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6 17:44 原文链接: 对“诺贝尔奖”的渴求不能拔苗助长

  目前除了文学奖外,201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都已公布。尽管今年对诺贝尔奖得主的讨论出现了很多新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争议,但是和往常一样,国内又是一波舆情从教育、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质问”为什么目前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如此之少。

  笔者没有研究过到底是哪些人群在“质问”为什么目前鲜有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只是觉得这种观点和目前社会中,质疑中国科技工作常见的观点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认为只发文章而没有成果转化纯粹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再比如认为发国际期刊有什么用。

  然而,在科技史上推动重大成果诞生的一个重要源泉,就是研究者发自内心的兴趣。因此,如果要求科技成果须“有用”,就已经将很多研究成果扼杀在了萌芽阶段。另外,科技成果很难在没有学术交流的环境下诞生,如果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甚至都不去读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那要到哪里获得更便捷、更有效的学术交流渠道呢?如果没有充分的学术交流,怎么能够奢望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产出呢?

  所以,如果强调学术研究必须有用、贬低学术论文发表的价值,就很难期待有丰富多彩的科技成果的产出。如果贬低国际学术论文发表,就无法建立起通畅的学术交流环境,这会直接压抑科技的发展。基于上述逻辑,笔者认为一方面质疑中国目前诺贝尔奖少,一方面却又大肆对“无用”的学术论文,尤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污名化,是一种自相矛盾,是不懂科技发展基本规律的一种表现。

  说到规律,笔者想到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拔苗助长”。很多国人用此来抨击目前很多教育机构让小孩超前学习的现象。笔者认为现在要求中国科技工作者大面积出诺贝尔奖级成果也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的心态。因为诺贝尔奖的成果与其最终获奖具有相当的时间滞后效应。连爱因斯坦这样被各领域举世公认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间都大大滞后于其获奖学说所提出的时间。屠呦呦老师获奖的时间同样远远滞后于其成果发表的时间。

  因此,现在要求中国多获诺贝尔奖在很大程度上可谓脱离现实基础。因为在几十年前,中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是全面落后于国际顶尖水平的,当时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也并不在于追求国际领先与创新,而是要解决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与工程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追赶,虽然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突飞猛进,但是在很多高精尖领域,我们仍然达不到引领的水平。所以,可以预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诺贝尔奖也很难花落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质疑为什么中国目前斩获的诺贝尔奖如此之少,不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心态么?

  熟悉诺贝尔奖历史的读者可能知道,虽然美国作为二战后的超级大国的确是拿诺贝尔奖的大户,但是在二战之前,拿诺贝尔奖的美国籍科学家并不多,那个时候欧洲科学家才是诺贝尔奖的常客。而要知道早在19世纪90年代年代美国的经济就已经是全球第一了。

  所以国人渴望更多中国学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千万不能急躁与苛求,因为科技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急不来。真要急了,后果可能跟拔苗助长这个的结局一样,禾苗都枯死了。基于历史发展脉络和科技发展规律,笔者大胆预测,如果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能够达到世界第一,那么在2060年左右,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将呈现井喷之势。

  当然,上述图景要真正实现,就要有针对性地制止对发表“无用”学术论文、发表国际论文的污名化,鼓励中国学者完全融入国际学术界,这样才有助于为中国学者营造更好的研究氛围,才有助于更多的诺贝尔奖级科学成果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高考千万不能降低对基础自然科学的考核与选拔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才能保证中国科学家的规模与水平。只有在一定规模与水平的基础上,才会有一定的中国科学家脱颖而出最终斩获诺贝尔奖。没有足够的科学家人群作为支撑,诺贝尔奖的成果就是无源之水,奢望多多获得诺贝尔奖就是痴人说梦。

  与之相反,如果在高考改革过程中,大幅度降低了基础自然科学的考核与选拔要求,如果“学这么难的数理化有什么用”等反智言论继续甚嚣尘上,何谈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能够经常在诺贝尔奖榜单上出现,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够长久位于世界前列?

相关文章

科技助残联通美好

5月21—23日,2023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展会设假肢及矫形器、康复训练设备等5个展区,展览面积2.5万平方米。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

四个显著增强!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科技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推动引领现代化发......

空天院公众科学开放日:探索空天科技奥秘

近日,中科院空天院面向社会公众举办公众科学开放日,精彩的科普报告、震撼的实物展示、各种有趣的动手实验,这里成为了“科学游乐场”,体验别有趣味的“科学假日”。“导航是什么?”“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哪颗?”在......

中国科技创新治理仍存挑战

5月5日,北京市科协举办“中国前沿科技创新治理——北京市科协专业智库‘论策论道’沙龙”活动,活动期间发布了《2022中国前沿科技创新治理动态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是中国科技......

北京“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启动

5月6日,记者从北京市科协举办的2023年北京“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中国科协统一部署,市科协于5月1日-6月15日期间,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据悉,2023年“全国科技工......

青岛科技大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结新果

日前,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正式发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膺该奖项。据悉,“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工业领域最......

科技部:公开征求《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加强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促进负责任创新,科技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培育20家科技领军企业

3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培育的20家科技领军企业完成认定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具体名单。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行业龙头......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召开第七届第一次理事长办公会

3月18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届第一次理事长办公会在京召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徐延豪主持会议。徐延豪指出,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事业前行的正确航向......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南宁举行

2023年3月18日至21日,由广西大学牵头承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二届世界大跨拱桥建造技术大会在南宁举行。大会以“大跨拱桥建造技术:创新与实践”为主题,设置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和分会场报告,以线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