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9 09:48 原文链接: 访ISSIBJ执行所长:携手共探宇宙奥秘

Maurizio FalangaMaurizio Falanga

  1年前,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作为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在全球的唯一分支机构落户北京,经全球范围征集、候选人应聘、选聘委员会面试等环节,瑞士、意大利籍空间科学专家Maurizio Falanga成为ISSI-BJ首任执行所长。

  FAlanga毕业于瑞士巴塞尔大学理论物理系,曾任职于法国巴黎高能天文物理部,在中子星观测研究、白矮星和黑洞的吸积和排放过程等方向有近15年的研究经历,发表了百余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并在一些著名的国际委员会中承担工作。

  今年9月,Falanga就任ISSI-BJ执行所长整整一年。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他位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的办公室,了解一年来ISSI-BJ的工作情况,以及他对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看法。

  《中国科学报》:ISSI-BJ成立1年来,你有哪些工作体会?

  Falanga:作为一个专门从事空间科学研究的国际性研究机构,ISSI-BJ的目标是充分利用ISSI与国际空间科学领域顶尖机构和科学家的广泛联系,组织国际团队、研讨会、工作小组、论坛等形式,支持中外空间科学领域科学家,对空间任务、地面观测和实验室科学数据及结果进行融合与深度挖掘,实现多学科研究科学产出最大化。

  现在,我们有6个团队,约50名员工,其中一半是中国人,我希望可以继续招收优秀的中国博士后。我们的目标是把ISSI-BJ建成一个卓越的空间研究组织,这就需要在组织每次国际会议时非常谨慎。当然,因为中国与欧洲相比有着全新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所以确实存在一些挑战。中国人都很友好,非常热情,很容易打交道,但在做事效率上还要改变。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ISSI选择把全球唯一分支机构建在中国?

  Falanga:可以说ISSI-BJ是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走进恰当的地方,因为一方面ISSI是一个国际空间科学合作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快速推进空间科学项目。

  在过去20年中,ISSI不断成长壮大,从一个很小的机构发展到一个每年有上千人参与的国际空间组织。在建立北京分部之前,我们曾讨论“ISSI是否需要扩展?向哪里扩展”?最后的观点是保持ISSI总部的发展现状,并在全球建立一个分部。

  当然,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也都申请建立分部,我们把分部建在中国是因为考虑到能够吸引更多的来自亚洲的科学家参与进来。而且,中国现在也在夯实空间科技能力,快速发展空间科技项目,并且是国际空间科技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ISSI-BJ对于中国空间科学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Falanga:中国一定会从中受益。ISSI-BJ是由ISSI与NSSC联合成立,它同样可以为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开展国际化水平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并将为中国空间科学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空间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窗口。

  ISSI有5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星科学、太阳物理、天文与空间物理、等离子物理,以及相对新颖的对地观测科学,容纳了空间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经过 20年发展,ISSI已经和全球顶尖空间科学家、空间项目负责人以及各国空间科学研究高层人物建立了联系。通过ISSI-BJ的平台,我们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从而帮助中国空间项目成长。而且通过ISSI-BJ,中国与来自欧空局(ESA)、美国宇航局(NASA)的空间科学家还可增进了解、促进合作。

  《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现状?

  Falanga:中国在空间科学方面非常有雄心,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及正在酝酿中的很多空间研究任务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比如,中国在2011~2015年部署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QUESS)、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等4项空间任务,未来5年还部署了其他8项空间科学项目,这些任务无论从基础研究还是工程技术方面都可以说是雄心勃勃。

  现在,全世界都在把目光聚焦向中国,很多空间研究科学家都在注视着中国,翘首企盼中国下一步的作为。而中国确实也有成为空间科技强国的潜力。以工程技术为例,中国人口基数大,更容易培养出空间科技工程方面的精英人才,所以中国同样可以完成那些对ESA和NASA同样具有挑战性的空间任务。如果实现这些任务,不仅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可以做什么,而且还是中国对世界科学所作的贡献。

  《中国科学报》:当前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合作与竞争并存,如何在竞争中合作?

