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2 17:32 原文链接: 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学术交流会议在昆明召开

7月21日上午,科技部、中科院在昆明组织召开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学术交流会议(第三场)——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科考成果学术交流,相关部门、地方和科考队代表出席会议。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围绕“青藏高原是现代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枢纽”,介绍了青藏高原在新生代的强烈隆升深刻影响了高原和周缘的气候环境与生态系统,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强力驱动。通过第一次科考中高山栎化石的发现,基本重建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而二次科考新的发现将高山栎的起源时间前推了近两千万年,证明其在3400万年前已出现于青藏高原东部。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孔庆鹏围绕“青藏高原人群起源演化历史”,介绍了高原人群的定居模式和适应机制。通过从考古和遗传学等视角去研究高原人群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揭示了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在19-16万年前已在青藏高原活动;现代智人则至少在4-3万年前踏足高原,并于3600年前在农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实现了大规模永久定居。

清华大学教授杨云锋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驱动二氧化碳排放的机制”,介绍了青藏高原等关键区域土壤呼吸的变化幅度及时间动态规律。这一系列研究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和了解未来气候情景下土壤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情况。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杨永平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生态安全问题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影响。基于二次科考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气候持续“暖湿化”加剧了冻土面积萎缩,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和部分生物栖息地退化。但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有所提升,碳库潜力巨大,自然保护地对于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航围绕“青藏高原隆升与植物多样性进化”,介绍了近年了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了该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中一些原创成果,结合地质历史、系统发育、生物地理、生态学及种群遗传等学科揭秘了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家谱的四个主要起源即早第三纪古热带起源、古地中海起源、北极-第三纪起源以及就地起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围绕“青藏高原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及进化”,介绍了喜马拉雅地区现生两栖爬行动物的整体区系演化历史。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科考,通过解码蛙超科的生命演化历程,为地质学提供了详细的生物类群的交换、迁移扩散的证据。

第二次青藏科考实施以来,广大科学家针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与生物多样性,围绕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高原生长与演化,努力取得重大科研突破,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新贡献。


相关文章

每周有超100万行代码在开源AI领域创建

·LFAI&Data在2018年开始做AI开源生态系统时,只有大约70个项目被认为是关键项目,而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50个。这些项目提供了超过6亿行代码,可供任何人选择、使用。·比如某银行,全国......

以色列科学家为珊瑚寻找最后的栖息地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预计到2030年,全球接近60%的珊瑚将会死亡。在以色列南部、红海亚喀巴湾之滨的城市埃拉特,当地......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固碳能力持续增强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总面积约为146万km2,主要分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由于高海拔、寒冷、半干旱气候、强烈的太阳辐射、贫瘠的土壤以及短暂的生长季等,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脆弱且敏感......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碳封存能力年增114万吨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获悉,该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马耀明研究员等联合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完成的一项研......

全球生态恢复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对植物个体适合度和种群应对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然而,人为活动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生境丧失已经导致全球许多野生植物面临遗传多样性丧失。生态恢复作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

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体系形成

15日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显示,北京野生动物种类达608种,其中鸟类515种。目前,北京已形成以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动物园、种质资源示范库为主体,各类公园、绿地、林地、湿地等栖......

科学休耕可使种植园生物多样性大增

根据《自然·可持续性》6日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在种植园里留出原生林地块,能极大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能降低与这类土地利用相关的负面环境影响。这些发现基于婆罗洲的油棕种植园,研究表明在原始土地保留约1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水生植物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潘应骥、芬兰奥卢大学博士JorgeGarcía-Girón、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助理教授LarsL.Iversen合作,在TrendsinP......

种子库,守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种质资源关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相继实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等,世界各国更加认识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纷纷加强收集和保护工作。去年......

代表建议:启动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

孙庚表示,四川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富集的省份,特有植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近一半。但是,由于地域广阔、生境多样,人类活动剧烈,气候变化显著,四川省生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