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9日,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博会)在沪举行。中国工博会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

科研人员介绍 “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情况。 黄辛摄

  本届中国工博会中国科学院围绕“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参展主题,向公众集中展示了21家单位的78项创新成果。其中,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荣获本届工博会“特别大奖”;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武汉中科极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所属企业)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两个成果荣获本届工博会“大奖”。此外,来自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所属企业)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荣获本届工博会“创新引领奖”。其中,“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与“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均为中国科学院磁共振技术联盟选送参展。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创新成果“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采用框架面板结构、单独星敏感器定姿、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架构等技术,打造了“中国科学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有效增强了卫星的适应能力和可扩展能力。该成果拥有三大突破:突破了基于相控阵的Ka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解决了制约北斗全球组网的瓶颈问题;突破了高精度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突破了卫星自主诊断恢复技术,实现了在没有地面支持的情况下卫星进行自主健康诊断、故障隔离和恢复功能等。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创新成果“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自主与遥控模式相结合的万米深潜装备。其最大下潜作业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深”下潜纪录,创造了我国潜水器领域多项第一,在全海深电动机械手作业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科技成果“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可以对肺部通气、微结构和气血交换功能进行定量、可视化精确评估,弥补了传统磁共振成像的肺部“盲区”,成功“点亮”肺部。基于该系统,可进行肺部相关疾病的诊断,真正落地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此项成果先后在2016年和2017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获“中国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支持,研发团队负责人获“2020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系统在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临床一线进行了应用,对新冠肺炎患者开展了系列肺功能影像学评估,该创新技术得到了医生的一致认可,并高度评价了其救治指导意义。

  为了充分展示中国科学院的研发力量与科技服务能力,中国科学院按展品专业领域及功能专门设置了重大项目展示区、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STS)区域成果展示区、产业化创新成果展示区及长三角区域创新平台展示区等四大主题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展厅特设的长三角区域创新平台展示区,重点展示了中国科学院首个区域创新转化平台——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近年来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摩贝百科及智能产业链地图”“高端国产半导体设备”“VR3D 人脸4D面部表情捕捉系统”等20余创新技术转化成果。

相关文章

刚刚,万千人翘首以盼的2022年中科院分区表终于发布!

刚刚,万千人翘首以盼的2022年中科院分区表终于发布!需要注意的是:(1)自今年(2022年)起,只发布升级版,基础版彻底告别历史舞台;(2)升级版大类学科数从基础版的13个增加为18个(主要是纳入了......

研制高系统性能和高集成度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模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研究员陆瑶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等合作,开发......

科研人员研制出单组分暖白光LED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与山东大学研究员刘锋等合作,开发出了具有高效白光发射的新型双钙钛矿材料,并制备了基于该材料的单组分暖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

全新乙醇酸甲酯制备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缩醛羰基化制甲氧基乙酸甲酯及水解制乙醇酸甲酯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

“石脑油催化转化制芳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催化转化制芳烃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石化......

北方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驱动北半球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相关研究发表于GlobalChangeBiology。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

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作用机制获揭示

当期期刊封面。研究团队供图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邱声祥团队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ofAgricul......

磁场助力抗肿瘤药物实现定向快速“穿透”

在现代医学中,将药物装载到磁性纳米颗粒上,利用外部磁场的导向性使其“快递”至肿瘤,已成为一种重要且安全的肿瘤药物治疗新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中科院2个生命科学“小立方”搭乘飞船进入太空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获悉,由该院牵头负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研制、昵称为生命科学“小立方”的2项科学实验的样品及实验单元——“空间辐射计量及生物损伤评估技术”和“空间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

“人造太阳”逐日梦“聚变合肥”加速度

11月28日,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建设主体工程“进度条”正全力推进,关键子系统和大型测试平台研制取得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