  Falanga:确实如此,不能因为存在竞争就不参与合作。以前一个国家单独探索宇宙空间是希望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科技与国家实力;现在,如果大家共同合作反而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得到相同的结果。

  空间科学发展到今天,一项空间任务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空间探索方面要单打独斗就要花费更加高昂的成本。所以对于国际科学社会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合作节省资金,这样可以把做一个项目的钱用来完成两个项目,而且,特别对于想要更快成长的国家来说,合作也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

  当然会有竞争,但如果因此放弃合作,那么就要承担失败带来的双倍损失。而合作则意味着分享,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很多空间工程都是中国自己在主导,但ESA或是NASA也会参与合作,承担其中部分项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中国科学报》: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或合作目标?

  Falanga:除了举办论坛、夏令营之外,ISSI-BJ还将接受中外空间科学研究机构委托,对未来空间科学计划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论证,提供独立论证意见与建议,保证空间科学计划的独创性和先进性。我们还希望支持一些国际团队研究,目标是做一些独立、中立的跨学科空间科学项目。

  就像麦当劳首次进入中国一样,ISSI-BJ在中国的发展也有一个成长过程,现在她在这个新环境中适应得非常好。ISSI在这一方面有着20年的经验,我们可以把这些经验用于ISSI-BJ。当然就像麦当劳一样,ISSI-BJ在中国与欧洲所开设的论坛也会有所不同,我们会更加侧重于中国科学家的兴趣。

  当前,作为一个非营利性国际机构,我们希望ISSI-BJ可以发挥它的价值,携手全球空间科学家一起探索宇宙、了解宇宙,不仅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也为全球空间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文章

研究发现一种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新的遗传机制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代谢》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研究人员报道了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这是一个与饥饿控制有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数肥胖的常规基因检测无法......

“北溪”事件的国际调查该如何开展?

位于波罗的海的“北溪—1”和“北溪—2”海底输气管道9月底在剧烈爆炸中多处受损。这两条跨境海底管道穿越俄罗斯、丹麦和德国三国领海以及五个国家(俄罗斯、芬兰、瑞典、丹麦和德国)的专属经济区,将天然气从俄......

日期待定|2022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延期

尊敬的各位专家、参展商和参会代表:鉴于当前国内多地疫情形势严峻,根据重庆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保障广大参展参会人员的生命健康,经组委会审慎研究决定:原定于11月7日-8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C......

1.67亿年前化石骨架揭示爬行动物演化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研究人员描述了来自中侏罗世(约1.67亿年前)苏格兰的一个早期爬行动物的近完整骨架化石,这件化石或能增进人们对决......

航天任务连战连捷:相约浩瀚太空,逐梦航天强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51.shtm核心阅读从航天任务连战连捷到重大航天工程深入推进,从空间科学探索到航天科技成果服务经......

全球首个!中国牵头制定发布干细胞国际标准

第三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暨标准发布会9月24日在北京怀柔举行,正式发布干细胞领域一系列相关标准,包括中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干细胞国际标准ISO24603《人和小鼠多能性干细胞通用要求......

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开幕“科技奖”揭晓

中新网太原8月26日电(记者范丽芳)8月26日,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开幕。本次会议以“建设空间科学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主题。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

125年数学界“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

7月6日,由国际数学联盟主办的第29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杰出数学家将云端齐聚,交流成果与数学进展。受疫情影响,大会首次在线上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数学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之称,是全球数......

中国驻意使馆为国际机构颁发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5月31日在罗马举行颁奖仪式,为国际热带农业中心颁授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驻意大使李军华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热带农业中心颁发奖章和证书。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与......

博鳌论坛将开幕!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博鳌论坛将开幕!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4月20日至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据悉,本届论坛年会将集中讨论“疫情防治”“数字经济”......