27.9%。并且......
据北京大学网站消息,11月16日凌晨,学校接到核酸检测机构信息,告知我校燕园校区核酸采样样本中发现1管“十混一”结果异常,经复检,确定1名学生检测结果呈阳性。学校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相关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