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1 11:40 原文链接: Science:发现一种阻止同类相食的小肽SELF1

  线虫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它的幼虫,它必须非常小心,不要意外地吃掉自己的后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仅一毫米长的微小线虫如何能够将自己的后代与其他线虫的后代区分开来,从而避免同类相食(cannibalism)。他们发现Pristionchus属线虫通过一种复杂的机制来识别它的后代。这些线虫在它们的表面上携带着一种较小的高度可变的似乎可由线虫鼻子检测到的蛋白。这种蛋白的可变部分可能起到自我识别代码的作用,即便发生一个氨基酸的变化也会导致同类相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5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mall peptide–mediated self-recognition prevents cannibalism in predatory nematodes”。

图片.png

图片来自MPI f. Developmental Biology/ J. Berger, R. Sommer。

  论文通讯作者、马克斯-普朗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Ralf Sommer说道,“自我识别在动植物王国中随处可见。它处于众多生物过程---从单细胞生物的聚集到各种动物的社会性或攻击性行为---的核心,而且也是负责抵御病原体的人类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然而,尽管自我识别普遍存在,但是这类有机体自我识别在此之前并没有在线虫中描述过。”Sommer将Pristionchus属线虫建立为与著名的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进行比较研究的模式生物。

  为了研究Pristionchus属线虫如何能够区分自我和非自我后代,这些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评估它们的猎物偏好性。在多个单独的实验中,他们给不同Pristionchus物种的成年线虫提供了它们自己的幼虫、秀丽隐杆线虫幼虫、不同Pristionchus物种的幼虫或它们自己物种内相关品系的幼虫作为猎物。

  身体表面的信号

  在所有实验中,成年线虫都避免攻击自己种系的幼虫;但是它们毫不犹豫地攻击秀丽隐杆线虫幼虫、亲缘关系较为密切的物种的后代,甚至是它们自己物种内不同品系的后代。即便将成年线虫与它们自己的幼虫和不同Pristionchus物种的幼虫进行混合培养,这些成年线虫也仅选择“非自我”后代作为猎物。论文第一作者James Lightfoot解释道,“这一发现排除了它们自己的幼虫被释放到环境中的类似信息素的物质,这是因为自我识别在混合培养时也完整无好地保留下来。”进食的成年线虫在吃猎物之前总是首先进行鼻子接触的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决定性信号位于身体表面上。

  通过靶向突变,Sommer及其团队能够鉴定出一个在区分“自我”和“非自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基因,他们恰当地将它命名为self-1。这个基因编码一个由6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蛋白。这个蛋白的大部分是高度保守的,这意味着即便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中,它们在这一部分也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可变区域

  然而,位于这个蛋白末端的一个小区域变化很大,即便在亲缘关系较近的Pristionchus pacificus线虫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在突变实验中,交换这个区域中的单个氨基酸足以阻止自我识别,也并不能阻止同类相食。Sommer解释道,“因此,SELF-1似乎代表了一种 自我识别代码,并在线虫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在它的身体表面上。”

  然而,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拥有物种特异性SELF-1蛋白并不是决定是否发起攻击的唯一信号。在通过基因改造让秀丽隐杆线虫幼虫装备上Pristionchus pacificus线虫的SELF-1蛋白后,Pristionchus pacificus成年线虫仍然能够攻击经过基因改造的秀丽隐杆线虫幼虫。Sommer 说道,“很明显,SELF-1是一种调节‘自我’和‘非自我’区分的更复杂机制的一部分。因此,Pristionchus pacificus线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来研究这种自我识别背后的机制及其进化以及这种线虫在竞争环境中使用的策略。”


相关文章

上海药物所揭示E6AP活性动态调控分子机制

4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余学奎、罗成团队合作,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分别解析了HECT型泛素连接酶家族E6AP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癌蛋白E6结合E6AP不同构象复合物的结构,并结......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降解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许永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高效的靶向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结合蛋白CBP/腺病毒EA1结合蛋白p300(CBP/p300)的蛋白降解靶向嵌......

中国科学家发现低糖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新机制

4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佳课题组和浙江大学教授李新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探针,为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调控低糖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化学科学》。葡萄......

蛋白冠调控纳米酶活性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吴晓春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黎明研究员团队合作,在蛋白冠调控纳米酶活性研究领域获新进展,相关研究已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纳米酶表面吸附蛋白的形状影响催化......

我所发展可实现靶蛋白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时间分辨紫外激光解离质谱法

我所发展可实现靶蛋白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时间分辨紫外激光解离质谱法发布时间:2024-04-08  |  供稿部门:1822组  | ......

年度盘点:2023年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初现曙光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以智能障碍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全球AD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回望2023年,AD......

研究揭示叶绿体蛋白转运马达新功能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正常发育过程受到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在多个层次的协同调控。核质互作的分子机理是叶绿体生物发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光合膜蛋白复合体的反应中心亚基通常由叶绿体基因编码,......

复旦大学650万元采购一套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药质谱

复旦大学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药质谱分析系统采购国际招标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通过复旦大学采购与招标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电子采购平台,网址为:https://czzx.fudan.edu.cn)在线获取招......

揭示新的药物靶点:KRAS蛋白的构象控制位点

控制KRAS:揭示关键癌症蛋白的变构位点研究人员在基因组调控中心和威康萨克研究所利用深度突变扫描技术全面识别了蛋白质KRAS中的变构控制位点,该蛋白质是许多类型的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科学家们使......

揭示帕金森病中蛋白聚集的秘密:NEMO蛋白的关键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与大脑中蛋白质聚集的沉积有关。当细胞废物清除系统存在缺陷或超负荷时,这些聚集物会积累。一种主要与免疫系统信号传导过程相关的蛋白质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发生......

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